- 出處:衲衣下的故事期數:265期2012年3月刊
來不及說出口的話
在台灣南部,一個偏僻村落的鄭家,父母生了四個孩子,文雄是老么,上有一個哥哥,和兩個姊姊。
- 出處:孺慕之情期數:265期2012年3月刊
法雨寺小工紀實──比登山縱走還累人的油漆篇
老天不作美來個低溫冷氣團,奇萊東稜沒去成,想到與臻師傅的約定,開始打電話約人,小黎一車共載五人符合荒老的環保節約效應,一樣景安捷運站集合
- 出處:孺慕之情期數:265期2012年3月刊
心性應有所磨鍊
在中國古老的幼學瓊林啟蒙教育《三字經》,其開宗明義即闡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 出處:孺慕之情期數:265期2012年3月刊
多用一點心,人生就會少一點問題!
手機裏傳來簡訊一則:「爸!剛剛想著你對我跟慈慈的付出跟疼愛超感動的,一時不知從何說起,簡單來說,爸爸!真的好感謝你,好愛你!你是我認為全世界最好的爸爸,啾~~親一個。」
- 出處:孺慕之情期數:265期2012年3月刊
奇特的遇合
因果關係、因緣法則通常是很複雜的,人的遇合當然也各有其因緣。
- 出處:孺慕之情期數:265期2012年3月刊
千佛山台北講堂歲末緬懷感恩會
歲末感恩會是千佛山台北講堂一年一度的盛會,誠摯邀請台北區的護持信眾們歡聚團圓,表達對長年來護法們的謝意外,亦藉歲末之際回顧一年來的步履足跡。
- 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264期 2012年1-2月合刊
修行是自己的事
學佛就是學智慧,學習佛陀的道理方法,將佛陀的道理方法運用在現實生活中,面對人、事問題,表現智慧的修養去化解,做到圓滿且不傷害。
- 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264期 2012年1-2月合刊
「靜坐止觀」心得感想
在色蘊已經形成,受、想亦已生起變化,我意識發動了分別作用,此刻利用間隔,調理受想
- 出處:衲衣下的故事期數:264期 2012年1-2月合刊
返照
返照,又名觀照、內視,白話叫做冷靜、客觀的思考、檢視,或者說是深入的認識、檢討與反省。
- 出處:大家來談老和尚專欄期數:264期 2012年1-2月合刊
老和尚檔案夾
老和尚把他的腦(第八識)比作電腦,裡面一個檔案也沒有(示現虛空藏的清淨),只有一個垃圾桶(是無盡藏之義;用以處理人、事的智慧)。
- 出處:孺慕之情期數:264期 2012年1-2月合刊
法雨寺小工紀實──啟建篇
也深深體會到自己目 前的工作,賺錢真的太容易,要好好珍惜。
- 出處:孺慕之情期數:264期 2012年1-2月合刊
朝山──你朝禮的是哪座山?
在緬懷上白下雲老和尚德養之外,本次活動還立下「消除業障、折伏我慢、堅固道心、廣結法緣、厚植菩提。」等五項宗旨。
- 出處:孺慕之情期數:264期 2012年1-2月合刊
百年祈福在台中幕後花絮
終於是關關難過關關過,「百年祈福在台中──三向焰口法會」雖然已經圓滿落幕了
- 出處:憶師 想師 念師 徵文特刊期數:260期 2011年7-8月合刊
千佛同悲 聖境一晝夜 人間九六年
2011年5月16日晨接到同門告知恩師雲公色身微恙消息。
- 出處:封面裡期數:259期 2011年6月刊
雲蹤何處覓—千佛山方丈上白下雲老禪師圓寂報導
泠冽的風霜,行修久不撓;
白月夜,殿前鐘聲,難忍它又破曉,
才過春寒,又幾經夏臘,
閻浮提啊~
佛子的福德,
具足得太少-太少──
- 出處:高僧傳略記期數:229期 2008年9月刊
漢土第一位依法受戒之比丘 - 朱士行
朱士行,曹魏時代之穎川(河南許州)人,少年出家。
- 出處:高僧傳略記期數:227期 2008年7月刊
南朝齊梁時代之律學大師與佛教文史學家-僧祐
僧祐(445~518),俗姓俞,祖籍彭城下邳(江蘇徐州邳縣),其父時才遷居建業(南京)。
- 出處:高僧傳略記期數:225期 2008年 5月刊
僧肇 - 秦人解空第一者
僧肇(西元384,一說374~414),東晉京兆(今西安)人,俗姓張。
- 出處:高僧傳略記期數:223期 2008年 3月刊
我國第一位佛學思想改革家-生公說法 頑石點頭
竺道生(西元372-434),東晉鉅鹿(今河北平鄉)人, 據僧傳記載,本姓魏,家族世代為官,其父曾為廣戚縣令,後來遷居於彭城(今江蘇銅山縣)。
- 出處:高僧傳略記期數:221期 2007年 12月刊
我國淨土宗初祖-廬山慧遠大師
慧遠(西元334 ~416年),東晉雁門樓煩(山西崞縣)人,俗姓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