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處:孺慕之情期數:245期 2010年3月刊
一 日 禪 修
參加「千佛山本願寺」舉辦的一日禪修之後,才體悟到自己的認知很淺。
- 出處:孺慕之情期數:245期 2010年3月刊
參訪僧寺集句十六首(完)
步唐,王維酬張少府詩元韻成五律迴文一首
- 出處:高僧傳略記期數:246期 2010年4月刊
淨土宗二祖─道綽大師
道綽(562-645),唐代幷州汶水(山西太原)人,一說幷州晉陽人,俗姓衛。
- 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246期 2010年4月刊
管理漫談 (十九)
在管理領域中,有不少的學者或實務界人士提出了具有啟發性的觀點,若能多閱讀這些文章,對於增進管理的知識,也有不少的幫助。
- 出處:衲衣下的故事期數:246期 2010年4月刊
讀 你 千 遍 也 不 厭 倦
佇立於光明寺三寶殿前凝視著,殿前的兩行法語
- 出處:衲衣下的故事期數:246期 2010年4月刊
待業時──媽媽的嘮叨
小時候,媽媽在我的心目中是完美的、偉大的。
- 出處:衲衣下的故事期數:246期 2010年4月刊
在呼與應的微光中
大年初四,住高雄的邱老師來菩提寺,偶然閒聊,談到他兒子柏晨的趣事。
- 出處:衲衣下的故事期數:246期 2010年4月刊
三日節 - 佛教論孝道
農曆三月初三,俗稱三日節,午齋時見著了大寮師費心準備的「潤餅捲」,知道清明將至。
- 出處:徵文廣場期數:246期 2010年4月刊
佛眼通
修行五眼,照真達俗。肉眼簡擇,天眼通達,法眼清淨,慧眼見真,佛眼具足。
- 出處:徵文廣場期數:246期 2010年4月刊
隨緣的覺察(7)
己未得度,先要度人,無有是處。
- 出處:徵文廣場期數:246期 2010年4月刊
關於「口」的修養
在菩提寺三寶殿旁掛著一方面積不小的告示牌,上頭寫著雲老禪師告誡弟子們切莫造口業的警語。
- 出處:徵文廣場期數:246期 2010年4月刊
同師不同門
追隨老和尚學佛三年,觀察到一個難以理解的現象──他說的話,為什麼我聽到的和別人聽到的不一樣?師門中那麼多弟子,為什麼這一群聽到的和另一群不一樣?
- 出處:孺慕之情期數:246期 2010年4月刊
雙贏秘方:放下自我!
聽過老師對學生道歉的事嗎?見過老師在學校做清潔工嗎?
- 出處:孺慕之情期數:246期 2010年4月刊
學佛的省思
退休之後做了人生最棒最明確的選擇,就是來到千佛山菩提寺,這個既殊勝又莊嚴的道場
- 出處:孺慕之情期數:246期 2010年4月刊
雲公老和尚九秩晉六壽慶撰聯恭賀
萬家生佛;
一代耆僧。
- 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247期 2010年5月刊
管理漫談 (二十)
在雜誌社恕師父的規劃下,一年多來,個人嘗試以漫談的方式
- 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247期 2010年5月刊
老禪師的話‧慈悲的培養
大慈與一切眾生樂、悲名愍念眾生受五道中種種身苦心苦。
- 出處:衲衣下的故事期數:247期 2010年5月刊
日曆、撕日曆、翻日曆
日曆,是一部大型的計時器、壁鐘。它計的時間數位較大,只計年、月、日、星期,不計幾點、幾分、幾秒。
- 出處:衲衣下的故事期數:247期 2010年5月刊
慈悲故事集
今年農曆春節,用完早齋,鍾玲教授跟寺裡幾個人到後山走走,回來後,她與我分享了一件事
- 出處:衲衣下的故事期數:247期 2010年5月刊
給爸爸的一封信
最近有信徒有些感情上的困惑,言談之間詢問:「師父為什麼想出家?」其實,這個問題有很多人問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