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二祖─道綽大師

道綽(562-645),唐代幷州汶水(山西太原)人,一說幷州晉陽人,俗姓衛。上承北魏曇鸞的淨土思想,為唐代初期淨土法門的開拓者。十四歲出家,廣習經論,尤精於《涅槃經》,曾說《涅槃經》共二十四遍。後又依止瓚禪師(536-607),修學空理,探究玄旨。

隋大業五年(609),師到汶水石壁玄中寺。此寺為曇鸞所建,師在寺中見到記載曇鸞念佛往生種種瑞應的碑文,極為感動。於是,轉修淨土法門,一心專念南無阿彌陀佛,觀想禮拜,精勤不斷。並為信眾講《觀無量壽經》約二百遍。詞意明暢,辯才無礙。每當師講說完畢,大眾歡喜讚嘆,念佛的聲音響徹林谷。師住的玄中寺在西河汶水之地,所以後人又稱師為西河禪師。

師每日念佛,以七萬遍為限。並廣勸信眾稱念彌陀聖號,或用麻豆記數,每稱念一次佛號,每數一顆麻豆,長此以往,累積麻豆記數百萬斛。或教人穿木槵子作為數珠之法,在師的影響下,稱名念佛蔚然成風。雖有些不信淨土法門者欲毀謗之,但一見到師的風采後,多改容歸向。由於師的熱誠弘揚淨土法門,當時晉陽、太原、汶水三縣七歲以上的男女都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

唐貞觀二年(628)四月八日,師集合僧俗於玄中寺,慶祝佛誕日,並欲捨報,然許多人見到曇鸞在七寶船上告訴道綽曰:「汝修淨業已成,但餘報尚未全盡。」又見化佛從空中散下天花,男女都以裙襟接得天花,且有薄滑之感。又曾以乾地插蓮花,該花一連七日都不枯萎。凡此種種,不可盡說。若非形感倫通,怎能如此。師年過七十,突然長出新牙齒,一如童年。一直到晚年,仍然身體康健,容光煥發,介紹淨土法門,滔滔不絕。當時許多的出家人都依止師修習淨土法門,較著名的弟子有善導、道撫、僧衍等,其中以善導最為傑出,為淨土宗三祖(一說是二祖)。師於貞觀十九年(645)入寂,享年八十四歲。

師著有《安樂集》二卷,在卷首謂:「所引用的經律論釋,多至四十餘部。其中常引用的除《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所謂淨土三經外,還引用有《大集》、《涅槃》、《華嚴》、《維摩》、《法華》、《般若》、《大悲》、《增一阿含》、《十地》、《觀佛三眛》、《十方隨願往生》、《法句》、《大乘同性》等經,《大智度論》、《大乘起信》、《俱舍》、《往生》等論,以及淨土曇鸞《贊阿彌陀佛偈》等。」由此可見師的博學,師志在闡揚淨土教義,重視經證,但不講求著述形式,故文字不免堆砌之嫌。如迦才在《淨土論》序批評《安樂集》說:「近代有綽禪師,撰《安樂集》,廣引眾經,略申道理。其文義參雜,章品混淆,後之讀之者,亦躊躇未決。」

關於道綽的師承,因其見曇鸞碑文而歸向淨土,並非直接的傳承。師在《安樂集》卷下提到中國淨土的師承,舉出了菩提留支、慧寵、道場、曇鸞、大海、齊朝上統〈法上〉等六人,也沒有直接傳授的跡象。所以,迦才在《淨土論》稱道綽為鸞法師三世之下玄孫弟子,是從曇鸞之法上的隔世關係而推想的。

又善導於貞觀十五年(641)參訪道綽於玄中寺,師授以《觀無量壽經》與淨土教義。善導後來到了長安,提倡念佛法門,極受信眾的敬信,成為道綽以後唐代淨土教史上最傑出的修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