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處:解惑篇期數:314期2016年9月
千佛山教授師解惑
老禪師常說要淡化自我,不允許有一點點的自我意識... 但是,如果自我意識非常淡弱的時候,外道鬼神不是很容易附在行者的色身嗎?
- 出處:衲衣下的故事期數:314期2016年9月
平常心即是道--採訪若喬師
50歲之後,雙親走了,師父走了,面對“修行”我自問:「當下消得施主四事供養否?有幾分是自己作得了主的?」似乎不再有牽掛,可以伴清風明月走完下半生。
- 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314期2016年9月
唐朝詩僧皎然詩中的禪境(五)
野外有一人,
獨立無四鄰。
彼見是我身,
我見是彼身。
- 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14期2016年9月
迴響──「次日」一詩有感
禪法不是去濁留清,或是捨有求無,或是棄相執空,離幻親實;要的是面對問題,如何化解問題!
- 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14期2016年9月
盂蘭盆法會
夏季期間,地上的蟲蟻常出來爬行覓食,僧眾們沿路乞食,不免踩傷地面上的蟲類及草樹新芽
- 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14期2016年9月
千佛山菩提寺拜經塔心得
在拜經塔之前,先去三寶殿堂發願,必須先發願(以報父母恩為主,而不是為了自己;可以發願拜多少遍,一字一拜或者一句一拜),那才算是功德圓滿
- 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14期2016年9月
在相片上打轉
以前雲老和尚常說:你們老是喜歡在相上打轉。如今「在相上打轉」的這種生活型態已成現實,它能展現力量,也能消耗生命
- 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14期2016年9月
一日行參心得分享(上)
人的思維慣性為什麼很容易就陷入“對抗”的人我或法我關係中?
- 出處:解惑篇期數:313期2016年8月
千佛山教授師解惑
1) 梁武帝當年抄寫佛經,蓋無數佛寺,為何達摩祖師說無有功德? 畢竟也可以利益很多的眾生...
- 出處:高僧傳略記期數:313期2016年8月
大珠和尚
大珠和尚,建州(福建)人,俗姓朱。生卒年不詳。初學經教即有所悟。後遊學諸方參訪,至馬祖道一處,馬祖問:「有什麼事?」
- 出處:文章轉載期數:313期2016年8月
【極短篇】鍾玲/大家都熟悉的和尚背女過河故事
十年後一個晚上江西一座尼庵起大火,路過的常空法師在火海中背出了三位燒傷的比丘尼,救出人就走了。後來傳說是護法天神把她們救出來的。
- 出處:衲衣下的故事期數:313期2016年8月
有緣千里來相會--採訪若崇法師
那時有人問我:『有的人請假十幾年的,都不敢回來,妳還能回來安住?』
- 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313期2016年8月
唐朝詩僧皎然詩中的禪境(四)
雲林出定烏未歸,
松吹時飄雨沐衣。
石語花悲徒自詫,
吾心見境盡為非。
- 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13期2016年8月
偶拾
從這段文句的解說中,使我體會到,原來人生今世承受種種的果報現象是和過去世的種種作為相關的
- 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13期2016年8月
談緣
在人生的路上我們會遇到很多人,其實:有缘才能相聚。親人多半是前世的好友,好友多半是前世的親人,讓你煩惱的多半是你前世傷害過的。
- 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13期2016年8月
沼穴魚
南美洲猶加敦半島,是世界上最大的地底水世界,馬雅文明在此地,延續了三千多年,他們依靠叢林裡面數千個沼穴,提供水源,賴以維生
- 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13期2016年8月
呼喚
看到招生海報
才想起又是呼喚的時候了
有緣的人呢
你們在那裡
- 出處:解惑篇期數:312期2016年7月
千佛山教授師解惑
問:請教師父何謂“三世二重”的因果關係?
- 出處:衲衣下的故事期數:312期2016年7月
是因 是緣 是自然
是老和尚看我們太安逸了,所以沒事就製造一些問題,讓我們能居安思危。可是為什麼偏是我,竟然叫我去後院捉一隻鵝來,師公說:『蓮一!快!快去後面抓一隻鵝來!』」
- 出處:文章轉載期數:312期2016年7月
【極短篇】鍾玲/思慕
年輕人非常驚慌,撫著自己心臟部位,向北望,頃刻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