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處:衲衣下的故事期數:243期 2009年12月刊
不二門有感
千佛山菩提寺山門上方,有字曰:不二門,下有門三,中是大門,平時不開,左右各一,所謂不二者,即是唯一無二,請問這個不二門在那?
- 出處:徵文廣場期數:243期 2009年12月刊
關 卡
《心路歷程──桑蒙》,是導師著作中個人頗喜愛的一本。
- 出處:徵文廣場期數:243期 2009年12月刊
白雲老禪師六本著作──必看的理由
購物都得注意不買來路不明的商品,更遑論是學佛呢!
- 出處:徵文廣場期數:243期 2009年12月刊
隨緣的覺察 五
我很喜歡閱讀,童年時代讀童話、漫畫,青少年時代讀武俠小說、言情小說,中年時代陪小孩讀兒童故事,老年時代讀佛經,都有相當程度的著迷。
- 出處:孺慕之情期數:243期 2009年12月刊
與百葉窗共修
在千佛山參學期間,我分配到的職事是打掃經塔及兩旁的觀佛台。
- 出處:孺慕之情期數:243期 2009年12月刊
您以前是開公車的哦!
今天早上要去坐火車。提著超重的大小三件行李向著火車站進發。
- 出處:孺慕之情期數:243期 2009年12月刊
朝禮佛陀聖跡
來到印度才知道他們的環境狀況,二千多年前佛陀在北印度創立佛教,當時人民生計以從事農業佔大多數,至今,北印度依然以農為主。
- 出處:孺慕之情期數:243期 2009年12月刊
期參訪僧寺集句十六首
蒼蒼竹林寺(劉長卿),經冬猶綠林(張九齡)
清輝澹水木(王昌齡),潭影空人心(常 建)
- 出處:高僧傳略記期數:244期 2010年1、2月合刊
華嚴宗初祖─法順大師
法順(557~640A.D.),唐代雍州萬年(陝西)人,一說敦煌人,俗姓杜,故世稱杜順。又稱為華嚴和尚、帝心尊者、敦煌菩薩。
- 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244期 2010年1、2月合刊
管理漫談 (十七)
一般解決問題的方式,主要是採取解析的方式。
- 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244期 2010年1、2月合刊
將佛法融入生活中
來到佛研院就讀,每位同學都要領一份職事,而學生又以「行堂」工作為主,所謂「行堂」,即是在齋堂中,負責照顧大眾用齋的人員。
- 出處:衲衣下的故事期數:244期 2010年1、2月合刊
住持和尚看報紙
做完早課,天色還是一片漆黑,一間寺廟的住持,映著水銀燈光看剛送來的報紙。
- 出處:衲衣下的故事期數:244期 2010年1、2月合刊
「我」的懺悔
談「我」,有易改變的「我」,也有不易改變的「我」及不可改變的「我」。
- 出處:徵文廣場期數:244期 2010年1、2月合刊
修此身、此生
有一天鬘童子問佛陀十個問題,並且揚言「如果你知道,應該為我解釋;如果不知道,就應當直說不明白;如果不說清楚,我就要離開僧團,不學梵行了」。
- 出處:孺慕之情期數:244期 2010年1、2月合刊
誠敬領受-記「八關齋戒」
今生有幸得遇白雲老和尚,故而近數年來皆親近千佛山,承蒙佛菩薩的憐佑和千佛山多位師父的薰陶,果然是日子越過越歡喜,心境也愈來愈自在。
- 出處:孺慕之情期數:244期 2010年1、2月合刊
夢中佛事‧水月道場 - 八關齋戒心得分享
適才參與八關齋戒結束,總覺得一切都有龍天護法的保祐。
- 出處:孺慕之情期數:244期 2010年1、2月合刊
參訪僧寺集句十六首
夜投佛寺上高閣(韓 愈),閒愛孤雲靜愛僧(杜 牧)
- 出處:孺慕之情期數:244期 2010年1、2月合刊
萊拉手記
若生命只是個幻覺,死亡也僅是外在穿著的改變,那麼生命中最重要、最有價值的東西究竟是什麼呢?
- 出處:孺慕之情期數:244期 2010年1、2月合刊
白雲頌 - 向修持湛深之老和尚致敬
松棲玄鶴古;寺隱白雲深。
- 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245期 2010年3月刊
大乘起信論心得報告 - 行腳體驗
學佛要從佛法裡得到好處,才是我們學佛的大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