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處:衲衣下的故事期數:309期2016年4月
魔術師與孔雀
「魔術是什麼?誰能洞識眼前的一切?誰能看到魔術背後的真實?」
- 出處:解惑篇期數:309期2016年4月
千佛山教授師解惑
問一:
教授師您好!其實我心裏非常感恩,有您們解答我們佛法上及生活上各式各樣的問題。因為佛法而使我內心不會空虛,感覺比較踏實,每一次您為我解答的疑問,都使我受益良多,讓我感覺正法尚在,所以我要好好的利用此生,好好修養自己,讓自己的習氣慢慢減輕,至少不要在煩惱中間過日子。
- 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309期2016年4月
收割
農夫耕田,自插秧至收割,得花費許多心血於農田的作務上;同樣地,在常住中對於職事的學習,也得經歷過這般辛勤耕耘的過程。每當面對新職事時,對新的工作內容,常會感到惶惶然,怕未能勝任。
- 出處:活動報導期數:309期2016年4月
千佛山超薦台南震災罹難者
○二○六台南大地震淨念會,於正月初八下午在台南市立殯儀館景行廳舉行,千佛山系僧伽與志工菩薩“感同身受災民的痛”,親臨上香致意,於罹難者靈前合十淨念,並向家屬衷心慰問。
- 出處:文章轉載期數:309期2016年4月
極短篇 安樂登山
在大凍山山頂,兩人極目望山崖下的大風景,精瘦的向他說明,山林深處那兒藏著什麼大寺,嘉南平原上有哪些河流,俞安樂小學生認字一樣地學。他忽然驚覺,已經有五天沒有用眼睛去搜索安樂死的森林深處了。而森林深處就在他的周圍,任何方向進入密林幾百公尺都有安息處。
- 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09期2016年4月
戰地與春夢
人類的歷史即是戰爭與和平的不休輪迴,當勝利者帶來和平與繁榮的社會,尾隨而來的集權獨裁,必然再次鼓動新一波的反抗浪潮,於是戰爭的號角又再響起!
- 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09期2016年4月
新春祈願
以往參加法會時,雖然也是抱著虔誠的心參與法會,但在參加多次以後,似乎變成了例行的公事一般,而少了真正珍惜的心。在經歷此次的大地震之後,看使人深深感受到人世的無常;應把握當下,珍惜能夠參與法會的機緣似乎成了相當重要的一件事了。
- 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09期2016年4月
贈恩師一箱斑鳩燉補
一月不殺,下善也;
一年不殺,中善也;
一生不殺,上善也;
世代不殺,善之又善者也。
- 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09期2016年4月
玉蘭
但是,我知道,它們最終還會回來,當它們把所有的激情都給了天空之後,就會悄然無聲地返回母體。
它們是懂得回饋的族群。
它們用自己短暫的一生,用自己鮮豔的色彩,成就了春天最明亮的眸!
- 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09期2016年4月
有感卻無動
困了幾乎三天的八歲小妹妹,林素琴,被救出時的一片歡呼,振奮了多少人的心!她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只有一個小小的願望:「想吃冰!」比起她在寒流中饑渴交迫的三天,我被困在電梯中的三十分鐘,又算得了什麼?!
- 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09期2016年4月
生活中的小確幸
四樓是觀賞此表演的最佳地點,這裡的樹葉不像三樓般茂密,也不像五樓般稀疏,每當經過這,我總會忍不住停下觀賞。走在寬廣的走廊上,微風使陽光和樹葉更加柔和融洽,各種煩惱與不愉快也隨著微風遠去。這難得的悠閒與平靜,擠進了緊湊的時間表,給了人安詳與舒適。
- 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309期2016年4月
九色鹿的故事
一個人如果貪戀著某種東西,真的會日想夜想,很容易想出病來。無論多麼真貴的東西,也需要用正當的管道取得,才有意義。
- 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09期2016年4月
詩
我心即是佛
心佛豈有隔
若欲從他覓
永涉生死河
- 出處:解惑篇期數:308期2016年2、3月合刊
解惑
一、請教您!《佛說四十二章經》是一部為出家眾說的經典嗎?在家眾可以聽聞閱讀嗎?
二、後學有一疑惑請師父開示:禪與教有何不同?感恩您!
- 出處:衲衣下的故事期數:308期2016年2、3月合刊
非乞是乞
那年我在台東,一個好天氣,有秋風送爽、有秋陽溫柔。朋友傳了一封伊媚兒給我,他說「彷彿一夕間,他研究室窗外的木棉已光禿禿的,枯乾的枝椏伸向天際,就像一個乞丐般。」
- 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308期2016年2、3月合刊
轉折之間
學佛因緣應是於往昔有所熏習,在接觸佛法時才有濃厚的興趣。輾轉來唸千佛山的佛學院,想是無始以來與老和尚結下的緣份,總覺得有心有所屬的親近感。
- 出處:文章轉載期數:308期2016年2、3月合刊
【極短篇】紫砂觀音
凌望著供在客廳的菩薩像,像前供了六朵水晶蓮花,她望著菩薩慈美的臉想:秀惠有捨的力量,在五十歲以後,她把自己的名牌皮包、服飾都給了她族中的晚輩,把她的藝術品送給朋友。秀惠衣著樸實,穿棉布。家中只求舒適,四壁素淨。她已經捨棄了物質慾。有些人的智慧是天生天成的。
- 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08期2016年2、3月合刊
沙漠不是沒有
沙漠之大,人卻只繞著一粒沙子打轉,君不見,經論裡所列舉的如沙漠之大,正是涵蓋了一切世間與出世間的道理;如果企圖僅從「色身」中探討,終將落入「只見粒沙,不見大漠」!
- 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08期2016年2、3月合刊
學佛的老人
我「覺得」老和尚為我們建立的《千佛山雜誌》是一個極其珍貴的平台,用
以交流「學佛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其饒益遠勝於只談起點的「什麼是凡夫
?」及終點的「什麼是菩薩?」謹藉此拋磚引玉,呼籲先進們不吝賜教,分享
學佛過程中的經驗及體悟!
- 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08期2016年2、3月合刊
「十六觀法」的妙樂
近日再聽白雲老禪師講《彌陀淨土法要》, 對其中的「十六觀法」很感興趣,隨手做了簡單的筆記, 隨時可以享受作觀的妙樂。 老禪師說這個「十六觀法」是「修行彌陀淨土的人」行的觀法。 深入的認識「十六觀法」, 對阿彌陀佛, 對極樂世界會更熟悉, 進而產生信心, 感到法喜充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