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眠的小偏方

入眠的小偏方     作者:馮紀游

 

跟隨老和尚學佛所得到的最大饒益是:「敢睡覺」了!--佛法實用篇

 

沒有失眠困擾的人,無法想像失眠的痛苦!對一個失眠者而言,失眠是「極苦世界」;如能入眠則像進入了「極樂世界」;若自佛法修習中得以化失眠為安眠,乃臻離極苦、得極樂,豈非莫大之饒益?!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想必很多人都曾有過失眠的經驗,雖然導致失眠之因素各個不同,但在失眠的過程中,有一共同的現象,就是「想」停不下來。所謂一念三千,思緒真是跳來跳去,可能從和某個人的糾葛(包括苦的樂的),到天下國家大事(包括認同的和不認同的),無邊無際,沒完沒了。總歸一句:睡覺時心靜不下來!

 

老和尚常說:「吃飯的時候吃飯,睡覺的時候睡覺」。有人在「答問時段」的提問中,在這兩句之後,加上「走路的時候走路」,立刻被他老人家申斥:「沒有什麼“走路的時候走路”!」

 

他在「吃飯」的話題上,談過很多,大家都耳熟能詳,而且若勍師的文集中就有一篇「學佛如同吃飯」,並當作書名。如果未經縝密思惟,的確會產生「吃飯的時候要“專心”吃飯」的「印象」,因而延伸出「走路的時候要“專心”走路」的想法。既被申斥,則必為誤解,因此「吃飯的時候吃飯」的啟示,必將遠超過「要專心」的層次。

 

延伸出的第二個問題是:為什麼老和尚從未深入解釋「睡覺的時候睡覺」?初步的推測是:這是他老人家一貫的教學法,亦即講兩句,解一句;第二句由你自己去「參」。這可能是他一直鼓勵我們舉一反三的實際教法之一。

 

佛法是合乎邏輯的,邏輯是推理,而推理需要一步一步的推演。「千佛山止觀」教我們對每一個問題,要經過分析、研究、探討才能認識。邏輯分析當然是從源頭開始,我以前「不敢睡覺」的原因是害怕躺下去後,「想個不停」,整晚下來「睡不著」,起床後頭暈腦脹;對治的方法只是躺在沙發上看電視,直到不停地打瞌睡。這裡還有一個關鍵:「不能在沙發上睡!」因為頂多只能睡著半小時,之後會一直「昏昏沉沉地醒著」;此時也不能上床去睡,因為著枕即「醒」!只好等到實在「累到不行」之際,才「瞇著眼睛,摸到床邊」,賭一下:這次躺下可以睡著!但是可憐啊,還是十次九輸

 

老和尚教我們:想那些能力不及的及概念式的(掌握不住的),都叫做妄想雜念。「失眠」究其主因就是:躺上床後仍在妄想雜念中遷流不息。聽到這個道理並付之於行之後,逐漸訓練出:在第一時間首先分辨該問題是否為自己能力不及或概念式的事?如果「是」,則立刻放下,不再去想。但如果屬於能力可及又可能實踐的事,怎麼辦呢?「答案」就相當明白了:既然要睡覺,就放下一切去睡覺;待辦、可辦之事是在辦事時段去規劃的,不是在睡覺時段該去想的,所以暗示自己「睡覺的時候睡覺」!

 

下一個問題是:該如何去做?

 

首先是「澄心靜慮」,亦即止息妄想雜念,其最快速有效的對治方法,就是「千佛山靜坐法門」,但此法門原是為行「千佛山止觀」前的準備工作;淨念之後的下一步是「止於一念且不離此念」,也就是在接下來面對某個問題的思惟過程中,需要專心地「想」。(註:想蘊是粗反應轉非想是細還要入思惟修)

 

可是睡覺的時候,不但不可以「專心地想」,反而需要放下一切「想」,因此「靜坐」的訣竅,只能用在睡覺的第一階段「澄心息妄」上。接下來的目標則是,如何達到「息念」而入眠?老和尚說:你們要是能做到一分鐘「無一念」,就很了不起了!也就是說「不可能完全息念」。那麼,替代的方法在那裡呢?

 

我沒有學過靜坐,但看過泰國的佛教名師"阿姜查"的著作;他教弟子靜坐的入門之道,在於提起正念。他所說的「正念」和我們的認知不同,只是「專心」而已;方法則是專心地觀想鼻尖或指甲或佛像或數息….. 等等。雖然這些「傳統法門」不是他的發明,但因訴諸文字,一目了然。這方法是「由外而內」,利用專心地想一個東西,強迫自己摒除雜念,以達到澄心淨慮;其目的也是為「專心想」做準備。這種說法,亦見於達賴喇嘛之「不是直挺挺地坐在那裡,像隻鴿子」及老和尚之「不是坐在那裡像土地公;禪坐是外靜內動的」。

 

把澄心淨慮化為「入眠」的初步工具之後,從個人的實際經驗發現,下一步仍需由外而內這個體驗是從一個故事開始:

 

大約十四、五年前,波及全世界的企業大裁員潮,是從美國「惠普公司」開始的。當時舍外甥女(Berni Bourekas)任該公司亞洲區主管,卻連升兩級調為法國區加美國東半部的主管。因她即將遠離亞洲,我特地趕去新加坡和她相聚五天在她繁忙複雜的這一交接時刻,為了不耽誤她的工作,我在白天就參加旅行團的觀光,晚餐才和她一家三口見面。第一晚我就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到晚上十一點時,她忽然開始深深地嘆氣,臉上飛揚的神釆消失了,換上極度疲憊的面色。第二晚問出原因,原來是工作繁重,幾年下來已影響到身體健康;她的心理醫生(在美國很流行的舒壓管道)教她放鬆的方法是,每晚工作到十一點時,嘆一口氣,放鬆雙肩,垂下雙臂,告訴自己:我好累!好累!這種由外而內的方法的確有效,由肢體的動作,強化從心中徹底放下工作的意念。

 

我學到這個方法後,稍加改變,用於輔助「入眠」。「睡覺」的基本原則是在任何念起時,即刻把能力不可及的和概念式的「念」,判斷為妄想雜念而「停想」。至於能力可及的待辦之事,則依「睡覺的時候睡覺」的大原則,予以摒棄。心理建設在一剎那間即可完成,然後選一個最舒適的姿式躺下,在心裡嘆一口氣,鬆下兩肩,接著鬆脖子、臉頰,同時加強這些肌腱的「無力感」,之後再一點點地擴及下顎,太陽穴,最後是眼球(註1)。

 

初時,念起不斷,在隨現隨隱之際,可以覺察到脖子,或臉頰,或眼球,某個細部的肌肉會隨之「用力」而緊起來。這時立刻以「無力感」把它鬆掉。這種由外而內的動作,比觀鼻尖、數息等等要有效得多,因為在雜念紛紛的當下,如果要強迫集中意念於鼻尖、鼻息等,反而會促使細部肌腱的緊繃,不利於入眠。

 

這個「入眠小偏方」的基礎建立在「睡覺的時候睡覺」的信念上,亦即念起時,如係妄想雜念,立即摒除;如係待辦正事,則宗此「信」:睡時不想!起床再想!同時放鬆肌腱:從肩臉頰下顎,直到眼球,依序做出「無力感」的動作。念再起時,立即去覺察是那條肌肉又在出力變緊了,馬上恢復其「無力感」,使之再度放鬆………. 不久即去見周公也!

 

1:沈睡時,眼球是完全靜止的;淺睡及做夢時,眼球轉動得非常快,如果未能進入沈睡而醒來,則會感覺十分疲憊。反之,醒著的時候,如能以人為的方式使眼球停止轉動,則可減消疲勞;這種方式,除了醫學實驗所知之外,個人經驗的例子也非常多,例如好友們在「靜坐」時,眼球不會「亂動」,坐完後神清氣爽;我自己則是在中午閉目休息時,戴上眼罩使眼球在「完全黑暗中」靜止,加上澄心淨慮,只需十分鐘即可精神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