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349期2019年11月
佛研院園地 大佛腳下的安寧
在一次共修的時候,教授師提出了一個課題「委屈」,有些同學分享家人受了委屈,一直不能釋懷,一生如此繼績消耗下去,一定很難過,那為甚麼要繼續呢?
- 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349期2019年11月
佛研院園地 翻轉人生的地圖
這些Marley生前最看重珍愛的東西,死後卻成為他永恆的負擔與折磨;試想我們是否亦是如此?鐵鍊拴身而不自知!
- 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349期2019年11月
行腳生涯和修行:白雲老禪師的五言詩(三)
行腳臺灣島,臺灣道無窮。
溪多海岸遠,蕉風椰雨濛。
時觀濤與浪,意識不覓風。
能捨水變異,道在風浪中。
- 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49期2019年11月
從佛法看故事 釣魚記
所謂懂得道理好修行,知道方法好用功。掌握了,便得心應手,事半功倍;違背了,則捉襟見肘,事倍功半。
- 出處:文章轉載期數:349期2019年11月
【極短篇】鍾玲/達摩祖師的尋尋覓覓
「無生法忍啊,徒弟,時機未到。要六十多年以後,你才會找到震旦國的傳人。注意啊,東去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找到那個傳人,一切都為這個目的。就像當年我找到你一樣。」
- 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49期2019年11月
老師父與母親的對話
「如果能出家,透過佛法的長期熏習,就有修養成為人天的老師,以慈悲喜捨的四無量心,加上戒定慧三無漏學的修養,就可以普度眾生,利益眾生。」
- 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49期2019年11月
樂透之後
利字當頭,因而將隱藏在內心深處,那個赤裸裸的「我」,激化並釋放出能量。
- 出處:雲語書摘期數:348期2019年10月
雲語書摘 入佛之道
人是一種擁有無窮煩惱的動物,像一座山擁有太多的事與物。因此人免不了一生中,為煩惱耗去了最多的生命。
- 出處:衲衣下的故事期數:348期2019年10月
衲衣下的足跡 與婆羅浮屠有約
婆羅浮屠還有另一個顯著的雕刻即是共計有504尊,與成人身軀一樣大的佛像,盤腿安座在東、西、南、北四個方位,並結有不一樣的手印。
- 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348期2019年10月
行腳生涯和修行:白雲老禪師的五言詩(二)
少小離家出,頭陀遍湖州。
饑渴風雨裡,無復我悠遊。
禪海尋面目,苦林總欠收。
搯水和月煮,火中守道流。
- 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348期2019年10月
佛研院園地 同學,你要去哪裡?
「那是你不在意啊!如果是你在意的人、事、物,你能不起心動念,沒有情緒嗎?」
- 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48期2019年10月
從佛法看故事 奶奶屬牛
《法句經故事集》中的愛欲品謂:智者明白這些貪欲(指對珠寶、裝飾、兒女、妻子的貪愛)是堅固強大的束縛,它們雖然外表看似鬆弛,實際上難以解脫。智者斷除這些貪欲,不再貪愛,而出離世間出家修行。
- 出處:文章轉載期數:348期2019年10月
【極短篇】鍾玲/神秀拜師
他全身汗下如雨,心中明白弘忍大師的境界自己這一輩子是修不到的,雖然弘忍只比他大五歲,出家三十年來第一次遇見修到菩薩境界的高僧。
- 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48期2019年10月
參加青年食尚學佛營心得(二)
仔細接收身體帶給你的感受,而非只是為了喝茶解渴而囫圇吞下,這便是時時觀照自我。感受當下的同時,才能享受當下,進而推己及人,以同理心、慈悲心來待人接物。
- 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48期2019年10月
尋道的人
野馬野性不再
他不再是個「尋道的人」
他又踏上旅途
超越了七大洲
- 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48期2019年10月
「心之路」聽講隨想筆記系列(一)
「搭一座橋,放一潭水,舟航只是點綴。豎一張幡,設壇舖座,卻不許有人影。」(請參閱 白雲老禪師著作《心之路》第112頁,佛印版。)
- 出處:徵文廣場期數:348期2019年10月
聖潔的靈
俗心垢膩
濃愁成捲
養性得早
念繫一心
- 出處:衲衣下的故事期數:347期2019年9月
衲衣下的足跡 好個湛藍的天
剛好我就睡在慧寂師隔壁,他看我資料上寫外籍(加拿大),就看著我會心一笑。後來他悄悄的對我說:「您從加拿大來的?我也是加拿大籍。」
- 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347期2019年9月
行腳生涯和修行:白雲老禪師的五言詩(一)
老和尚寫古詩是駕輕就熟,他寫了多少首?寫了265首,都收在《寒山真面目》這本書裡。這本書是1973年出版,距離現在多久?差不多四十六年前,接近半個世紀前出的書
- 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347期2019年9月
佛研院園地 寒山詩歌和上白下雲禪師的和詩
安貧非是道,灑脫真不憂,寧為玉碎可,赤躶也不愁;
虔心從家業,重擔荷肩頭,究詰生死苦,任它幾時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