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是自己的事

    學佛就是學智慧,學習佛陀的道理方法,將佛陀的道理方法運用在現實生活中,面對人、事問題,表現智慧的修養去化解,做到圓滿且不傷害。

  • 文:編輯部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264期 2012年1-2月合刊

                                                                                                                             文/性如

學佛就是學智慧,學習佛陀的道理方法,將佛陀的道理方法運用在現實生活中,面對人、事問題,表現智慧的修養去化解,做到圓滿且不傷害。簡單來說,修養是以智慧來表現:智慧愈高,修養愈高;智慧愈少,修養愈少。然而,修養是要經過修行去慢慢完成的。從修正自己身口意行為的缺失,去調整自我,改變不好的成為好的,使好的要更好!

人最容易犯一個毛病,眼裡看的盡是別人的缺點,滿口仁義道德地批評指教,說好聽一點是為他好,其實是關心過度、妨礙自由。然而,能夠看到別人的缺失與錯誤,是否也能返照自我,有沒有犯同樣的過失?如果看到別人的缺點,發現自己也有這種缺失,就要想辦法去修正,以減少這些缺失!絕不是當你自己發生問題、煩惱來了,怕自己受到傷害,就盡找理由、找藉口來保護自己,同時,還反要求別人包容、不要那麼計較、執著。佛法是要能夠運用在現實生活中,能夠去減少缺失、化解問題。一旦發生問題了,是你自己在那煩惱,要知道自己為什麼煩惱?可不可以不煩惱?就必須去認識、了解問題的癥結所在,然後,怎麼樣去突破它、化解它,這中間必須要能覺悟到什麼,才有機會調整、修理自己的那個我。

「處處都是法、處處都有道」,要知道萬法中,都有其道理方法,但是要自己實際去修行,慢慢去體驗與發現,才能夠完成修養。佛法強調:個人修,個人得;個人生死,個人了。就如同吃飯一樣,個人吃,個人飽,不能假手於人,也沒有人能代替。如果不從修行上下功夫,佛法是依業來顯道,業是自己造作,果報是自己受;道也是自己修行,德養也是自己得,皆是依於自己,沒有人可以代替。學佛是一輩子的事,因此,學佛人在修行上面下功夫,發起精進心,是急不得的,要像細水長流綿綿不斷地,一步步地穩紮穩打。千萬不要像山洪暴發一般,因為來得快,去得也快,如同常言所道:欲速則不達。

白雲老禪師言:「學佛的要訣,除了多看,多聽,多問以外;必須以智慧處理問題,以善巧方便接引眾生,以圓滿覺悟作為標的。」從佛陀的道理方法中,去認識自我、了解自我、突破自我,實際去運用思想、發揮智慧來化解問題煩惱。「凡起心動念,都要與道相應、與生死有關。」面對現實中的點點滴滴,凡事當作道來修,以道心承受,依教如法地老實修行,清淨自己的業習,且不再去造作新業,這才是在修習佛法!然後,有多少知識經驗,就能表現多少修養,除了印證佛陀的道理方法,完成自我的修養之外,還要自利利他,自度度他,幫助他人,完成迴向功德──將自己的利益與更多的人分享,自己求得解脫,更幫助別人求得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