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276期2013年4月刊
導師開示 如何才是出家人?(下)
早期,應該是佛學院第五期之前,那時我感覺大家都很精進、用心,以後就越來越不像話了。
- 出處:紅塵甘露期數:277期2013年5月刊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世界成就品第四
正受總持,禪定解脫方便是法門;無量知解,合乎諸佛淨治之道,亦即是等同如來真實義。
- 出處:紅塵甘露期數:277期2013年5月刊
唯識法相學22-心不相應行法(三)
繼續介紹唯識法相,還是談百法裡面的心不相應行法,現在談的是什麼呢?有一個名詞叫做“無想報”,“報”就是果報的報
- 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277期2013年5月刊
導師開示-談修行(上)
還是跟你們談修行好了,通常一提到修行,就是「我修什麼法門、修什麼經典」
- 出處:紅塵甘露期數:278期2013年6月刊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世界成就品第四
劫中事,承佛威神之力,或一劫內莊嚴,或一切劫中莊嚴,或一劫普入一切無止境;無論如何,皆起始於一念願興,終究成為劫波,或一念業作,隨眾生心想而生。
- 出處:紅塵甘露期數:278期2013年6月刊
唯識法相學23-心不相應行法(四)
談到名身、句身、文身,下面要談人的生相,就涉及到生的問題、住的問題
- 出處:紅塵甘露期數:278期2013年6月刊
禪的錯覺
錯覺,即是錯誤的感覺。譬如茶道、花道,乃至劍道,認為其中有禪
- 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278期2013年6月刊
談修行(中)
心就是那個五蘊的變化作用,尤其是想行之間建立起間隔
- 出處:紅塵甘露期數:279期2013年7月刊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華藏世界品第五之一
華藏莊嚴世界,有妙高山微塵數風輪所住持:如平等住,能持寶燄熾然莊嚴等
- 出處:紅塵甘露期數:279期2013年7月刊
唯識法相學24- 心不相應行法(五)
首先要瞭解“無常”的本義不是沒有“常”,而是說不一定
- 出處:紅塵甘露期數:279期2013年7月刊
詩詞篇-頭陀行
露酒聊作飲,薯比雞筋,莫道和尚根未盡,枯林誰願藏法身?不計利名。
- 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279期2013年7月刊
導師開示-談修行
我常說的「修行,就是修理自己,不是修理別人」;
- 出處:紅塵甘露期數:280期2013年8月刊
唯識法相學25-心不相應行法(六)
舉例來說,一個人一心念佛,表面來看,都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或什麼菩薩的名號,好像是定型不變的行為,但為什麼還有差異?
- 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280期2013年8月刊
有我、捨我、無我
學佛的重點就是在於一個“我”,學佛如果只是講求學什麼法門或者誦什麼經、拜什麼懺,那只是佛教徒的行為,不是學佛者的行為。
- 出處:紅塵甘露期數:281期2013年9月刊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華藏世界品第五之一
香水海,妙寶敷底,摩尼砌岸,清淨寶王以為網;香水映象清徹,於中充滿各種珍寶的色澤;水上寶華徧布,水下,沉潛栴檀粉末。
- 出處:紅塵甘露期數:281期2013年9月刊
唯識法相學26-心不相應行法(七)
繼續介紹唯識法相,還是談百法裡的心不相應行法,前面談了不少,現在談的是“勢速”。
- 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281期2013年9月刊
導師開示-觀行(上)
一般人談“觀行”,都講得很神妙?其實觀行沒有那麼神妙
- 出處:紅塵甘露期數:282期2013年10月刊
圓覺之道 十六(下)
一開始就說圓覺是一個整體的圓,所覺的是零缺點,沒有任何的後遺症,就是善也沒有了,惡也沒有了
- 出處:紅塵甘露期數:282期2013年10月刊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華藏世界品第五之一
諸香河之間,平坦清淨,以真金摩尼嚴飾;行樹排列其中,高聳的樹幹,軟垂的枝條,薈萃有若雲集。
- 出處:紅塵甘露期數:282期2013年10月刊
唯識法相學27-心不相應行法(八)
心不相應行法”中 的“方”,方就是方位;一般談東、南、西、北四方,但在經典裡是談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