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
352期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如是十佛,各具德養,身聚無量功德,願力世界,各居淨土;是國眾生,覺悟隨德而成就補處菩薩,來去十方世界,自在無礙,方便化導一切眾生。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應佛之印
唯識法相學97三乘行果--十地(一)
從初地「歡喜地」到「離垢」、「發光」、「焰慧地」,也就是到第四地,從初地到四地這個階段,是一個會起變化的階段。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
大乘起信論 依《解深密經》談真如
現在來談的是依於《解深密經》裡所談的真如,《解深密經》這一部經典,還是比較偏於唯識的理法。佛法中關係到分析、邏輯方面,幾乎還是以唯識做為重點。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
心路歷程、《桑蒙》──佛法、眾生、願
三昧是「定學」的基礎。
三昧,於事物當前,正心不亂,遠諸染著,摧伏眾魔,克服障礙;色受相應,一念清淨,即可入達明朗妙湛的境界。
- 文:潛出處:雲語書摘
雲語書摘 法如筏喻者
法,是指度脫的方法。非法,是指福德因緣,果報在天道;然而報盡仍隨業輪迴,不是究竟。
- 文:若知出處:雲語書摘
雲語書摘 認識體用相境(上)
但是禪不是意思的解釋,禪是靜淨思慮的一種觀行上的修養;真要了解,必須要從體、用、相、境去發現。
- 文:編輯部出處:衲衣下的故事
衲衣下的足跡 雜記二則
如果參不出重點,不知「法在哪裡」只在相上打轉,因為你沒有發現它的「關鍵」處,就像唯識學除了「見分」、「相分」,還有更突破性、更細微的「自證分」與「證自證分」,層層增上與提昇。
- 文:編輯部出處:衲衣下的故事
衲衣下的足跡 掃地掃地掃心地
佛陀為什麼要藉由掃地磨練來周利槃特伽尊者呢?究其所以,原來外在的塵垢哪裡比得上埋藏於內的心垢呢!
- 文:編輯部出處:衲衣下的故事
寺院巡禮 在美濃福慧寺過年
也想讓他們瞭解:「你們長期來福慧寺幫忙,而師父們來自哪裡?」所以去年,寺方才會舉辦「寺院巡禮」,就是為場地組辦的,讓義工菩薩能體會千佛山的精神源頭與傳承
- 文:編輯部出處:活動報導
恭賀住持陞座 共勉遍灑甘露
「寶剎住持今陞座,普施法雨大氣魄,僧俗二眾齊擁護,諸佛歡喜降福祚」
- 文:編輯部出處:文章轉載
【極短篇】鍾玲/法衣之南下
765年端午節晚上,代宗夢見一位操粵語口音,個子瘦小的老僧在一片紫光中,對他說:「把法衣還給寶林寺吧!」
- 文:詹天賜出處:健康講座
氣血、經絡、與健康(104) 認識病因
氣血充足、經絡通暢,是健康之相,而氣血不足或經絡不通,則為病相。問題是,人為何會氣血不足?經絡不通?人生病的原因為何,是病因學所要探討的.
- 文:詹天賜出處:健康講座
健康管理漫談(四十八) 常喝含糖飲料的風險
而台灣青少年現在的飲食習慣不正確,天天將含糖飲料當水喝,令人擔憂未來罹患腎病的風險增高。
- 文:編輯部出處:徵文廣場
徵文廣場 更上一層樓
兩三千年前相對無知的人都聽得懂的「佛法」理應是平易近人的。今日的人們為何難以理解?實因時空隔閡造成的文字、語意差異所致。
- 文:編輯部出處:徵文廣場
徵文廣場 狗子有佛性
問:「如何是修行捷徑?」
答:「老實修行,依教如法。」
問:「頓悟之法?」
答:「漸修因,頓悟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