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門品第2講

普門品第2講

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

這段文字,不管是否信仰佛教,往往很多人產生疑惑,為什麼持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即使遇到大火,也不會燒著他?觀世音菩薩真的有這麼大的神通嗎?一般人有所謂煩惱的火、憤怒的火、仇恨的火、貪欲的火、瞋恚的火、愚癡的火…,其實這些情識作用、種種情感反應,表現過於激烈的現象,都可以稱為火。

如果是經常持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的人,即使遇到會引起發火的外緣,對他而言,並不會被這些外緣左右、影響而發火。

    佛法是告訴我們如何調理身心。譬如持念十九字觀世音菩薩名號,應想到觀世音菩薩具有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無比的願力,加上智慧修養,而完成神威之力。因為這種力量會影響你,改變自己、修養自己,所以,如果能夠經常持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即使遇到會引起發火、煩惱、不歡喜的外緣,都不會受到影響。為什麼?在於觀世音菩薩的神威之力感召所致,因為平常一直持念觀世音菩薩,心目中對他的崇拜、尊敬,會產生很多不可思議的現象,甚至於力量。

 

    若為大水所漂

    所謂「大水所漂」,肯定是不要隨波逐流,因為世間人往往只看到別人風光的一面,可是,有些是不擇手段,傷害別人,滿足自己,這般隨波逐流,如同遇到大水,非死不可。尤其專門持念觀世音菩薩的學佛者,不可以隨波逐流。

   

稱其名號,即得淺處

佛法談善巧方便,很多人卻把善巧當成取巧,方便當成隨便,這是隨世俗流轉的現象。如果真正學佛的人,即使遇到任何危難,也可以冷靜地面對,把原來非常危險的事,減少到最低限度。「稱其名號,即得淺處」,是把嚴重的問題化解為輕微的問題,可是,為什麼還有問題存在呢?因為佛法是以因果律為基礎,造作業因,必須受其果報。不同之處,在於學佛的人,雖然過去造作很嚴重的業,因為學佛、修行辦道,可使原有的業,以輕微的方式受果報。

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是告誡我們不要隨波逐流,不要忘了,自己是學佛的人,如果能夠依教如法、修行辦道,原本非常嚴重的果報,可能被所謂的洪流淹沒,只要輕微的受報,就可以化解原來的問題。

「即得淺處」是談因果感報的現象。一般而言,作什麼因,受什麼果,譬如殺人,必須賠人一命,殺人是因,賠人一命是果。可是學佛的人,即使過去有殺人的行為,因為現在學佛,就會學習很多有關佛法的修養,譬如懺悔、六波羅蜜、八正道等,這些都可以減輕過去所造的重業,而在過程中慢慢淡化,最後所受的果報較為輕微。當然佛教注重因果,沒有不受報的因果。

   學佛能夠不受果報嗎?還是要受報,不同的是重的業,可以受輕微的果報。為什麼?因為學佛的過程中,所做的功德,所有的修行,都可減輕過去重的業因,才能受較輕的果報。

    若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求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入於大海

佛教總是少不了談七寶,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等就是七寶。

    「入於大海」意謂茫茫人海。在茫茫人海中尋求金銀財寶,肯定是一種商業行為。千萬不要在名相上面下功夫,尤其強調到海底找七寶,這是很大的錯誤,把佛法看得太狹隘,譬如經典上常有一句話,像是縫衣服針尖上的那一點,多麼地微小。「入於大海」是指我們人的世界,也可以說是娑婆世界,每個人都希望求得金銀財寶,可是必須了解,求金銀財寶是一種商業行為,為了得取利益。

    妙法蓮華經普門品談的是妙法,必須從這些文字方面了解佛法。以舉例、比喻、引喻或者影射等種種方式呈現,所以常常看不懂經典,總感覺不知所云。經典中有道理、有方法,問題是法在哪裡?如果只是在文字名相上面打轉,最後得不到任何好處。

   

假使黑風吹其船舫

    處在娑婆世界的環境,為尋求金銀財寶而從事商業行為的人,假使遇到黑風吹其船舫。譬如大家有相同的興趣、事業,同在一條船上,這只是一些形容詞。這裡談「黑風」,是指不好的、陰暗面的事,譬如黑幫、黑社會。「船舫」是從事同樣的商業行為或者事業。「吹其船舫」具有襲擊、傷害的意思。

   

漂墮羅剎鬼國

大海中有羅剎鬼國這個國家嗎?不能用這種方式解釋。所謂「羅剎鬼國」,通常在經典上是指天龍八部裡面的八部,譬如羅剎、鬼類,甚至於夜叉、乾闥婆,這些都屬於鬼國,相當於現在人所說一夥的或是一個家族。羅剎鬼國是以八部眾的羅剎作為代表性。

 

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以是因緣,名觀世音

為什麼陷在羅剎鬼國這種環境呢?因為從事商業行為,總有很多風險、障礙或者苦難。假使其中有一個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號,所有的人都可以解脫羅剎之難,以是因緣叫做觀世音菩薩。其實不只是念觀世音菩薩而已,重點在於必須想到觀世音菩薩的智慧、修養等成就的力量,才能幫助你得到解脫,絕不是念念名字就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