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詹天賜出處:健康講座期數:412期2025年8月
“三分治,七分養”,治病期間,養生保健亦不可少
認識我們的身體(續五)
/詹天賜
我們可以由健康的基石 (合理的飲食、適當的運動、不吸煙、不酗酒、及保持良好的心態),來認識我們的身體,我們也可以由生命系統的角度來認識,由質能面來看我們的身體,它與生理系統十分接近,可相互參照。此外,我們也可以由氣血、經絡的觀點來認識我們的身體,藉由不同的觀點,透過多元化的角度,可以豐富我們的視野,使我們的養生保健知識經驗更加的完善,善加利用,也可以使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
從氣血、經絡的角度來看身體,身體是由在外的皮肉筋骨及在內的五臟六腑所組成,而由血脈及氣脈聯繫內外。心主血,肺主氣,血液循環由心負責,而氣血則由肺主管。血液循環透過大小血管及微血管,將全身所需的營養及氧氣送到全身,而氣血循環則透過經絡將氣血運送到全身。氣血可以看成是全身所需要的一種質能,它具有“濡筋骨,利關節”的作用,而經絡則是運送這些質能的通道,因此,經絡可以看成是“看不到的血管”,貫通臟腑及手足的是經脈,而小的絡脈 (視同“小血管”)、孫絡 (視同“微血管”) 則連繫至全身各處的皮肉筋骨。
五臟六腑是氣血生成及匯集處,其氣血來源主要有三部份,一是來自肺所吸入的空氣,這些空氣分別進入五臟,活動力較強的氣入肝,較熱的氣入心,較寒的氣入腎,較燥者入肺,而較濕者入脾。其二來自食物,其水谷精華依五味五色分別入五臟,例如苦味食物精華入心,紅色食物亦入心;鹹味食物精華入腎,黑色食物精華亦入腎等。其三為人的先天元氣,由腎經由各經脈原穴入五臟六腑,各臟腑有這些清氣、水谷精華、元氣,即可合成五臟精氣,再透過經絡,即可將這些氣血質能運送到全身。
除了各臟腑氣血外,脾胃由食物中運化的水谷精華,還包含營氣、衛氣、及宗氣等。營氣是水谷精華中營養成份較高的氣血,它儲存在脾,並隨著經脈傳送到全身各經脈,約半小時一循環,一天則為五十循環 (五十營),又有五十周天之稱。而衛氣則是較剽悍的氣血,具有抵抗外邪的能力,運行在經脈之外。此外,脾胃所運化的水谷精華,還有一支進入胸部與清氣 (吸入的空氣) 合為宗氣,這股氣不繞行全身,只運行在胸部及咽喉等,具有“積於胸中,出於喉嚨,以貫心脈,而行呼吸”的作用,有時唱誦時聲音不宏亮,可以說是宗氣不足的表現。
至於身心關係,則有五神之說,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思、腎藏志,其中心是君主之官,藏有心神。 <<黃帝內經>> <靈蘭祕典論> 提到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 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 … 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常保心神清明,五臟六腑安康,否則心神不寧,會導致臟腑不安、經脈不通,身體會受到較大的傷害。心會影響身,典型的說法是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暴喜會使得心神一時震盪,大怒則會使肝氣上逆,大悲會使肺氣消散,思慮過度則會大量耗損脾所藏的營氣,而大恐則會傷腎。五臟精氣密實,一般邪氣無法入侵停留,但情志可直傷五臟,對身體的危害也特別大。
從養生保健的角度來看,養生重在充實氣血,保健則重在經絡通暢。以健康基石而言,合理的飲食,在於充實氣血,正所謂脾胃是後天之本,胃是水谷之海,而脾能運化水谷精華,充實五臟氣血及營衛等氣,故合理的飲食能充實氣血。適當的運動,可以使經絡通暢,尤其夏天運動流汗,可以有效的排出體內的寒濕之氣;到室外運動,也可以大量吸取較好品質的清氣,這也是充實氣血的方法。吸煙會吸入許多不良的精微物質,可說是讓邪氣直接進入人體的血脈、經脈,應該避免。酒性熱而烈,喝酒過量會使心火、肝火旺盛,使人心神不寧,神志不清,容易害人害己,也應避免。而保持心神的安定,則可使五臟安康,身心健康。
經絡是氣血的通道,也同時是邪氣的通道,外部的寒濕之氣,會使我們受寒感冒,這些虛邪賊風通常會由皮表進入人體,由孫絡進入絡脈,再進入經脈,層層深入。酷暑熱氣也會使我們中暑,而避免各種風寒濕熱等邪氣進入體內的最好方法就是充實我們的正氣 (氣血)。若因各種緣境起了情識作用,會直傷五臟,而五臟也會將怒氣、悲恐等邪氣,傳導到經絡。因此,經絡是防止外邪及疏導臟腑邪氣的一個重要關鍵。養生可以養足氣血,但若有時因忙累或起情緒而無法符合養生之道時,則內外邪氣會駐留在我們身體之內,這時我們會有種種不舒服的狀態,但在病理上又檢查不出疾病來。這種狀態可視為亞健康,此時疏通經絡就成為一個有效的保健方法。
預防身體免於疾病之苦的最好方法是養生之道,建立及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養身) 及心理 (養心),是確保我們身心健康最好的方法。若是無法符合養生之道,而有各種亞健康狀態時,則可透過經絡保健來袪除體內的邪氣,以預防疾病。若是檢查出疾病,則要看醫生,“三分治,七分養”,治病期間,養生保健亦不可少,如此可促進健康狀態的提升。
個人因過去有許多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飲食不合理、愛吃甜食、運動不足、有時過於勞累等,而導致心臟常不舒服,也曾有高血壓等疾病。退休後,花了許多時間精力,分析、探究了個人健康問題,其間也充實了一些有關健康的知識經驗,內容包含現代醫學、生命系統、傳統中醫等,個人相信,多元的知識,可以豐富我們的視野,使我們對自己的色身更加了解,對維護健康能有更多的把握。這是由系統方法來看問題,內容雖不夠深入,但對養生保健還夠用,這也許是講究整體觀的系統方法的一個特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