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過去施,旨在不計著於過去。雖於過去,已聞諸法功德,了達法如飲食,但活慧命,亦如筏渡水,既登彼岸,筏當捨之.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期數:412期2025年8月

412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白雲老禪師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二十一
十無盡藏品第二十二

 

    經  文

  云何為菩薩過去施?此菩薩、聞過去諸佛菩薩所有功德,聞已不著,了達非有,不起分別,不貪不味,亦不求取,無所依倚,見法如夢,無有堅固於諸善根,不起有想,亦無所倚;但為教化,取著眾生,成熟佛法而為演說。又復觀察過去諸法,十方推求,都不可得;作是念已,於過去法,畢竟皆捨,是名過去施。

    釋 疑

  過去施,旨在不計著於過去。雖於過去,已聞諸法功德,了達法如飲食,但活慧命,亦如筏渡水,既登彼岸,筏當捨之;唯為饒益彼諸待度眾生,應為教化,了知法意,廣事演說真實義,令諸眾生,悉得饒益,是名過去施。

 

    經  文

  云何為菩薩未來施?此菩薩、聞未來諸佛之所修行,了達非有,不取於相,不別樂住,往生諸佛國土,不味不著,亦不生厭;不以善根迴向於彼,亦不於彼而退善根,常勤修行,未曾廢捨,但欲因彼境界,攝取眾生,為說真實、令成熟佛法;然此法者、非有處所,非無處所,非內非外,非近非遠。復作是念:若法非有,不可不捨,是名未來施。

    釋 疑

  未來施,既知過去諸佛之修行,了達不在有無;於未來,更知不取於相,不別樂住;即使往生彼國,亦不樂著,更不生厭。但是,為攝取眾生故,為說真實令使成熟佛法故;却深解法非有無,非內外,非遠近,但得度眾生能登彼岸,如此而已,是故若法非有,不可不捨,是謂之捨法執,名未來施。

 

    經  文

  云何為菩薩現在施?此菩薩、聞四天王眾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天,梵身天,梵輔天,梵眾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淨天,少淨天,無量淨天,徧淨天,廣天,少廣天,無量廣天,廣果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乃至聞聲聞、緣覺、具足功德;聞已,其心不迷、不沒、不聚、不散。但觀諸行,如夢不實,無有貪著,為令眾生捨離惡趣,心無分別,修菩薩道,成就佛法,而為開演,是名現在施。

    釋 疑

  天、梵語提婆,譯義作自然、光明、清淨、最勝、自在等;以五趣六道而言,謂之天趣或天道,乃受人道之上、勝妙果報處。

  四天王、欲界六天之下者,位處須彌山半山之四方,各方有天王,分別為東方持國天,南方增長天,西方廣目天,北方多聞天。

  欲界六天、即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樂變化天(化樂),他化自在天。

  三十三天,梵語忉利天,位處須彌山頂;中央為帝釋天,四方各有八天,合而成為三十三天。

  色界十八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是初禪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是二禪天。少淨天,無量淨天,徧淨天,是三禪天。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是四禪天。

  無色界四天、空處天,識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是四無色定天,位於無色界之極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