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複雜問題的一些基本概念

分析複雜問題的一些基本概念
/詹天賜

 

   系統管理提供了分析複雜管理問題的概念與方法,包含系統觀、系統思維、一般生命系統、系統動態學、柔性系統方法論等。在這些概念與方法中,存在一些基本的概念,是我們在面對種種複雜問題時,經常會使用到的,了解這些概念,有助於分析複雜的問題。

 

    簡單的說,系統觀就是整體觀,整體是系統觀談複雜問題的一個主要觀點,而“1+1>2"是最常被提及的一個作用,它突顯了整體的重要性。“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是描述多人形成整體系統時,有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綜效。例如從事學術研究,原創觀點常在熱烈的討論中產生,集合不同背景、不同領域的研究人員,大家共同針對同一研究主題,提出不同見解,交換意見後,常會有意想不到的創見出現。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種種的例子,可看出整體的綜效。例如一個手掌拍不出聲音來,但兩隻手可以拍出聲音,甚至可以拍出節奏來。防風林具有防風的效果,是諸多竹木、林木聚集後產生的力量。又如手可以折斷一隻筷子,但不能折斷連在一起的一束筷子,這是談到“團結就是力量"時,常被引用的例証。我在退休後搬到竹東,它的客家傳統市場,名氣不小,平常就不少人,到了假日人就更多,甚至達到人擠人的程度,十分熱鬧。這個市場,主要是由小攤位所組成,各種食、衣、五金百貨,雜貨等,應有盡有。我就常逛這個巿場,素鹵味就有好幾家,有的一週賣六天,有的週一、週三、週日賣,有的每週來一天,水準多不錯。衣服亦然,到竹東後,我的衣服多半是在這個市場採購,能用較低的價格買到不錯的衣服。它是一個成功的傳統巿場,已形成綜效,吸引了許多外地的人來此市場,遊覽車載客逛巿場的情形也時有所見。許多傳統巿場、夜巿由各種攤位所組成,但由諸多攤位組成的巿場,卻未必能產生較大的綜效,有的成功,有的失敗。綜效的產生,正如品牌的經營,有具體的表象,但也有它的特色,如何結合共同性與特殊性,以有效形成一個具有綜效的整體,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

 

   如果把人看成是一個整體,以感冒為例,就可以看出它的複雜性。一般人如果具有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的飲食、適度的運動、具有良好的心態與穩定的情緒,不吸煙、不酗酒,就會有良好的抵抗力,不容易感冒,即使感冒了,也能很快痊癒。用系統的概念來看,這種生活方式良好的人,具有良好的免疫力,能有效的抵抗感冒,這就是綜效。但這個綜效是如何形成的,一言以蔽之,是因為具有良好的生活方式所形成的。但良好的生活方式,是一種理想狀態,多數的人很難符合這種標準;尤其是許多的就業人員,工作時間長,加班時間多,在今日複雜的技術、社會、經濟等各環境的壓力下,很難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因此,在不同的家庭、就業環境下,每人只能建立“次好"的生活模式,以形成“次好"的免疫力,而產生“次好"的綜效出來。整體是一個概念,綜效是它的作用,但如何形成綜效,卻是一個複雜問題,以個人健康為例,因人、因環境而定,它具有共同性與特殊性,並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準則。

 

科學研究重視共相的研究,愈具有普遍性、一致性的規律,愈具有學術上的價值。但涉及到生命系統、人文社會系統時,則需顧慮其特殊性,這包含了文化性、歷史性、社會性等。在管理領域談系統觀,就要考慮組織的文化、歷史及其特性,而這些特性是很難複製的。記得我讀高中時,它是個名校,但連個像樣的操場都沒有,只是一堆沙。但它有卓越的師資,即使是美術課,也請了藝專的老師來上課;我選口琴社,來教的老師是口琴協會的理事長。高三數學課、英文課的老師,都是某高中教科書的撰寫者。這樣的學校,它具有其文化性及歷史性,其綜效的形成是其它學校學不來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