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詹天賜出處:健康講座期數:411期2025年7月
合乎食物金字塔的食物結構,轉換程序最少,而不合理的結構,造成體內十分忙碌,要經過不斷的轉換、排泄,臟腑器官過勞,久而久之,因過勞而虛弱,要再調養回來就比較困難了。
認識我們的身體(續四)
/詹天賜
由生命系統的角度來看我們的身體,生命系統是一個開放系統,需要不斷與環境作質能、資訊的交換,才能維持生存發展。例如,我們不斷需要由環境中獲取食物、空氣、水等質能,才能維持生命。依據著名系統學者米勒 (Miller) 的一般生命系統理論 (註十),人的身體系統,在質能方面,可分為十個子系統,包含再生(子)系統、邊界系統、捕食系統 (質能獲取) 、分配系統 (循環)、 轉換系統、生產系統、儲存系統、排泄系統、運動系統、支撐系統等。對於食物的獲取及轉換等程序可如圖一所示:
圖一、食物的獲取、轉換、生產、分配圖
動物由環境中獲取食物的方法,草食動物由草地取得食物,肉食動物則捕獲其它動物作為食物,而人則藉由社會分工,透過工作,取得薪資或利潤、利息等,購買所需食物。食物需要轉換程序才能為身體提供足夠的質能,例如烹煮、消化、吸收等,將食物化為醣類、氨基酸等小分子,再由肝臟代謝 (生產) 出所需營養,接著由血液循環系統分配到全身,而身體不需要的代謝物,則需排出體外。多餘的食物,則轉化為肝糖、脂肪等,儲存在體內,需要時再轉化以提供身體所需質能。至於空氣,則由肺吸入空氣,透過肺循環,將所需的質能 (氧氣等) 透過循環系統輸送到全身,而廢氣 (二氧化碳等) 則由肺排出體外。在獲取食物的過程中,人需要透過身體的運動系統、支撐系統,出外工作,以獲取利潤或報酬。
生命系統的病態,則由質能或資訊的不足或過量所造成。例如常吃太多、吃太好,肥甘厚味,容易造成生病狀態,這是因為需要太多的轉換、生產、儲存、排泄等程序,而產生所謂的代謝綜合症,從而演變成三高等疾病。合乎食物金字塔的食物結構,轉換程序最少,而不合理的結構,造成體內十分忙碌,要經過不斷的轉換、排泄,臟腑器官過勞,久而久之,因過勞而虛弱,要再調養回來就比較困難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再生 (生殖) 系統與邊界系統,前者是複製出相似的下一代,也就是基因相傳、薪火相傳,使生命綿延不絶。而後者是形成明確的邊界,色身在外形成一具皮囊,人人邊界分明,容易使人們產生分別,自我意識也由此衍生。高級的生命系統亦然,以國家系統而言,領土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這也是邊界系統使然。當然,生命系統還有處理資訊的種種子系統,因篇幅關係,若有相關議題,再作敘述了。(未完待續)
註十:James Miller, Living Systems,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