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老和尚的二三事

與老和尚的二三事

淨 福

       文章定這樣的名稱,並不表示我對老和尚不恭敬,只是想表達老和尚平易近人的一面;反而,對老和尚我是敬之如師、如父。
  師父!在我心目中,您常存我心,並沒有遠離;那天,您還出現在我夢中,身旁還出現一個字「empty( 空)」呢!
  弟子初蒙您教導、庇護,後蒙您提領著長時間於協會中任幹部一職,來學習成長,實感恩之至!在雜誌社發動邀稿時,我理應主動寫文章投稿,表達感恩與紀念之意。但此段期間,由於個人教學之餘,正逢兩件法院委託之車禍鑑定案、一件行政機關委託之學術研究案,交互密集進行著,於撥出時間撰寫文章,實有困難;其實,最主要的困難是,深感從自己的身上散發不出佛法的好處,覺得自己無德無才,而不知如何下筆。
  老和尚您曾不斷的對我們在家居士提醒:「佛法好,好在哪裡?要去思維!」依稀記得「佛法的好,不是常跑道場,而是在現實生活中,要去修正自己的缺失;也不是拾人牙慧,而是要內化成修養,能影響別人;若能由別人來說好,那才是真正的好」。自覺自己過去都靠一張嘴討生活,並無實德,紀念集並不缺我這一篇。但經雜誌社主編恕師父,再提醒並催促,只好硬著頭皮寫了。
  我在千佛山的道場內,曾掉過三次的眼淚。第一次,在民國93 年授菩薩戒之前,懷著一份恭敬的心,觀看著「禪跡九十」的圖文展,駐足念誦著文章。師父對徒兒說「這碗水拿去供佛」,徒兒:「三德六味,獨缺一味,不要也罷!」師:「畢竟是朝天之種。」徒:「如何才不是朝天之種?」師:「你手上拿的是甚麼?」徒:「喔!」師:「還不趕快拿去供佛!」突然,我熱淚盈眶,深感自己的苦,都來自於自己過去的執著所成。
  第二次,老和尚圓寂週年(2012 年) 朝山,於朝山至天岳山門口時,腦中浮現約20 年前我向老和尚請益的畫面,我也突然熱淚盈眶。因為發現「這20 年來,我常把佛法當武器,把現實生活當敵人,經常用武器攻擊現實,難怪我的生活像戰場。我過去太放任自己執著於此觀點上,懈怠許久了!我錯了!我明白了!」20 年前,我去參加佛弟子協會的幹部講習,傍晚時,老和尚帶我們在梵音禪寺下方的庭園中,邊走邊聊。由於當時我內心很不認同為官者、世人幾乎都很重視名位,於走到小橋上時,開口向老和尚請益,問「為什麼會這樣?」老和尚脫口回答「這是現實!」當時,對這樣的回答,我滿失望的。朝山這一天,我明白了。同時發現「這20 年來,我期待別人如佛菩薩,而自己卻不知不覺在當凡夫,我自己一點進展也沒有!我錯了!」
  第三次,是在為了籌劃老和尚圓寂二週年活動而召開籌備會前的某一天。那一天,老和尚生前的侍者盡師父,接受我事先的請求,帶我和另一位居士進入老和尚的方丈寮禮拜師父的舍利子。老和尚圓寂讚頌當天,我因負責會場外圍的交通控管與疏導,無暇參與圓寂讚頌儀式及師父荼毗大典,故向盡師父提出此項請求,感謝盡師父滿我的願。當進入老和尚方丈寮,一頂禮時,突然熱淚盈眶,身體抽動不已( 註:走筆至此,仍然是淚盈眶、身抽動)。這種感覺像是一位遊子外出,於人海中載浮載沉,在受苦受難中,突然醒悟,迷途知返;返家稟父時,不但深覺辜負了父親的教導與期望,而且於欲承領父訓再出發時,卻見父已不在。百感交集當下,又見生死大惑未解,而老和尚已圓寂,突頓失所依,生起「誰來為我解?!」之念。實深悔之前的放逸、懈怠!
  回憶起民國79(1990)年時,因友人的介紹,來到菩提寺聽聞老和尚週日講經。記得第一堂課,一開始時,老和尚於黑板寫著「想、非想、非非想」,這我完全不懂,沒想到90 分鐘下來,我竟然聽懂了。而且發現「人的苦與樂,原來都是自己想出來的」;「原來佛法不是迷信,原來學佛是在培養智慧」;「原來佛法、智慧是在現實生活中修養的,離開現實生活修學佛法是學不到的」。當天,雖然對所謂的佛法、智慧仍感覺陌生,但卻有這樣的念頭「這是我這輩子要學的重點!我要繼續來聽課與學習」。
  歷經了一年的週日聞法,日後幾年多次的學佛營、禪修營,以及之後星期假日的電視弘法,我儘量不錯過,欲求得勝解真實義。於課堂中,我了解了所謂的「業力」、「道力」與「願力」之理,似乎也了解了「轉煩惱成菩提」、「轉業成道」之理,以及「學佛的目的,在了生脫死,而不是了斷生死」、「學佛的方法,不是依賴或祈求,而是在現實生活中力行」、「欲明心見性,需先修心養性」、「於生若徹底明白了,於死也就解脫
了」等等之理。在現實生活中,於顯現煩惱時,這些話語也會出現於腦海中,偶爾,確實能化解煩惱。因此,於課堂中,曾許下了這樣的願「這輩子,要當一位淨業行者」、「這輩子,要竭盡所能的護持這樣的法──千佛山」。
  菩提寺三寶殿前的觀音碑上,刻著「心存和樂氣,念起無怨尤」。20 年前,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20 年來,卻疑惑著到底是先有「心存和樂氣」,後才能有「念起無怨尤」?或先「念起無怨尤」,後才擁有「心存和樂氣」?為什麼我心中不是一直處於和樂的狀態?為什麼我對他人仍存有怨尤? 20 年後,在老和尚圓寂讚頌當天,在老和尚靈車出發前,因某些因素導致靈車車隊無法依序出發;當老和尚的靈車出發後,又因信徒急著跟上,於是造成交通秩序大亂。當我正忙著處理該失序的交通狀況時,身邊走來一位女居士,問「去荼毗場的遊覽車在哪裡搭?」我脫口回答「不知道!」女居士走了,一位開車的男居士將車停在我身旁,並對我質問「你剛剛為什麼那麼兇!那是甚麼態度!」當下察覺剛剛確實對那位女居士起了「不耐煩的心」,因此,二話不說,立即對那位男居士回答說「對不起!」
  自該件事發生後至今,我似乎比以前更容易察覺自己起了怨尤之心,也更懂得運用千佛山的「止觀法門」,調伏自己的怨心;因此,和樂之氣也比往昔常存。兩位菩薩,謝謝您倆!幫助我於言談舉止中,發現了自己的「自以為是」!謝謝!但願──「日後,面對別人時,無論冤親,均能做到念起無怨尤」。在這之後的期間,也才稍稍體會了老和尚曾說的「欲救苦救難,得受苦受難」之理,以及「住世蓮藕」之「入汙泥而不染」的精神。
師父!我會記住您老人家的叮嚀,並努力實踐的!
  憶及與老和尚互動過程中,有幾件很奇妙的事,足見他老人家的善巧方便,在此順便一提,以和諸君分享。其一,記得我剛擔任協會主任沒多久,約民國84 年左右,一個晚上,家中電話鈴響,我接起電話,電話那頭說「我是老和尚」,我驚嚇未定,「陳居士,你知道高雄港火燒船的事嗎?」「我知道。」「船東剛往生幾個月,船公司由他太太接掌,根據船員說明,起火原因是碼頭工人電焊時,火星跳到油污中而起火;由於新船東是婦人家,先生也剛往生,比較不會處理這種事,請你幫她一個忙,看看能否請消防警察於調查起火原因時,不要忽略了船員的說明。」掛完電話,我抓頭發燒,高雄港我並沒有認識的警察,我怎麼幫忙啊?隨即拿起電話,問一下在高雄市服務的學生,該名學生說「某某在高雄港服務」,再隨即打電話給某某(也是我的學生),某某竟然稱「這個案子是我負責辦理的」,您說巧不巧?!
  其二,在某一年的大法會期間,我人在菩提寺內,突然接到一位尚未結婚之女性朋友的求救電話,我人走到寺外,女性朋友稱「我不小心懷孕了,若拿掉小孩,不但涉及殺生,而且我也不忍心;若不拿掉,我以後怎麼辦?我很困擾、很痛苦,您可否幫我請示老和尚?」通完電話,我思考著「法會期間,老和尚出現的時刻,依過去的經驗,都是當眾解惑或是話家常之時,怎麼問啊?!」一邊走入寺內,一邊正困惑著「怎麼問?」之時,
突然,老和尚從正對面走過來。當我迎面向老和尚問好後,老和尚竟然主動說「陳居士,你學交通的,你陪我去看看新建的停車場,看有沒有要再加強的。」這是給我私下請問的大好機會,心中為之歡喜,隨即轉頭攙扶著老和尚前行。才轉頭攙扶著時,老和尚立即說「下次的大法會,擴大舉辦,會來較多的人,⋯⋯,除了擴建停車場增加停車位之外,停車場出入口也擴大,下坡處出入口也擴大」,沒一會,就巡視完了。老和尚對於停車場及其出入動線早已考慮非常周全了,根本不需要我的意見。一下子就往回程路上走了,我隨即把握機會提出問題請益,在我問問題及老和尚開示之過程中,四下都沒有其他人出現。老和尚除了談到識神入胎時,母親會有想吐之反應外,更談到使用中陰身引度法之時機,當到達寺院客廳時,我代問的困惑也都解了。在這請問的時機、過程與結果,都很圓滿。您說巧不巧?!
  師父!我會記住您老人家的叮嚀與家風,並努力學習您的智慧與善巧方便,期許自己:「力行!力行!生活中,不再以口言教說理」以報師恩及四重恩。末,謹借此記,用以自惕。
  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