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老年人的健康問題(續二)

    “根據統計,全臺有75%的老年人至少罹患一種慢性病,50%以上的老年人同時罹患兩種或多種的慢性病”

  • 文:詹天賜出處:健康講座期數:387期2023年05月

漫談老年人的健康問題(續二)
/詹天賜

 

73漫談老年人的健康問題 (續二)    /詹天賜

  老年人的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慢性病上,一篇有關長照的文章,“銀髮族常見慢性病和預防方法”(註一) 中提到:“根據統計,全臺有75%的老年人至少罹患一種慢性病,50%以上的老年人同時罹患兩種或多種的慢性病”,由此可見,老人得慢性病是十分普遍的現象。但慢性病又是如何形成的?這篇文章也提到了原因:“這些慢性病往往是因為不良習慣或是不當飲食,經年累月而慢慢造成的,在病情的發展過程中通常沒什麼感覺,等到發現病症嚴重時,才開始靠藥物或控制生活作息等方式,讓病情不再繼續惡化。”也就是說,慢性病的形成,主要是不良的生活方式日積月累形成的,當然也包含遺傳、環境、醫療等因素,但不良生活方式是主要的成因。因此,要預防慢性病,從年輕時就要開始,中年時可能已是慢性病的前期,若再不把握時機,及時調整生活方式,就可能在老年時得慢性病了。

 

  雖然慢性病年輕化的報導愈來愈多,但因慢性病通常是長期形成的,它有遞延 (delay) 的效應,因此,老人罹患慢性病是較為普遍的現象。我曾看過一個健康影片,演講者是一名癌症藥物研發者,他提到吸煙者吸20年後,得到肺癌的機會大大提高,這就是一種遞延效應,時間長達20年。由於得慢性病不是馬上顯現,許多人都不太在乎,但這是個“不是不報,時間未到”的遞延現象,若不能及時醒悟,一旦得了慢性病,可能就要終身服藥了。許多人會有一種想法,年輕時好好打拼,退休時好好調養身體,但這種想法是不切實際的,一旦得了慢性病,要治好是十分困難的,調養已經來不及了。因此,若不能在年輕或中年時,就注意到養生保健問題,老年時得到慢性病的機會是很大的。難的是,在慢性病形成過程中,早期是沒有顯著症狀的,也許有些不舒服,但並沒有顯著的病理特徵,因此一般人不會有所警覺。到了亞健康狀態,不舒服的頻率增加了,也接近慢性病前期了,這時再來保健,有時是來不及的,它距離慢性病只是一步之隔,已累積相當時日了,這時再來調整生活方式,可能為時已晚。當然這時下定決心,改掉不良的生活方式,清淡飲食,多吃主食青菜,少油少鹽,早餐吃得好,晚餐吃得少,提撥時間作適量的運動,假以時日,持之以恒,也許還有遠離慢性病的機會。我也曾見過一位退休的國小主管,身心狀態看來還不錯,但由他的臉部及身材仍可看出他過去肥胖的痕跡。

 

  以腎臟病為例,在網上查到一篇文章“老人家怎樣避免洗腎?”(註二) 中提到:“老人家確實是慢性腎臟病的高危險群。倘若沒有警覺,罹病又沒有好好治療,往往會比年輕人容易步上尿毒症必須洗腎的命運。”要警覺“老化、糖尿病、高血壓、吞太多藥”,使得老年人腎功能衰退,最後步上洗腎的結果。先母早年就有高血壓,服了幾十年的降壓藥;近十餘年來,糖化血色素值一直徘徊在 6.1-7.8 之間,時高時低,常大於6.5,也算是有糖尿病。而先母吞太多藥,也是常有的現象,例如有點感冒,她會去吃“三支雨傘標”的綜合感冒藥,有時一吃就是半瓶,乃至一瓶,我看服用說明,一次是1/6瓶,可見藥是吃過量了。我們不敢多講,講了她會生氣,我們不在時,她仍然照吃半瓶以上。而早年筋骨酸痛時,也吃了太多的消炎止痛藥,因此,老化、糖尿病、高血壓、吞太多藥這四項都具備,於是腎功能不斷衰退,肌酸酐值不斷提升,最後洗腎也就難以避免了。

 

  對老人而言,如何預防慢性病,得了慢性病如何穩定病情,是老人健康的重要課題。有一篇慢性病的文章 (註三) 提到:“根據健保署統計,截至2018年底,台灣慢性病患約有1020萬人”,可見慢性病的普遍。接著這篇文章又提到:“慢性病並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對年輕人來說,熬夜、睡眠不足等不良的生活型態,加上油炸、甜食的飲食習慣,都是種下慢性病禍根。”可見不良的生活方式,是慢性病的一個主要禍根,若不能及時改變生活方式,慢性病就可能形成。這篇文章也列舉了六種容易得慢性病的族群:有抽菸喝酒習慣者;暴飲暴食,嗜好油炸、甜食者;過度肥胖、體重超標,想到運動就頭痛的人;生活壓力大,作息不正常的人;隨年紀增長,身體機能下降的中老年人;有相關家族遺傳病史者。可見飲食習慣不良、不運動、抽煙酗酒、心理壓力大者,是慢性病的候選人,而有家族遺傳史者,更要遠離不良的生活方式,才能預防慢性病的發生。至於得了慢性病如何穩定病情,文章則提到培養運動習慣、注重飲食攝取、杜絕不良生活習慣、生活作息規律、定期健康檢查、拒絕偏方療法、調解生活壓力、正確用藥觀念等八項原則,主要仍在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及定期健檢及按時服藥等,這也符合三分治、七分養的原則。

 

  多數慢性病的病因不詳,以高血壓為例,多數為原發性高血壓,依據維基百科,它“是指一種不具有可識別的原因的高血壓形式。它是最常見的高血壓類型,約95%的高血壓患者為此類型。”既然原因不詳,就無法對治,只能控制,這也是高血壓患者需要終身服降壓藥的主要原因。雖然高血壓原因不明,但它有許多的危險因素 (risk factors) 可作為預防的參考。危險因素指的是可能發生又難以預料的風險,但在統計上卻有較高的發生機會。例如年齡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高齡者雖不必然會罹患高血壓,但罹患的機率卻顯著的大於年輕或中年人。維基百科列出的高血壓危險因素有年齡、肥胖、鹽、酒精、吸煙、糖尿病、腎素、運動不足、與維生素的缺乏等,除了年齡外,主要還是生活方式的問題,因此,常保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預防高血壓及一切慢性病最好的方法。

 

註一:https://www.ilong-termcare.com/Article/Detail/59

註二: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67178?from=search

註三:https://www.ihealth.com.tw/article/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