衲衣下的足跡 窗櫺贅語

    對於性格拘泥、龜毛、愛吹毛求疵的人,那條細小尾巴,肯定就是你最不願割捨,最不願放下的執著與計較,那條過不了門檻的尾巴也象徵著微細惑

  • 文:編輯部出處:衲衣下的故事期數:378期2022年7月

衲衣下的足跡 窗櫺贅語
/恕

 

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故事中不乏思惟的誘因,可探索其中的點滴內涵,這讓我憶起早年一件校園矇事:

 

我們住宿生須晚自習到九點才可走出教室,某日準備回舍,乙同學眼尖看到門口等人的甲同學,她襪子後跟破了一個洞,平時她聰明、整潔、有序,是一個很會打點自己的人,乙不敢相信這麼時尚美感的人會節省至此,就戲說:「襪子後跟挖個洞是最近的時尚嗎?」

 

我愛湊熱鬧,也過去哈拉哈拉幾句,言不及義,但是笑樂其中。就在這時有人跳出來,那是丙!以學佛後的眼光來看,她的言行頗富禪意,她說:「這又沒什麼?找一隻貓咪來咬就有了!」說著說著還可愛的伸出右腳跟:「來!喵咪....咬!」

 

一聲令下,如水銀奔瀉四走,那青春、無邪的聲音,聽來輕盈又虛幻,透過這可愛的言語,甲、乙與我,立刻脫卸現實的重力包袱──甲去掉了尷尬,我與乙收回了戲笑,「說與被說者」的情思都消逝無蹤,彷彿什麼事也沒發生,頓時大家的玩心暫歇。只有我愛演內心小電影,彷彿眼前真有一隻大眼貓,撒嬌地膩在她腳踝邊,喵嗚與磨蹭一番後,張口撕咬,哇!襪子就咬了一個洞。

 

丙在舉手投足間,展現了佛法的「善巧效用」和「方便技巧」,當時的我,竟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漢,更不用說魏和晉了,只抱著浮泛的眼光看事,就像「僅憑幾隻迷途的羔羊,就以為自己是隻狼!」為啥人家襪破,你就「見神又見鬼」,隕石砸地球般,把心「住」在別人身上?某甲惜物,襪盡其用,何況選在晚自習穿著,干卿底事?真是迷色而逐事!

 

以佛法看:「破」與「不破」都是相,欲見如來(覺悟),是不可以色相見,或以音聲而求!佛法的「緣起性空」,若識得旨趣,實相無相,妙用即在其中。若你能見別人襪破而自己瞬間脫得無明,那才厲害!沒這本事就一邊歇去!

 

反正閒話他人是很無聊、無修養的事,就像走在死胡同的盡頭,讓自他陷入兩難。老禪師有說:修行要好好的維護自己的身口意,時時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所以做每件事,說每句話須多止觀。曾經有人來寺院,中午用齋時間,志工請他進齋堂用餐,他吃不慣素食就自作聰明說:「酒肉穿腸過,我都不介意,你們又何必介意呢?」對於未學佛者,也不是非要他們茹素不可,只不過為自己找堂皇的理由,看似聰明卻充滿了執著。老禪師的著作(《禪林寱語》〈慧燈贅言〉)中有一段文字:

 

「一行者,隨法師入佛殿,行者向佛而唾,法師曰:「行者少去就,何以唾佛?」行者曰:「將無佛處來與某甲唾!」法師無對。野僧贅話,曰:「唾佛何不唾己!何處有佛來著,禪和行者!疏狂非是蟲御木,莫昧老參上座!唾得底處處皆唾處,唾不得底,咄!拿警策板來!打他個無有香花妙果底!」                

 

如果佛遍一切處,找不到地方唾,那麼「唾佛何不唾己!」不是嗎?明知自己不喜別人朝己亂唾,為何卻要唾到佛去?同理觀之,不喜他人聞襪破,就不要多言瞎嚷,讓人尷尬,倒是誇讚別人可以在公開場合說。設言:「襪,即非襪,是名襪」,此中有多少意涵,又是誰起分別?所以,生滅無常,諸法如幻,怎可跟著感官走?佛法講求去面對、認識、瞭解,老在相上打轉多愚昧!

 

有一則「牛過窗櫺」的公案:

舉:五祖曰:「譬如水牯牛過窗櫺,頭角四蹄都過了,因甚麼尾巴過不得?」

無門曰:「若向這裡,顛倒著一隻眼,下得一轉語;可以上報四恩,下資三有,其或未然,更須照顧尾巴始得!」

頌曰:「過去墮坑塹,回來卻被壞,者些尾巴子,真是甚奇怪。」

 

(野老)雲老禪師曰:

「一枝禿筆,鉤畫牛圖,配個背景,簷下窗櫺;當真睜眼看來,只見角影蹄痕,不見尾巴拂蠅,倘使有意尋個究竟,唯有拆窗卸櫺。。。。。畢竟顛倒本末,一味執著尾巴不放,打開始便走錯了門檻!。。。」(老禪師的《休庵禪案》)

 

好個「。。。倘使有意尋個究竟,唯有拆窗卸櫺。。。。。畢竟顛倒本末,一味執著尾巴不放,打開始便走錯了門檻!。。。」吾人待人接物,很多時候總是帶著識心分別,譬如分隔牛的頭、角、身軀、尾巴,如果能剔除那些大大小小的框框,內心便會更玲瓏剔透。那些無關緊要,不傷害自他的事,也無所謂「過得了、過不了的」,對於性格拘泥、龜毛、愛吹毛求疵的人,那條細小尾巴,肯定就是你最不願割捨,最不願放下的執著與計較,那條過不了門檻的尾巴也象徵著微細惑。

 

隔日經過天王殿,隱隱傳來桂花香味,借物取譬,發抒如下:

 

其一

綠蔭桂叢伴松閒,

清風宛轉送香來。

盈盈無限獨相親,

殿前又見木樨開。(木樨是桂花別名) 

 

其二

徑前隱隱藏幾蕊,

瀑前說法綠蘿陪。

待同月白清輝灑,

趺坐安禪時相隨

 

丙同學的輕輕一撥,結束了同學間的戲笑,若以桂花為喻,葉叢裡含藏著細蕊,隨風飄散「懿德芬芳」,她表現的內涵就看你發現多少!

 

總之,修養之事不在相的「好與否」,倒是要注意自己愛戲樂、誇奇的習氣;戲樂不成,反成了「了無新意」、毫無「意義價值」的弄潮兒,乘得了風?破得了浪嗎?

 

最後舉老禪師的《禪的轉句》〈五蘊的修治〉p83警勉:

「問:如何修治五蘊?

答:於色,不成誘惑。

    於受,不執有無。

    於想,突破相對。

    於行,善巧方便。

    於識,日昇月沉。

謂:內外息眾緣,無著多乾脆!

........」

 

還得感謝這段青春的印記與意識的回顧;當謹記慈悲喜捨,不隨境妄談,時念戒定慧,步步踏實,千萬不要尾大不掉,沒事找事,自惹腥羶,臭氣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