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期數:415期2025年11月
佛言:有人患婬不止,欲自斷陰。 佛謂之曰:若斷其陰,不如斷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從者都息。邪心不止,斷陰何益?
佛說四十二章經 心寂欲除(下)
/白雲老禪師
佛言:有人患婬不止,欲自斷陰。
佛謂之曰:若斷其陰,不如斷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從者都息。邪心不止,斷陰何益?
佛為說偈:欲生於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靜,非色亦非行。
佛言:此偈是迦葉佛說。
上期:
慧忠國師說:「你再看看,我現在想什麼?」大耳三藏就接著講出慧忠國師在想什麼,都講得對。最後呢?慧忠國師「我念不起」──就是心念不生起,進入清淨的境界,這時問他:「我在想什麼?」他說他不知道。
為什麼看相算命的人那麼準?其實都是看相算命的人自己告訴人家的,只是你告訴他了,自己都還不知道,因為他的問話很有技巧。在座的有很多人,聽過我們的信徒講過,說老和尚很有神通,為什麼他們這麼說?因為他們本來帶著很多問題來,一見到我以後,還沒有開口,我就先講開示,把他們的問題都解決了,就說老和尚有神通,知道他們要問什麼。他們不要開口,老和尚就已經講出來了,說有「他心通」。
其實告訴你們,說穿了一文不值,為什麼?一般人有什麼樣的問題,如果涉及到佛法,是來請教佛法的,大概要問什麼,應該差不多都知道。如果是身體不好,看他的樣子,也差不多都會知道,察言觀色嘛!當然一定要講他是神,可以!但他不一定是通。所以即使有了他心通,還必須要對方起心動念,自己才能知道;對方不起心動念,自己也搞不清楚。再說一句話,神通不能了生脫死,也就是神通本身,不能把業化解掉。即使有宿命通好了,業來了,這是過去的業,你能不受報嗎?能逃得掉嗎?可是現在,學佛也好、求神也好,不都是這個樣嗎?要趨吉、要避凶,哪叫做修行、學佛?那叫做逃避、害怕!所以真正的佛法,是因智慧的修養,而能達到可以化解無明、迷惑、煩惱,才叫做佛法。
沒有修養,只是憑文字、憑經驗、憑察言觀色,好像能表現什麼,事實上是什麼都不通。通是什麼意思?無礙,沒有障礙。還有障礙怎麼通呢?所以說,從心念上下手,所有的問題都能去認識、去瞭解,都能化解。可是一定要把握剛剛講的,即使講四禪八定、九次第定,第九個還特別說九個定,不只是講第九定;「九次第定」,是依於四禪、四無色,而進入到滅盡次第,這是第一個次第。第二個次第呢?是指滅盡是從「生」一個一個慢慢化解,化解到生也不起,滅也不需要了,最後完成的才叫滅盡定。
可是我告訴你,這個都不能成佛,最多只能到達菩薩八地而已,只到菩薩八地不動地而已。真正要到達等覺,或像佛一樣,要具足什麼定?「那伽定」!「那伽定」是什麼意思?出入自在,就是這一種定的修養。進出自由自在,因為他已經不存在「有」了。所以「那伽定」,可以翻成為「解脫自在定」;可是這種解脫要注意,是究竟解脫,究竟解脫就是已經沒有東西需要解脫了。
可見心念的調理,還是要從意念上面著手,也就是剛剛講的,欲念起,先要把握住這個欲是什麼?就像平常講煩惱一樣!不能說:「煩惱一起就怎樣」,要先搞清楚「煩惱什麼?」欲起也是如此,要搞清楚是什麼欲!如果,不去探討為什麼,就變成不是逃避就是否定,再不然呢?就是拿佛法去對付世間法,也就是我常說的:拿武器去打敵人,把世間法都當成敵人;就像前面講敵視的問題,佛法不是這樣的。就以佛法中的「忍波羅蜜」來說好了,忍,如果以心念的修養來說,要怎麼去面對?忍是因為有什麼問題需要去面對,不要使它繼續發展下去,這裡面就有所謂止的行為了,否則就是隨著色塵緣境在打轉。
要想調理意念,先要認識意念、瞭解意念;這中間,因為心念有了「止」的條件,才能真正進入到「觀」。在想上面,即使間隔小,也能發揮作用;當然間隔愈大,發揮的作用也就愈大,所以從心著手!我常常說一句話:「要明心見性,先要修心養性!」先要修心,為什麼?要從內心做起;因為內心是個原動力,剛好又是主宰者。原動力是什麼?是業!主宰者隨著業去轉也可以,從業裡去突破出來、顯現道也可以,所以它是個主宰者。動力是業,動力不是菩提,也不是道。佛陀所說的道理方法,只是一些道理、一些方法,這些並不表示就是道,還要用得上,用不上,佛教的大藏經也只是一些印刷品,用得上,那就是真正佛陀所說的法,就是智慧,就能達到圓滿覺悟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