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期數:415期2025年11月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持藏?此菩薩持諸佛所說修多羅、文句義理,無有忘失;一生持、乃至不可說不可說生持。
415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白雲老禪師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二十一
十無盡藏品第二十二
經 文:
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持藏?此菩薩持諸佛所說修多羅、文句義理,無有忘失;一生持、乃至不可說不可說生持。持一佛名號、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名號。持一劫數,乃至不可說不可說劫數。持一佛授記,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授記。持一修多羅,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修多羅。持一眾會,乃至不可說不可說眾會。持演一法,乃至演不可說不可說法。持一根無量種種性,乃至不可說不可說根無量種種性。持一煩惱種種性,乃至不可說不可說煩惱種種性。持一三昧種種性,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三昧種種性。
釋疑
持、受持義。
修多羅、譯作線,貫穿之意;於佛說諸教法,貫穿義諦,使之不散失。又譯作契經,乃言契於理,合於機,受持應化,得大利益。
不可說不可說、從不可數、不可稱、不可量、不可思議之極至;謂語言文字所不能盡說,是不可說。更言不可說,僅限於法相、法義、法諦之不可說,提昇以至境界,更非語言文字之所表達者
經 文
佛子!此持藏、無邊、難滿、難至其底,難得親近,無能制伏,無量無盡,具大威力,是佛境界,唯佛能了,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九持藏。
釋疑
持藏,為深藏無邊際,難以持之圓滿,難以究其底細,難以窺其勝境,難以掌控真貌故;為諸佛大威力、成就之佛境界故,唯佛所能明了通達,故告誡佛子,不可輕忽。
經 文
何等為菩薩摩訶薩辯藏?此菩薩、有深智慧,了知實相,廣為眾生演說諸法,不違一切諸佛經典。說一品法,乃至不可說不可說品法。說一佛名號,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名號。如是說一世界,說一佛授記,說一修多羅,說一眾會,說演一法,說一根無量種種性,說一煩惱無量種種性,說一三昧無量種種性,乃至說不可說不可說三昧無量種種性;或一日說,或半月一月說,或百年千年、百千年說,或一劫、百劫、千劫、百千劫說,或百千億那由他劫說,或無數無量,乃至不可說不可說劫說;劫數可盡,一文一句,義理難盡。
釋 疑
辯藏:善巧辯能,說微妙法;具深智慧,了實相義,不違佛典而為眾生演說。具足辯說,四種無礙智辯:
一者法無礙智辯──名字、文身、句身,能詮釋教法之諦理。
二者義無礙智辯──深解教法之義理,無滯無礙,圓融通達。
三者辭無礙智辯──諸經言詞,頌偈法義,化相轉道,圓通自在。
四者樂說無礙智辯──契應正理,契應眾生根,樂說自在,心無疲倦。
經 文
何以故?此菩薩、成就十種無盡藏故;成就此藏,得攝一切法陀羅尼門。現在前,百萬阿僧祇陀羅尼、以為眷屬;得此陀羅尼已,以法光明,廣為眾生演說於法,其說法時,以廣長舌、出妙音聲,充滿十方一切世界,隨其根性,悉令滿足,心得歡喜;滅除一切煩惱纏垢,善入一切音聲言語、文字辯才;令一切眾生佛種不斷,淨心相續,亦以法光明而演說法,無有窮盡,不生疲倦。何以故?此菩薩成就盡虛空、徧法界無邊身故,是為菩薩摩訶薩、第十辯藏。
釋 疑
一切法陀羅尼門:總持一切法,即攝一切法,善入一切音聲言語文字辯說;以法光明,為眾生演說,隨其根性,悉得滿足,是無量功德法陀羅尼門。
經 文
此藏無窮盡,無分段,無間,無斷,無變異,無隔礙,無退轉,甚深無底,難可得入,普入一切佛法之門。佛子!此十種無盡藏,有十種無盡法,令諸菩薩究竟成就無上菩提。何等為十?饒益一切眾生故。以本願善迴向故。一切劫無斷絕故。盡虛空界悉開悟心無限故。迴向有為而不著故。一念境界一切法無盡故。大願心無變異故。善攝取諸陀羅尼故。一切諸佛所護念故。了一切法皆如幻故。是為十種無盡法,能令一切世間所作,悉得究竟無盡大藏。
釋 疑
諸佛功德廣被,有十無盡法,令之究竟、成就無上菩提。
饒益眾生:普利一切眾生。
本願迴向:善心與他共享。
劫無斷絕:劫盡而得果證。
開悟心識:如虛空而無限。
有為不著:是有為入無為。
念法無盡:一念境一切法。
願不變異:眾生盡願無窮。
善攝能持:正勤精進解行。
諸佛護念:常隨覺道不失。
諸法如幻:緣生緣滅無著。
如是十無盡法,乃普入佛道之門。令一切世間、一切眾生成就菩提;依教法作持,悉得究竟無盡大藏,乃化凡入聖之無上大功德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