衲衣下的足跡 調寄「望遠行」.萬木蒼樟最適心

衲衣下的足跡 調寄「望遠行」.萬木蒼樟最適心
/恕

 

    萬木蒼樟最適心

    煙嵐雲岫淬芳馨 

    雪脂消瘴世潔明

    人間真味沐桃津

 

  遊彩筆 

  攬煙雲

   粗幹章紋虯龍行

   經論舒卷法規擬

   林薄洲渚自亭亭

 

後記:

名稱的由來───

樟樹名「樟」,是指樹皮有著厚硬的深溝縱裂紋路,如同印刻般,故在木部首旁加個「章」字。另一說則認為「香獐」有麝香,而香味特別的樟樹,取名「樟」,與「獐」有同樣涵義。

 

◎汁液焠鍊芳液,內蘊芬芳氣自華──

有人說樟樹最適心,全株皆具香味,香翠葉接,清幽迷人,樟樹一如佛教中許多花樹帶來內心的平靜和穩定。於內──那清新的香氣可喻美好的聲譽,也象徵內在的修煉和淨化,靈性的成長。雪脂清香令人塵勞消融,從它的芳液提練出的就是樟腦,用以藥用和避穢。

 

於外──樟樹給人疏朗瀟灑的印象,不畏風霜雨襲,展現深刻的自省和克制。樟樹枝幹章紋猶如虯龍馳騁,表章法、規則,帶著外與內的張力與氣度,即使濁垢近身,行者也可以像樟樹般,內心昇華,展現殊勝。

 

◎歷代詩詞裡的的樟樹──

河邊的林子、村舍、校園、牆邊、鄉野、行人道、涼亭...處處可見樟樹,難怪文人雅士與詩人、哲者會從中提煉生動的詩篇,大舒感懷。以下是關於樟樹的一些詩詞,有寫它的細致柔情,有寫它高幹半空入雲的形象,以及風雨中依然挺立的神采。

 

(唐.李白) 寫「揮手杭越間,樟亭望潮還。」 描寫了別友人,在杭州和越州一帶的樟樹亭中,遙望錢塘江潮水的情景。此外,李白也在另一首詩中提到「掛席淩蓬丘,觀濤憩樟樓」,其中的「樟樓」也暗示了樟樹在當時建築中的應用。

 

*(宋.張嵲) 的「白水汪汪滿稻畦,樟花零落遍前溪。」是自然美好的寫照,一鏡鏡稻田白水,行走在樟花飄落的鄉間小溪邊,作者感受到鄉村晚春的美。

 

*(清.彭孫遹)的「沿溪偶共山僧話,知是江邊樟樹花。」

詩人在不經意間與山僧閒談,才知曉香氣的來源,平淡質樸的敘述中不乏意外的驚喜。

 

*(宋.舒嶽祥)的「樛枝平地虯龍走,高幹半空風雨寒。」

描繪了樟樹的形態和它在春天的景象。烘托出樟樹高大的形象,營造出獨特的氛圍。

 

◎在菩提寺賞樟──

在菩提寺多處可見樟樹的身影,山門階梯下、綠色小屋旁、視聽教室前庭、大廣場。我常站在樹下摩娑它的枝葉、樹幹,嗅聞著它芬芳迷人的香氣。每一棵樟樹都有四季的迴旋,演繹著生命的顫動,我也隨著它們走過四季,瞧!它厚實分裂的樹皮,分明是歲月留下的痕跡。

 

春季:我走向它,看它清新繁茂,在春天開著細碎黃白的花,花朵帶著淺綠,像撒落的綠屑,色雖不顯,香氣益清,誰能不愛樟樹花?有時我會坐在石椅靜聽鐘鼓聲,感受樟樹與天地悄悄的對話,青翠凝碧。

 

夏季:樟樹蔭蔽清涼,即便陽光的韻腳拉得很長,炙熱天在樟樹下休憩,綠蔭之美,予人穩定、清潤、清涼之感。整個夏季,就是香樟樹果實生長與成熟的過程,每一片樹葉綠得發亮,細嗅搓揉過後的葉子散出香氣,是夏天最美的驚豔。

 

秋季:樟樹雖然沒有夏季那樣充滿生機,但仍然有其獨特的魅力。通過觀察葉色、樹幹和香氣,樟樹的香氣可能不如夏季濃郁,但仍深藏雲淡風輕的美麗。

 

冬季:樟樹是長青樹木,樹幹多筆直高大,樹冠端莊舒展,四季常青。冬天依然青翠,只因新葉層疊在舊葉子上,每當春天來臨,新葉抽芽後,去年的老葉才會一片片地落下,呈現一種清新明亮的綠。正是冬季,我來到大廣場隔著水潭遠眺山下房舍,幽景離喧,大有「真味落人間」的況味。

 

樟樹是修行的樹啊!表徵「心識不惹塵,潛修慧命養」的深潛。在菩提寺或其周遭常可見樟樹,或許漫山遍野也能巧見。愛因斯坦夢想騎著光束向宇宙飛奔;我願乘著風的翅膀,輕挹樟樹的清香翠影,細數它一樹繁榮都是寶。有時寮房久坐想動動身骨,起身推椅而出,虛廊清晝長,感覺不遠的它清香綠影也正凝看著你,在晚風一切烘托得如此。我喜歡樟樹,喜歡它激發我對生活、環境的感悟,它樹幹的皺褶,顯喻世間的繁雜都有對應的章法,都可獲得療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