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潛出處:雲語書摘期數:220期 2007年 11月刊
老子曰:「吾有大患,為吾有身。」人為了色身的緣故,自然有財色名食睡等五欲的需求,只因過度的貪求,以至陷於強取豪奪、憂懼苦惱中卻不知如何出離!
老子曰:「吾有大患,為吾有身。」人為了色身的緣故,自然有財色名食睡等五欲的需求,只因過度的貪求,以至陷於強取豪奪、憂懼苦惱中卻不知如何出離!
雲老禪師在「學佛之道」一書談到「什麼是我」──謂一具隨時都會發生問題的軀體,包裹著一顆永遠也不能滿足,而長期挨受著苦惱的心,以及蘊藏著一種自以為是對的,而事實上一直在造作罪業的意念;於是,一會兒上天享受福報,一會兒做人過著苦樂參半的日子,一會兒變成禽獸互相殘殺,一會兒淪為餓鬼,一會兒墮進地獄,恒久地受著生死輪轉不息的哀愁生活。
「我」在六道中哀愁生活,執迷不悟,是由於無明的緣故。無明,就是無所明了,也就是闇鈍、迷惑;最直接的解釋就是面對人與事,不能明了其中的究竟,包括前因後果和因緣關係。尤其,在十二因緣法說人的問題,是從無明而說人的發生,其中包含了過去無始以來,一切所造作之業;因為闇鈍迷茫,所現盡皆煩惱;所以,稱業為惑,名為煩惱,以無明而忍受之。無明,是眾生輪迴六道之力量的第一位,依次尚有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等緣次第緣起,合而成十二因緣法,或謂十二緣起法。
所謂無明,是因為不知道苦的因,不知道累世所集合而變成的果,也不知道如何去滅除這種苦果,當然更不知道如何修行解脫苦的道理。圓覺經說:「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譬彼病目,見空中華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實無華,病者妄執,由妄執故,非唯惑此虛空自性,亦復迷彼實華生處,由此妄有輪轉生死,故名無明。」
可知,人因無明而有太多的問題,譬如:
認為死是一種解脫痛苦的最好方法,所以現今的社會,往往父母因無法生活而攜子女自殺的悲劇,在不斷上演著,自殺已成為現代社會的一大隱患。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二○二○年,全世界每年大約有一百五十三萬人死於自殺,自殺未遂者大約是這個數的十倍至二十倍;這數字說出平均每秒就有一個自殺未遂者,平均每二十秒就有一個人死於自殺。以佛法言,自殺者因無明而自以為死了就可一了百了,卻造成讓愛他的親友承受巨大的傷痛。
在雜阿含經卷四十七談到自殺,佛陀謂:「若有捨此身,餘身相續者,我說彼等則有大過;若有捨此身已,餘身不相續者,我不說彼有大過也。」梵網經也說:凡生者皆為我父、我母,故殺生即殺父、殺母。準此而言,自殺亦無異殺父、殺母。所以,是一個極重的罪業。
此外,因無明而喜極至得意忘形,或怒極至喪命,或哀極而神銷,或樂極生悲,或愛極而苦惱,或欲極而玩命,甚至恨極而殺伐。縱觀歷史的戰亂,皆不離於主導者的無明而使百姓顛沛流離失所,家破人亡,例如吳三桂為了愛妾陳圓圓而引清兵入關,導致亡國滅族;慈禧太后因仇洋排外,竟嗾使義和團攻擊各國公使館,招致八國聯軍之禍;...。又現在的社會,道德淪亡,廉恥喪失,子弒父母,學生攻擊老師的逆倫案數見不鮮。
這些苦迫紛亂的根本,都是無明的「我見」在作祟,由於強烈的自我意識為中心,而表現出顛倒的思想和行為,這就是所謂的煩惱;因為無明才有煩惱的生起,唯有從煩惱中去作認識瞭解,對煩惱如能明白,就能覺悟,就能不再因無明而迷惑,而造業。所以有煩惱即菩提之說,也就是煩惱中有菩提的存在,然菩提是自己從煩惱中發現、明白此中的因緣法則與因果關係,進而去突破、化解煩惱。
人往往在無明煩惱當前時,不肯探討煩身惱心的原因,捨棄一連串為什麼煩惱?為什麼會煩惱?誰在煩惱?不煩惱時煩惱在哪裡?....等疑問,卻一味的計較、執著於是非、對錯、愛恨、善惡中,或說是猛鑽牛角尖,深陷煩惱中不能自拔。所以,人會生起煩惱,是因為無明未能清楚煩惱的原因,因此無明又被稱之煩惱,迷惑被稱煩惱。唯有明了、覺悟了,煩惱才會化解消失。
佛以一大事因緣出現世間,說法四十九年,遺留三藏十二部的道理方法,可以幫助我們達到出離輪迴的理想境地。所以,當無明迷惑顯現時,隨著無明迷惑轉,是一般人;一個學佛人,當無明迷惑顯現時,業就顯現了,唯有面對這迷 惑去分析、認識、瞭解,進而察覺、返照,才有突破迷惑的機會。之所以不能明,是因為智慧、修養不夠,智慧、修養夠了,就可以突破無明。因此,雲老禪師在「迴響集」中「學佛之識」一文說:「學佛,是培養智慧,是成就圓覺。眾生之所以迷惑,在於智慧的欠缺;學佛的人,欲突破迷惑,行於覺悟的人生道上,最可信也最可靠的就是培養智慧,遠離愚行。」
總之,想要不為迷惑所轉,唯有學佛,因為「佛」是「覺」的意思,學佛就是學覺悟;而覺悟的果實,是來自智慧的能力,所以學覺悟也就是學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