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不要忘了現實

  學佛不要忘了現實

今天來談談學佛不要忘了現實,我常說佛法是最現實的,很多人不瞭解這一句話,認為世間法已經很現實了,佛法為什麼還是那麼現實?這就是把佛法跟現實分成兩個世界,忘了人是活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去思考,現實中為什麼有所謂的各種宗教?人要這些宗教幹什麼?就像多少學佛的人,忘了現實跟他有密切關係,只把自己擺在一個脫離現實的環境,也可以說是害怕現實,才想「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把西方極樂世界當作一個理想的地方,這在法理上沒有錯,但是問題在「你把理想放在一個遙不可及的地方」,忽略了平常的現實生活,人還要不要活下去?並不是學佛了飯也不用吃,衣服也不要穿,所謂正常的生活都不要過了。

假設修彌陀淨土,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每天按照淨土法門所教的去做,當做淨土法門時感覺不錯,因為一天二十四小時,都把心意識都放在上面,把現實放一邊完全不管,只想到極樂世界,想到阿彌陀佛,完全否定了現實。要知道我們生存在這空間,必然要求生;也須顧慮到如何維護色身的一切需要,不可能學佛後什麼都不要了!從學佛中是不是發現一個問題,有所謂的「妄想雜念」、「無明煩惱」?那在修淨土法門裡是不是也有這些?當然在現實生活中才有這些東西,因為我們活在現實生活中,離不開這些問題,如果完全不在意人的現實的空間,拼命想從佛法上面得到什麼,想去理想的地方,那是不可能的事!我經常說「煩惱即菩提」,因為在佛法中有標出「菩提」這麼一個名相,那煩惱呢?並不是佛法裡有煩惱,而是「現實生活中有煩惱」,能捨棄煩惱而去追求菩提嗎?

所以,對佛法有一些認知的一些修養的人,就從佛法中發現「煩惱即菩提」,並不是指「煩惱就是菩提」,很多人把「即」當成「就是」,不對的!如果煩惱就是菩提,我們就生活在現實中的煩惱就好了;如果佛法中有菩提,就乾脆學佛,到佛法裡面去找菩提好了,事實上這都不可能!對佛法有一些認知,有很多體悟的話,會發現「煩惱中有菩提」,為什麼?過去我講了很多,佛法是要從世間法裡去認識、去瞭解、去發現。而認識、瞭解什麼?又能發現什麼?當然一定是有問題的存在;唯有面對問題才有機會去認識、瞭解、去發現。譬如煩惱來了要面對煩惱,首先必須要去認識「為什麼煩惱?」能發現為什麼煩惱,那是從認識中而發現的,如果不去認識就不可能找出「為什麼煩惱」!

佛法不離世間法,因為人有那麼多的問題,而往往忽略了去面對、認識、發現。所以煩惱來了如果不去探討「為什麼煩惱?」不去追究原因,那就會一直煩惱下去。所謂使身心不安的都叫做煩惱,那到底是什麼使你身心不安?是自尋煩惱,還是別人給你煩惱,又是為了什麼而使你煩惱?這都須要去認識。舉個例子,家裡起火了,如果為了家裡起火一直六神無主,不知所措,這個「怎麼辦」就是不明了,也就是無明。因為無明才會煩惱,要去認識、瞭解它,如果能發現,不就能明了!家裡起火了,得有滅火設備,消防設施,即使什麼都沒有,至少家裡有水,如果是一個小小的火災,及時滅火使它不變成災難,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讓火愈燒愈大,乾脆用水澆熄或用滅火器滅火,這「起火的煩惱」不就不會發生了嗎?

如果只是因為煩惱而更煩惱的話,本來只一個煩惱,譬如煮菜瓦斯爐開很大,鍋子裡的油起火了,這中間要去認識才能把火熄滅,頭一個必須要把瓦斯的開關關掉,這是最簡單的常識。如果油起的火,用水去澆沒有用!而且火發展的面積會更大。這時就要拿棉被或毯子,趕快泡濕把它蓋上去,鍋子冒的火不讓它再燒起來,這是一個常識。如果起火的時候,不把火消滅,只在那裡煩惱,小煩惱就會變成大煩惱。在電視上看到很多的文宣廣告,譬如家裡有小孩,為了安全不要把火柴、打火機隨便放,讓小孩子可以拿到,這是預防煩惱,講這些人人都聽得懂,但是一面對的時候就亂了,為什麼會亂?因為根本不明瞭要怎麼辦?所以那是因為無明使你的煩惱更煩惱,如果面對煩惱能去認識它、瞭解它,知道要怎麼辦!無明就消失了,顯現的就是菩提,菩提就是一種覺悟。譬如油鍋起火了,如果用水去澆滅它,那就是無明,就是沒有常識;如果拿一條棉被或者毯子趕快用水泡濕,把火蓋起來,使這油燒起來的火能熄滅,就是一種覺悟。

我們知道了什麼就是一種體悟,就是菩提。佛法本來是很平常的,因為不瞭解佛法的本義,不知道法在哪裡?結果都會念名相,念那些經文,當一面對問題就慌了手腳,最後在煩惱中,因為自我意識使煩惱愈來愈旺盛,菩提永遠就顯現不出來,為什麼說「菩提在煩惱中」?你能面對煩惱、認識瞭解問題,有所發現就有所覺悟,煩惱就可以消失,顯現的當然就是菩提,這才叫做「煩惱即菩提」。

絕不是煩惱是世間法,到佛法裡找一個菩提,怎麼去消滅煩惱,絕沒有這回事!有修養、沒有修養,要看平常是不是在修行;我常說的一句話:「智是世間的一切知識經驗,慧是利用這些知識經驗使它發揮成為力量」,學佛就是學智慧,如果學佛盡在那裡念經、拜經、誦經、持咒,最後一定跟一堆印刷品在打交道,因為根本不知道經典在說什麼?就好像《心經》裡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只知道「色就是空」,認為凡事何必執著?何必在乎?有沒有搞清楚這個「色」是說什麼?!通常只要提到色就想到男女問題,「色」的真正意義,有物質的、精神的,在物質上的是說眼睛看得見、耳朵聽得到、鼻子也可以聞到的,這些都是物質層面;精神層面談色是指什麼?是於「色」作深入的認識,說個簡單的例子,這就是一個物質體。

好比這是一個鐘錶,鐘錶還是色,它是一些物質組合起來的,不管它的分針、秒針還是符號都是色,是屬於物質層面的。如果從精神層面來看,說的是什麼?剛才我講到深入的認識,它的精神層面在哪裡?不就是告訴我們時間的問題?因為以時間配合作息,就知道這是講精神層面的。一旦講到色的作用,於物質來講其中有塑膠的,還有金屬的,把各種物質組合起來,產生一個這麼的形態,這就是物質作用。講到精神作用,也就是看鐘點,幾點幾分幾秒就是作用。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並不是只談以上這麼一個東西,它還是屬於色的範圍,真正要談「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談鬧鐘要知道「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色,它是五蘊的第一個「色蘊」,所以色蘊是因為「我」面對外面的東西,譬如色塵就是一個物質體,所以我常舉例問「這是什麼?」直接說這是一個時鐘好了,那換一個方式說這又是什麼?是手錶?!在物質上講,鬧鐘也好,時鐘也好,手錶也好,甚至掛鐘什麼的,有的是機器、有的電動,如果要這麼分別是說不完的,但是以色來說都具備有物質條件跟精神條件。

所以物質條件跟精神條件組合以後有一個名詞叫做「法塵」,從形態上看屬於色塵,通常叫做形色。形態上有圓的、方的、大的、小的,各式各樣的都屬於色塵。從色塵中發現它的作用,那就是「法塵」,也就是一個形色上一定有它的作用,作用就是法塵,這就涉及到法,那人家問你時鐘的法在哪裡?如果分別說是「時鐘、手錶、鬧鐘」種種,用一個最簡單的方式來說,可以說是「計時器」,所以說它是個計時器不是就有法了嗎?如果一定要說這是時鐘,加上裡面一個構造,時間到了會響,就變成鬧鐘了,這就是人的分別,事實上它的作用就是法塵,也就是所謂的法。但是講這些跟「空」有什麼關係?先從形色上看,再進入到法,於色塵而言進入到法塵,色塵顯現的就是空相了。如果問「這是什麼?」「是計時器!」大家想想看,形色的色塵並沒有捨棄,已經說出它的作用,它的法是計時間用的。

因此人家問你這是什麼?如果回答說「這是一個鬧鐘」,只說出了色塵,一個形色而已;如果說是「一個計時器」,就有了法的樣子,所以法在哪裡?我常說談什麼要知道法在哪裡?如果談「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不是這樣就完成了法塵?如果知道了什麼是法塵,那色塵就成了空相,是不是就達到「色就是空」?但是有一個問題,你還有一個「我」的存在,我的變化作用是依於五蘊「色受想行識」而來,如果這中間少了自己那個我,便什麼都不是!一定要有那個我,知道有色塵,有了法塵,就可以完成另外一個,所謂的「色法」,也就是色與法都俱全了。

色與法都俱全了,這時完成的就是五蘊的第一個概念,那個我第一個所完成的色蘊,這是人人都會的,但是你的感受怎麼樣成為色法,就是我剛說的,時鐘也好、鬧鐘也好、吊鐘也好,以一個計時器來講,直接說出計時器,是從感受產生的,怎麼感受會產生呢?因為你那個「我」會想,如果不會想就不會有感受,連感受都沒有,這些東西跟我有什麼關係?色法完成為色蘊,有感受、有想,因為「想」是感受而得,才會有計時器的完成,這樣瞭不瞭解?但是後面還有「行」,這「行」又說什麼?就關係到你認識後的結果。我剛剛不是說有了問題要面對它、認識它,那是因為鬧鐘也好、手錶也好,有了色塵的構造,有了色法的作用,完成一個計時器,那我就要問「行識怎麼能顯現」?它怎麼能顯現行識?我講課你們只是聽,聽完了就算了,那沒有效果,還要思考!這裡提出了一個問題,我要看時間,如果什麼鐘錶都沒有要怎麼辦?我想知道現在大概什麼時間?沒有時鐘、也沒有手錶,怎麼辦?

至少知道過去人家測量時間,太陽在正中的時候是中午,講中午大部分是講中午十二點,這當中還有另外一門學問,太陽由東邊升起知道幾點幾分,到了中間十二點也知道,夕陽西下以後,太陽不見了又是幾點幾分?而且還得看春夏秋冬的不同,何況還有一個大問題,東半球跟西半球的時差問題,這都關係到時間。所以談計時器一定是關係到時間,如果執著有沒有這些計時器,那還要不要過日子?有這些計時器又怎麼過日子?假設每一天的時間分配,幾點鐘起床、幾點鐘吃早餐?幾點上班、上學?中午到下午以至到晚上、睡覺,這都是我們的作息分配的一個時間,如果沒有鐘錶要不要過日子?從中就可以發現,由一個時鐘關係到你的日常生活的規範,生活的整個流程,你是跟著時間跑?還是時間跟著你跑?計時器就是計算時間,如果你很在意沒有計時器就不知道怎麼辦,不知道幾點鐘要幹什麼,那你就是跟著時間跑。

如果你已經養成一種習慣,到時候自然該幹什麼,那就是時間跟你跑,如果你是跟時間跑,這「色」永遠空不了;如果時間跟你跑,思考一下「色是空」的道理在哪裡?看上班族一到十二點要下班了,什麼都不管就走了,如果在這當中發生一件很緊迫的事,希望你是承辦人幫他把這事情辦好,你說:「不行!我已經下班了,你下午再來!」那你就是跟時間跑,為什麼?你是上班族,專門承辦這些事,在你認為理所當然,現在已下班了,有什麼事下午再來!但是他希望你幫他把事情辦好,你下班了,他無可奈何!你要他下午來,他也只好下午來,如果下午兩點鐘上班,假使他一點多就坐在外面,等你吃完飯逍遙自在進辦公室,甚至還會問他:「你為什麼這麼早來?我們兩點才上班。」

可見你只有那個「自我」,也就是「色、受、想、行、識」一口氣完成,忘了別人也有一個自我;他有事希望你幫他辦,一定是很著急,人總會拿出很多理由,譬如「我幫你辦事,我就延長下班時間,我也不會多一份薪水」,但如果是個學佛的人,有慈悲心的話,就不會這樣了。人家在你快要下班的時間來找你,而且這事很緊促,希望馬上能搞好,他的問題才能解決,我們是個學佛的人,晚點下班把這件事情處理好,我告訴你,這就是度眾生苦!為什麼?如果你不馬上替他辦,他可能會耽誤很多事,很多事情都不能做,甚至會出事情,你根本從來不會替對方著想,就只強調自我,以「色受想行識」那個我去面對問題,剛剛不是談「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嗎?

只執著於「色即是空」,就變成跟著時間跑!如果還知道人家的需要與痛苦,我能幫助他化解,那是時間跟你跑,為什麼?你認為十二點要下班了,是不是跟著時間跑,該下班了什麼都可以不要做嗎?如果換一種方式,最近颱風雨水那麼多,有水災,水往你家裡灌,剛好你在睡覺,「唉呀!我現在睡覺的時間,什麼水災不水災?」你會不會這樣?絕不會!因為那是自己的事,如果是一個消防隊員或是專門幫忙救災的,能夠說現在是晚上,已經是睡覺時間,你還找我去幹什麼?他不敢,因為這麼做就會被炒魷魚,這個工作就不要幹了。

    可見用自我意識去分別、計較與執著,忘了別人的存在,哪怕你講一句話,本來這事情你看得很清楚,認為這個人不對,如果就直接告訴他,肯定你不是一個學佛的人。學佛的人,同樣也知道這事不對,但是他不會直接指責你不對。有修養的人往往表現的就是不一樣!看到人家不對,首先要瞭解這事情還有沒有別的辦法?我常說的一個例子:你口渴得不得了,也沒有錢買飲料、買礦泉水,看到水拿起來就喝,被認為是個偷盜的行為,沒有錯!如果有修養的人真正口渴,他會先問問礦泉水的主人:「我現在口很渴,能不能給我喝點礦泉水?」如果遇著一個沒修養的人,他拿著就喝,你的反應一定就是說:「你不對!」那是因為你沒有口渴,不知道口渴難過的情形,這都是現實生活中經常會有的事。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非常口渴需要喝水止渴,我會泡一杯滾熱的茶給他喝,以一般人的觀點來看,這個老和尚怎麼那樣?人家口渴的不得了,還泡一杯這麼滾燙的茶給他喝?想一想以心理學所謂轉移目標的一種方式來說,如果他說口渴你就給他冰涼的水,喝起來是很過癮,我告訴你一杯、兩杯也不夠,愈多愈好,可能喝下去還是口渴,因為他心理上的口渴沒有解除,但是如果泡一杯滾燙的茶給他,有沒有這種人,口很渴滾燙的茶拿起來就猛喝,不單單嘴巴,連食道都會燙壞,他一定是慢慢的吹、慢慢的喝,這時的意念不是口渴的問題,他會只想我怎樣趕快把茶吹涼一點,喝一點,吹涼一點,喝一點,意念中絕不是「我渴得不得了」,而是怎樣才能止渴?

很多時候,我說的話,甚至我面對一些事情,做出決定或提出一些意見,很多人都不去思考,就用自我意識去看老和尚。如果老和尚那麼平凡,要符合你們個人的自我意識,又何必來親近我學佛呢?所以多少人出家很久了,在我身邊什麼好處都沒有得到,為什麼?他始終抱著自我意識不肯放,就好像有一次常住有一個人生病了,我看他咳嗽戴口罩,我剛好經過就說一句話:「誰要你生病的?」本人還沒有覺得怎樣,旁邊的人就講了:「老和尚真不慈悲!人家生病了還要問『誰要你生病的』?」什麼是機會教育?我還不知道他生病嗎?不知道叫他看醫生嗎?這些問題他自己都會,還用得著我講!「誰要你生病的?」這句話就值得思考!如果自己也好,旁邊的人也好,瞪著眼睛看老和尚那麼不慈悲,那你留在我身邊學什麼?一扇智慧的門你把它關得死死的,我幫你把門打開,你還抱怨:我本來感冒了,你又開著門,讓更大的風吹進來,會病得更厲害的,那為什麼不去思考「誰要你生病的?」因為你現在有病可以找醫生治療,如果不去發現「為什麼生病?」這一次治好了,下一次一定還會生病,譬如剛洗完熱水澡,覺得好熱就去吹冷氣,吹電風扇,貪一時的涼快,這怎麼會不生病?剛洗完熱水澡,毛細孔都張開,吹電風扇、吹冷氣很舒服,寒氣就進入了。

剛剛不是講智慧?「智」是各式各樣的知識經驗,「慧」是利用這些知識經驗使它發揮成為力量,有智不能顯現慧的力量沒有用,那叫自以為聰明。我們常常講一些話,做一些事,明明都是「是非」,都在挑撥離間,在那裡破壞,自己不覺得還認為是有心,這也錯了!如果是無心的,你就應該檢討。什麼叫做習氣?習氣是慢慢養成的,喜歡講這個不對,那個不好,這個人怎樣,那個人怎樣,講慣了好像他比誰都能幹,就用自我意識去表現,最後傷害了別人還不知道。所以在這情況之下造成的結果就是煩惱,因為從來沒有從中做自我檢討、自我思考與反省,要想想「我這樣講會不會怎麼樣?」這也是我經常講的,事情沒有發生之前,我會講很多,但是講了沒有人要聽,最後事情發生了,只有一句話「我怎麼知道會這樣?」你們看那些飆車的、吸毒的,尤其飆車的出了車禍,倒霉的還是自己,自認為技術很高明,甚至還認為事情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看看那些年輕人飆車,結果變成殘廢,再後悔有什麼用?

為什麼千佛山特別強調「靜坐止觀」,如果在靜坐上面下功夫,止觀上得到好處,身口意經常有偏差就去修正,會考慮自己表現偏差行為;我一直說:能做到「千佛山的家風」,就是一個修行人。身口意可以造作成業,而修行也是由身口意造作的,如果一有偏差能修正那就是修行,經常使不好的轉變為好,好的使它更好,這就是修行!過去我以十七年的時間守在菩提寺,完全不跟外面打交道,每天上課,教大家怎樣修行,就是在現實生活中把握當下,該怎麼把握?當下是什麼?就是在現實生活中的那個時刻,關係到人與事能好好把握,就能覺悟一些什麼。當面對人與事去認識、瞭解、發現,那就是把握當下,否則一天過一天,為什麼有的出家那麼多年,習氣愈來愈重?就是因為自我意識太強,從來不去改變自己,相反的要去改變別人。

所以我才說「希望眾生都成佛、成菩薩,自己卻心甘情願當眾生」,為什麼?說人家不好,當然是希望人家好,而自己又好在哪裡?說人家不好,人家可以提昇增上,愈來愈好,好到最後就成佛、成菩薩了,那就是希望眾生都成佛、成菩薩,自己心甘情願當眾生,盡講別人不好,自己好像好得不得了!可知道好在哪裡?不要說別的,大家一起相處,為什麼人家不喜歡跟你在一起?為什麼有的人,大家喜歡跟他在一起?這有兩種現象,一個是臭味相投,一個是你有一份道心。如果忽略了現實,不在乎現實,認為出家學佛了就可以成道,那就等於我常說的「千佛山的常住每一個人口袋都有一顆鑽石,但是一天到晚當乞丐在討飯吃。」為什麼捨不得把這顆鑽石發揮效用?講得現實一點,都喜歡看我的書,都希望有整套的書,結果擺在房間書架上,整整齊齊的,口一吹都是灰塵,那堆書本來就是一顆鑽石,但是你不去翻它,不去看它,最後不就跟乞丐一樣嗎?

有了問題去問這、問那,卻從來不知道怎樣解決問題,甚至旁邊有人提醒,還不以為然。很多人最糟糕的就是以自我意識在表現,認為自己很聰明。好!就說你聰明好了,但是智慧在哪裡?那只是自作聰明,所以才會說「聰明反被聰明誤」,學佛是要學智慧,自己認為聰明沒有用,我告訴各位,聰明不能當飯吃,智慧可以當飯吃。看世俗常常有一些家庭,做母親的為了孩子,希望他好好念書,什麼都不要做,「只要好好讀書就好了!」這句話等於尚方寶劍,真的有事希望孩子幫一下忙,他就說:「我要讀書!」想想這尚方寶劍是誰給他的?完全不給他機會練習做事,所以結果他對什麼都陌生。

我所知道的,有一對夫妻都是博士,而且先生還是蠻有名氣的專家,不要說小孩,連太太都常常埋怨他,甚至於吵架,因為這先生對世間的人與事完全陌生,腦袋瓜裡就是一個研究史,一頭鑽進研究室,管他什麼夫妻之情,什麼家庭的溫暖幸福,他根本什麼都不懂。所以旁人看了覺得奇怪,夫妻倆都是高級知識份子,智商應該很高,知道怎樣維護家庭的幸福快樂才是,為什麼還經常吵架?很簡單!沒有智哪裡來的慧?我剛剛說「智」是世間一切的知識經驗,要把這些知識經驗發揮成為力量,才能顯現你的「慧」,而人最大的問題就是有一個強烈的自我意識,自以為聰明,自認為什麼都不錯,完全生活在小小的自我圈圈裡,從不參考別人講什麼,甚至有人一旁提醒還覺得討厭,什麼叫善知識?我告訴各位,善知識不一定善,我認為惡知識才真正有善,這是以人的立場來說。因為人總喜歡聽好的,喜歡被捧,那些世俗人所謂的善知識都會說好聽的,一切都順著你喜歡的;惡知識說出來的往往不好聽,都是你不喜歡的。

但是有沒有想過自己也可以慢慢培養成為別人的善知識?如果有惡知識對你說什麼,那就表示你自己有很多惡劣的地方,人家才會對付你,如果把它當成「忠言逆耳」,不認為語氣不好,在那裡分別計較,反而拿來作為反省,那才是真正的善知識!所得到的知識是善的,不是去分別那人是善、是惡。問題出在什麼地方?因為人本來就有這些問題,所以才需要佛法,如果根本沒有這些問題要佛法做什麼?我曾詮釋,佛法是去探討一連串的為什麼,從佛法的道理方法中去化解這一連串的為什麼,絕不是從佛法去發現一連串的為什麼,然後請釋迦牟尼佛來幫忙化解,而去發現也要靠自己,要化解還是要靠自己。所以千佛山雜誌每一期封面上都有「信佛、學佛、可以成佛」,如果只是信他不學他,永遠沒有機會!自己的習氣要自己去調理,問題要自己去化解,如果經常這麼做,就是一個修行人。

因此熏習可以成業,也可以成道,所謂的自我意識,要真正深入去認識它,所謂自我意識就是憑自己的看法、想法、做法,就這麼看、這麼做、這麼想,不管它對不對!甚至誤解我平常講的話,還拿來作擋箭牌,我說:「學佛是自己的事,是解決自己的問題,完成了修養再去幫助別人,這就是菩薩。」如果連自己都不去修養,怎麼能夠去幫助別人?出家了現人天師範相,沒有內涵有什麼用?世上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我笑一笑,很簡單!能得到利益的就是好的,得不到利益再好也沒有用。譬如黃金現在一直飆漲,這時如果有黃金,賣掉好還是讓它漲得更多好?其實買賣黃金跟股票一樣,最後的結果是什麼?一個煩惱!我為什麼因為別人講一些什麼就煩,如果這樣,我說一句話,我到明年吃這碗飯九十年了,我不是白吃了!雖然我不一定是八風吹不動,但是有很多人傷害我的時候,我說誰也不能打倒我,除非我自己要打倒我自己!這等於我剛剛說不要跟著時間跑,要時間跟你跑,你跟著時間跑就是時間的奴才,時間跟你跑你是時間的主人,你看是做主人好?還是做奴才好?

其實很多事只要多思考,多體會,你們也看過我寫的書,我過去所受的災難,那是很危險的!有人在戒嚴時期去檢舉我是匪諜,想想看,戒嚴時期是非常時期,那些人就不想想,所謂的匪諜必須有本事,他還能讓你發現他是匪諜嗎?這就是世俗講的,為什麼要被人家牽著鼻子走?我常說學佛也會有很多苦,但是一定要像母親一樣不以為苦,如果一直為了那個苦在煩惱,也不去化解它,最後可能寫信時,後面提款會寫上「煩惱僧」。因此一輩子都在煩惱,對別人沒有慈悲喜捨心,自己對六波羅蜜又從來不去面對,怎樣去學習?怎樣去修養呢?現在很多人往往告訴別人要修六波羅蜜、要慈悲喜捨,跟自己好像沒有關係,那叫做學佛、修行嗎?

所以我才說「好像但願眾生都是佛菩薩,自己卻心甘情願當眾生」,很悲哀!由於我在教育大家的時候,從來不會動不動就講什麼因果報應,叫你們生活在一個恐懼的環境中,只告訴你們應該怎麼做!早期前幾十年,我從來不會因為某一個人不對,就單獨去講這個人,讓很多人都知道他不對。往往一個人做錯了,會教大家一起來分析,絕不說出這個人來,只說這件事為什麼會犯錯?因為可能大家也會犯這種事,如果我單獨指責這一個人,想想會造成什麼結果?大家只記得老和尚說他怎麼樣不好,就跟著老和尚說他不好,最後那個人只有自殺,不但他得不到好處,大家也得不到好處。所以不要忘了自己是一個學佛修行的人,尤其不要忘了是一個出家人,我們常常會忘了自己的身分,這就是為什麼幾十年不單單沒有使自己有修養,反而業愈來愈重,因為把那個自我抱得太緊,唯恐自我受到一點點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