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經絡、與健康 (十)

十、經絡養生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觀點,健康不止是身體沒有病痛,還包含了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等內容;而該組織也在1992年維多利亞宣言中,提出了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戒煙限酒、適量運動、與心理平衡。可見健康包含身心兩方面,這與中醫的觀點實際上是十分相近的。脾胃為後天之本,合理飲食能使體內的氣血充足,而平和的心情、良好的睡眠、適當的運動,都能使人體維持充分的氣血。 

有本中醫養生的書,書名為《養生就是養氣血》(作者為中醫師王彤),因為“百病皆生於氣,氣和則安,氣亂則病,氣散則死”,透過正常的飲食與睡眠,可養足人體的氣血,而平和心情、疏通經絡,則可使氣血通暢,從而達到身心的健康。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只要人的氣血充足,經絡通暢,就可達到“清靜則肉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的境界。這正是所謂的“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有縫、有漏,才會滋生蚊蠅,加上外來邪氣使身體氣不和、氣亂,從而導致人體生病。免疫學者馮理達教授指出:“在我們的周圍有很多細菌和病毒,甚至我們的身體內部也有細菌相伴,但是我們不能把所有病菌趕盡殺絕,因為病菌和人一樣,都是大自然的產物,大自然給了我們生存的權利,同時也給了細菌和病毒生存的權利,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在一般情況下,我們每個人和病菌或者說是致病因素可以處於一種和平共處、相安無事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你活你的,它活它的,各自相安無事。這也應了那句話“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如果我們的身體維持在一個陰陽平衡的狀態下,致病因素是無法讓我們生病的。這正是氣血充足對健康的寫照。

經絡可以說是臟腑的保護神,古代名醫張仲景提到:“千般疢難,不越三條:一者,經絡受邪,入於臟腑,為內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竅,血脈相傳,壅塞不通,為外皮膚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蟲獸所傷。以此詳之,病由都盡。”說明了經絡的重要性,一般而言,外來的邪氣(例如風寒)要侵入人體,必先經過經絡(由皮毛、肌膚、孫絡、絡脈、到經脈),才能侵入臟腑,造成臟腑功能失調,從而導致各種疾病。經絡養生的一個主要功用就是在經絡受邪時,即時疏通經絡,不使各種濁氣、濁液、垃圾留在經絡上,從而保護我們的五臟六腑。而有些外邪,只侵犯體表肌膚者,透過經絡的保健,也可以袪除經絡上的邪氣,使我們的經絡回復通暢。

除了外來的因素外,致病也有其內部因素,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情,也是致病之源,而且它能直傷臟腑。例如“怒則氣上”,指出了人生氣時,直接造成(肝)氣上逆,有時會導致頭暈。肝氣不和,會造成肝的氣郁,而肝主疏泄,郁積的肝氣會影響疏泄的功能,使人更容易發怒,這很容易便造成惡性的循環,使人難以自拔。“思則氣結”,說明用腦過度時,會使得(脾)氣郁結,影響脾胃的吸收消化功能,導致胃口不好、腹脹等現象,因而造成人體無法提供足夠的氣血,再反過來使得我們思慮的功能受到影響,從而造成惡性循環的現象。因此,平和的心情,對養生而言,是極其關鍵的。由此可知,“養生貴在養心”,只是養心不是件易事,它是知見與修養上的問題,《千佛山雜誌》是個善於養心的園地,尤其是老禪師的文章,常有發人深省的功效,這值得大家多珍惜、多發心照料這片得來不易的園地。

有人比喻,人不守交通規則,違規時會受到處罰,而人若不遵守健康規則,也同樣會受到處罰,但罰的不是罰金,而是健康。健康規則指的正是長保平和的心情、合理的飲食與睡眠、適當的運動或勞動、暢通的經絡等,常遵守這些規則(或戒規),可達到氣血充足、經絡通暢的功效。但是,一般人多半無法守住這些規則,因於貪瞋癡,使心上下不安,無法常保平和的心情。而現在的上班族,白天工作壓力較大,無法從容用餐,只有在晚上大家回到家來,才能較輕鬆的吃頓豐盛的晚餐;至於過多的應酬,那就雪上加霜,嚴重違反了晚餐吃得少的規則,尤其晚餐吃多了蛋白質、油脂類的食物,長期下來,很可能就成為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一員,而這些生活習慣導致的疾病,在西醫中多屬於無解的慢性病,只能靠長期吃藥控制,難以根除,這對健康的處罰是夠重的了。 

當我們失去健康之時,我們又想找最好的醫生,以最快的速度治好我們的病。但是“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許多難治的慢性病,常是不斷累積而成的,長期的營養過剩所導致的糖尿病,是一種所謂的“富貴病”,它是一種不良生活習慣經年累月所造成的。五十肩亦然,它也是長期寒濕侵入關節所引發的症狀,當手臂疼痛,或手的活動受影響時,它已是寒濕深入筋肉;濕性黏滯,寒性收引,它會使得關節部位氣血較為不足、經絡較為不通,不通則痛,所以五十肩的保健之道,只有慢慢的袪除寒濕,疏通相關的經絡穴位,才能逐步的復原。

經絡養生的一個主要功能是將過去造成惡性的循環,轉為良性循環,使我們回復到健康的狀態。例如當我們生氣時,會造成肝氣不和,肝氣會郁積在肝經上,因此及時疏通肝經上的經絡及相關穴位,如按摩有“消氣穴”之稱的太沖穴及陰包穴(肝經、大腿上)各一、二分鐘,常能及時疏泄郁積的肝氣,使人較能心平氣和,因而能靜下來思考、觀照,將原本可能造成的惡性循環轉為良性,使問題能得到更圓滿的處理。用腦過度亦然,它會影響脾胃的吸收消化功能,這時應多疏通脾胃的經絡,尤其是有“第一長壽穴”之稱的足三里穴,更應常按,使郁滯的脾胃氣血及時得到疏解。當然,久坐傷脾胃,適當的運動是必要的,運動能使氣的運行更加順暢,若能配合進行,則更能收到好的效果。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處於健康狀態(第一狀態)與生病狀態(第二狀態)的人較為少數,而較多數的人都處於亞健康狀態(第三狀態,感覺不舒服,到醫院又檢查不出毛病)。亞健康又稱次健康,在中醫中可視為“小病”,以經絡的觀點而言,它屬於經絡上的問題,尚未傳入臟腑,故對治上,經絡按摩是個十分理想的保健方式。

在過去單元中,較側重介紹自我保健的經驗,依據簡易診法來進行經絡穴位的保養,在編輯師父的提示下,從下一單元起,將進行常見症狀與經絡保健的心得報告,內容含感冒、肚子不舒服、中暑、頭暈等一些常見症狀的簡易保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