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從那裡來

                                                                                                                              文/水月

人從那裡來?基督教說:人從上帝創造而來。佛教說,人從父母而來。世俗不學佛的人,也承認人是從父母而來。如果換個口吻,「你是誰的兒子(女兒)?」「當然是我父母的兒子(女兒)!」絕不會說是上帝所生的。但也有例外,耶穌基督說,祂是上帝的兒子。眾所週知,聖母瑪利亞和上帝沒有婚姻、夫妻關係,而能生子,不是不可能,只是對的人類而言,卻成了神話,信者恒信,疑者恒疑。而人從父母而來,則是可以置信的。可見佛法不離於世間法,符合現實,不會說一些平常人做不到的。

人,從攬父精母血投胎而來。中陰身一念對華池亭閣之愛,而入母胎。楞嚴經則說:「異見成憎,同想成愛;流愛為種,納想為胎。」最初七日的羯羅藍,到遏蒲曇、蔽尸、羯南,如是乃至十月胎分具足而出世。從生到死,身中九孔,八萬四千毫毛竅,常流不淨。經中更謂人身有五種不淨:種子不淨、住處不淨、自體不淨、外相不淨、究竟不淨。雖然天天湯沐滌洗,不改垢膩本質。死期一至,胖脹、青淤、濃爛、血塗、蟲噉鳥食...生前百般恩愛、萬般孝順,死後不共屍眠,只好急急入土為安,或一把火燒成灰燼。

古時印度有屍林,近代西藏有天葬,蟲咬鳥噉之後的屍身,腐朽臭爛,一片狼藉,不忍卒睹。想當年,曾是「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紅粉佳人,或是千人追、萬人迷的風流才子,而今安在!但是人總是健忘的,美色的誘惑,掩蓋了人類偶而引發的體會、感觸,又繼續的以不淨為淨、以苦為樂,生生世世、顛倒迷惑,永不罷休。

人,從地、水、火、風四大假合而來。堅性為土、濕性為水、煖性為火、動性為風。如四大毒蛇,同處一篋,互相吞噉侵陵;一大不調,百一病起;四大不調,四百四病;一大分散,生命便告終止。如人一死,先是停止呼吸,心臟不再跳動,風大離異。其次是血液凝固,水大乾枯。全身冰冷,火大喪失。最後屍體漸漸臭爛,地大壞滅,生前種種綾羅綢緞加身,胭脂花香塗抹,山珍海味滋養,依舊留不住花樣的年華,無常一至,沒有不死的人,俗語說:「閻王要你三更死,誰敢留人到五更!」更有人說:「棺材是裝死人用的,不是拿來裝老人的!」人,不一定老了才會死,也不一定生病了以後才死。藥師經說,人有九種橫死,瑜伽師地論則說有三種死:壽盡而死、福盡而死、不避不平等而死(或謂非時而死)。 有人貪求長生,服藥練丹,做不老神仙,壽千萬壽,色身雖還沒壞,一旦無常到來,空留軀殼為鬼魅所用。楞嚴經說仙趣中的十種神仙,全都不出生死輪迴。非常在意色身,並對它百般呵護的人,應引以為鑑。畢竟色身是因緣所生法,有生必有滅,以生滅為因,欲求不生滅之果,無有是處。

人,從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六道而來。未出離生死苦海的眾生,暫得天、人、阿修羅三善道之身,名為「頭出 ,或者說:暫時得到喘息的機會;墮落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之倫,稱為「頭沒」──連喘口氣的機會都沒有。而在三善道的時間少,於三惡道的時間多。經中說,眾生得人身的機率,就如同大海中的盲龜,一百年才探出水面一次,又正好鑽進水中漂流的浮木孔一樣的渺茫,所以才有「一失人身,萬劫難復」的說法。

人身既然如此的難得,更應該珍惜有限的生命,去把握每個當下,努力充實知識經驗,和修正身口意的偏差行為才對。有的人則不然,對自己的過去世充滿興趣,喜歡求神問卜,或追求宿命通;事實上,縱使知道過去世是天子、天女,帝王將相,又如何?今生如果是窮光蛋的話,沒飯吃還是沒飯吃,沒有衣服穿,仍然沒有衣服穿。又,縱使過去世真的是天子、天女下凡,也沒有什麼好傲慢的,因為劫初的人類,個個都是從「光音天」下來人間,現在呢,都到那裡去了?

所以雲老禪師告誡門下弟子:「不要給我生到天上去!」因為天道不同於西方極樂世界,只有享樂和懈怠放逸,很少有修行成道的機會,所謂:「懈怠放逸盡在忉利。」天命壽終,五衰相現,得人身是萬幸,率皆墮落三惡道,有道是「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如大地塵。」實宜驚惕!。

人,從造業而來。業者,造作的意思。造作中品的五戒十善,而得人身。佛菩薩是乘願而來,我們眾生則是乘業而來,想不來都不行。又,如來的涵意是:「如此的來,如此的去,來來去去永不休息。」其實眾生也一樣。只是如來是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大自在而來來去;眾生卻是業牽識走、隨業造業、不自在而永不休息。唯有業障慢慢受報、減輕,才有可能「明天會更好」;業盡了,輪迴才能終止。 

有的人,一輩子善多惡少,甚至還學佛,臨命終時,卻因放不下父母、妻妾、兒女,及事業財富,情識產生強烈的執著。或遇到惡緣生貪生瞋。本該人、天有有份,結果墮落畜生或鬼道。有的惡人則好相反,到善緣、善友而僥倖保有人身。因此,只說因果關係不夠,還必須知道因緣法則。除非成就了小乘初果以上,否則三惡道的大門,永遠為我們而開。

不學佛,沒有因果觀念時,不怕死,那是因為不知道死了以後,還有六道輪迴,以為人死一了百了,甚至誤認為解脫。學佛了,知道因果的定律,反而怕死了。為什麼?業是否清淨了?還有多少的計較執著?面對大限來臨,能有幾分的把握?往生的資糧準備充足了嗎?如果業識完全清淨,道業已經成就,什麼時候死,都不是問題。

上面說,人從造業而來,有沒有人乘願或乘道而來的?般若經謂:有從他方佛國來生此間;也有從兜率內院而來。只是從兜率內院來的,至少都完成了七地以上,就是所謂的補處菩薩,業清淨了,道也不需要了,只剩一個願:生生世世來去娑婆世界度眾生。菩薩雖觀一切法空,卻能不捨一切眾生,因此倒駕慈航,不住彼岸、不著此岸,常在中流,不捨度生之行。或者說,處處都有大菩薩,只是我們凡夫頂門不具隻眼,往往當面錯過。

也有人會,不會啊!雖然我們認不出大菩薩,可是菩薩總是慈悲的,如某人自稱是某佛再來,某人說他是某菩薩轉世,使眾生有機會親近供養受教,而得到利益。也因此,台灣的再來佛、再來菩薩、活佛車載斗量。然而事實真的是如此嗎?俗話說;「真人不露相,露相非人。」連儒家都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何況是佛教。

楞嚴經的四種清淨明誨章中,則說:「我滅度後,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或作沙門、白衣居士...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洩佛密因,輕言未學,唯除命終,陰有遺付。云何是人,惑亂眾生,成大妄語!」可見自稱佛菩薩再來,是不可信的。

而破本參、見性的人,那就更多了,幾乎滿街都是。有人自認為破了本參、見了性,結果還有數不清的煩惱,這樣也看不慣,那樣也聽不慣,反而生起更多的計較執著,連僧團都無法安住。身為雲老禪師弟子的我們,雖然還是一個凡夫,卻懂得「不要用自我意識去要求別人,要用修養去影響別人。」「不能改變別人,只好調整自己。」而不是「天下人管天下事」,當個大總管。個人生死個人了,別人愛怎麼做,是他的自由,只要不侵犯、危害到我,只要不鬧進我的寮房裡來,使我無法修行辦道的話,干卿底事?!

更進一步說,沒有緣境,沒有身口意的造作,修什麼行!沒有煩惱的顯現,那有菩提的發現。業要讓它發出來,必須靠外緣,發出來了,才有調整的機會。業是要受報的,受報完才能清淨,而且還不能隨業再造業,所謂「業不淨不得成正覺」只是在受報時,有修養、有道理方法、有觀照功夫的人,能重業輕報、輕業微報,並能從當中體會、發現到道,不再隨業造業。綜觀古今歷史所載,亂世反而能出大英雄,俗話也說:「國難見忠臣、板蕩識忠良,疾風知勁草。」因為有太多的緣境可以調整磨鍊。學佛也是一樣,敢於面對,調整改進,就能成長,畢竟人都是錯誤中走過來的。一味的否定、逃避或排斥,等於把成長、改進的機緣拒絕掉了。

自認為破本參或見性的人,如果只因見地不正確,並沒有存心欺騙他人,以求名聞利養的話,只是增上慢,雖不一定墮落,但還是障道因緣,宜急急懺悔改過。修行的過程中,偶而有一些瑞相、境界,不可自以為是,認為我得道了,證果了,必須要審慎客觀的於經典中小心求證,或求善知識印證,當然兩者兼而有之,才是最保險的。

而自詡是某佛某菩薩再來的,事實上並不是的話,經典中佛說了一個譬喻:「譬如窮人,妄號帝王,自取誅滅;何況法王,云何妄竊!」如不發露懺悔的話,那就不是本文「人從那裡來」所討論的主題,應該換個題目,叫做「人往那裡去」了。

其實,不管是人從那裡來的,都不重要,因為過去已經過去了,計較執著後悔都於事無補。人往那裡去?也不用去推測,編織,或擔心害怕;唯有把握每一個當下,深入經懺,使智慧如海,再運用於現實生活中,面對每一個煩惱、問題,都能突破化解,才不會辜負難得的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