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四十二章經 第十三章 問道宿命(下)

    若這一生中,一直都這麼不斷地去做,當然能夠清淨;如果不去做,就隨業而轉了,就算知道過去的宿命也沒有用。

  • 文:白雲老禪師出處:紅塵甘露期數:386期2023年04月

佛說四十二章經 第十三章 問道宿命(下)
/白雲老禪師

 

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強調欲的問題?因為有欲就免不了貪;因為貪,會忘了一切,就會完全照自己的意思,不達到目的絕不休止。所以要守志,守什麼志?前面的幾章也有談到守志的問題。「志」就是立願,守志就是依於立願而去做什麼。譬如出家的,在修行道路上,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發生不同的無明煩惱,如果在不能自已的時候,也就是自己不能做主的時候,不妨想一想,當初為什麼出家?想一想那時立的願是什麼?有句笑話說:「學佛三天,佛在眼前;學佛三年,佛上西天。」不是自己上西天,為什麼?因為常常忘了要守志,也就是忘了自己原來所立的願是什麼!

 

因為沒有願,就會少了力量,什麼力量?願的力量。這種願的力量,可以去克服很多很多的障礙。在菩薩法裡,特別強調願!如果要學菩薩法、行菩薩行,必須要有願。沒有願,真的很難成就;即使能成道,還必須要做到像聲聞乘一樣,要苦空無我。聲聞乘沒有願,只有怎樣使自我能轉變,最後才能成就;也就是去承受業,把道顯現出來,然後得到道的結果,這是聲聞乘。

 

在中國特別強調菩薩乘,其實很多人都是聲聞乘,可是聲聞乘裡又帶點菩薩行。如果真正做完完整整的聲聞乘,也能成道,可是有時,為什麼不能成道呢?因為要把那個「我」完全消滅得乾乾淨淨,實在不好承受。在承受苦的時候,苦是自己以為苦,要去承受並不容易。如果苦來了,就會想到「我憑什麼要受苦?為什麼要受這個苦?難道說,不苦就不行嗎?……」會產生很多自我意識。

 

以聲聞乘跟菩薩乘的成就而言,真正要想證道,我告訴各位,菩薩乘反而容易證道,聲聞乘,真的很難。因為聲聞乘的戒法要求,在原始佛典裡,都是談五分法,要求得非常嚴格。譬如:聲聞比丘披的袈裟,走路時,有女性碰到他袈裟都不可以。什麼時候會碰到?當然,聲聞比丘行走時會保持距離,可是在自己不能自主的時候,比方一陣風吹過來,把袈裟吹到飛起來讓女子碰到了,不是那個女的錯,是聲聞比丘戒行不莊嚴。

 

平常不管是小乘袈裟,或像現在所謂的袈裟,都會把左邊的衣服夾緊,知道為什麼嗎?就是怕不小心讓女性碰到袈裟,因為右邊,這個右肩整個背都是袒露的,可是左邊是鬆散的。所以要做聲聞乘,成就羅漢並不容易。為什麼菩薩乘容易呢?在此,我要特別聲明,不要誤解我講的話!比丘、比丘尼於戒律來講,肯定說只有五分法,沒有菩薩戒法。菩薩戒法,就是以在家來受的,出家哪裡有受菩薩戒法的?菩薩都是以在家來說,出家肯定是比丘、比丘尼。看經典也好、戒律也好,清清楚楚,裡面找不出來比丘或比丘尼還要受菩薩戒,或稱比丘、比丘尼為菩薩,沒有這種稱呼。在中國,為什麼亂套了?因為中國的環境;佛教傳到中國來,開始時,都是屬於聲聞法。聲聞法在中國,因為民族性、歷史背景,以及生活方式、文化……種種不同,所以慢慢改變了,就加了菩薩法。這都不是原來釋迦牟尼佛的本意,像日本,除了他們的大本山有比丘、比丘尼之外,在城市裡,寺院的出家人都是有妻子、有兒女,事實上他們不能稱為比丘或比丘尼,只能夠稱為傳道的人或傳教士;為什麼造成這種情形?也是日本的環境所影響的。

 

在唐代有鑑真和尚,為了想到日本去弘法,而朝廷一直不准,因為憂悲的關係,造成眼睛瞎了,看不見了。可是眼睛瞎了,朝廷反而准許他去日本。當鑑真和尚到達日本之後,日本的傳統是神社神教,那時要想度人並不難,可是要想弘法,是很大的障礙。因為神社神教所表現出來的,適合於日本的民族性。

所以鑑真和尚才改變了方式,在城市裡,出家可以現出家相,也可以現在家相,做傳教士,不是做比丘、比丘尼。如果要做比丘、比丘尼,必須要到各派的大本山去。日本的大本山不只一個,各宗派都有大本山,這都是因為環境影響所造成。

 

就現在的戒律以及出家的顯相來講,都已經改變得很大。如果是比丘、比丘尼,受過菩薩戒法,可以跟在家人一樣;只是因為是比丘、比丘尼的身分,不能結婚、不能生子;顯在家相,受過菩薩戒,則沒有限制。我特別告訴各位,千萬不要聽錯我講的話。這只是講道理,真正說來,表相不是問題,內在的修養才是問題!談宿命,重點在於過去的生命形成之前,無始以來所有的點點滴滴、大大小小的業,完成的這個生命,要怎樣去維護它、珍惜它,使它發揮價值?就必須要守志!也就是立的願是什麼!一旦願立了,就要不顧一切、不顧困難,要克服、要去做,一直到滿願為止。

 

我問大家一個問題,不妨自己多思考,自己去作答:「你們的願,究竟是行聲聞乘還是行菩薩道?」如果行聲聞乘,將來可以成為化身羅漢;來世不要做人了,做化身羅漢,顯的相是人的相,可是他不是實際的人;一般人感受是人,如果是有修養的一看,就知道他不是人,是化身羅漢。如果行菩薩道,必須要知道「將來去哪裡」!娑婆眾生有很多地方可去,如去極樂世界,去其他的佛世界,或不離開娑婆世界,在娑婆世界裡,就到兜率天。到兜率天成為眾生並不難,為什麼?到達斯陀含去了兜率天,可以再世為人,發菩薩心、行菩薩道;只是兜率天,要成就了七地菩薩,就可以上昇兜率天,直接到彌勒內院,成補處菩薩,就可以再來娑婆世界度人。

 

這就看立的願是什麼?若說「什麼願都不要」,就要小心,我剛剛講宿命的問題;什麼都不要,這一生在業裡面,造作了什麼樣的業,來生去受什麼樣的報,就往哪個道路走。這在道理上面說是肯定的,不可能會改變;你說「我不要」是不可能的,因為造作就有結果,有結果就成為業,有業就要受報,好的、壞的都要受報。

 

所以「守志」,這是很要緊的事!要怎麼能夠守志?就像鏡子上沾了污垢,怎麼去清乾淨,經常顯現光明?當然,要維持這一種光明,就要經常把握住「欲」字,欲是我們造業的動力,如果把握不住,就隨業而轉!把握得住,可以說,每個時刻都可以於業得到解脫!

 

這章的重點不在於,怎樣去知道過去的業是什麼內容,而是生命的形成是因於過去所造的業而完成,形成的色身則是現在來受報的;知道這些道理,就知道該怎麼辦!我常常發覺,幾乎出家、在家學佛的人,都是因為不知道道理,認為自己在修行辦道,結果最後不能成道。

 

有的知道道理,自己做不到也不能成道,問題就是少了一份力量。什麼力量?願的力量!簡言之,業的力量就是帶著人在六道裡面輪迴;道的力量,就是幫助人出離六道,就可以得到不管是羅漢果、菩薩果,都可以。常常在學佛的道路上,總感覺走得不順,其實順不順都在乎自己;不好的業來了,能歡喜承受;好的業也不在意,業就能清淨。

 

若這一生中,一直都這麼不斷地去做,當然能夠清淨;如果不去做,就隨業而轉了,就算知道過去的宿命也沒有用。真正說,「守志」是很要緊的問題!要守志最好的辦法,就是每當有業顯現出來時歡喜承受,而且不斷地在修養,久而久之,就會成道。

 

要見道並不難,時時刻刻都有機會,可是時間太短暫,一下就忘了。反之看到業,時間長得很,甚至三、五天,十天半個月都放不下;所以要成業很容易,可是要成道就更難了;這些都是學佛的人修行辦道必須要把握的根本的問題!(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