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無著清涼意 白槌雲端照冰心(一)

文殊無著清涼意 白槌雲端照冰心(一)
--在心佛落昧間的想行垂絲--
/淨尚

 

 

(一)** 來匆匆,去匆匆。

     茶餅香,執用中。

  是什麼樣的人生轉折,讓菩提種子有了莊嚴篷萊的法緣?讓承先啟後的佛弟子們,繼續抖擻續佛慧命自覺覺他的願行?在“隨順因緣”表相背後,需要怎樣的綿密淨慮觀行,以及足跟下生生世世的的淡泊忍行,才能磨練出“方便而不隨便”、“不去傷害他人,自己也不受傷害”這樣活在生活中的思惟修內涵?「突破塵勞循正道,事理無礙三摩地」,在日夜傳唱的歌聲中,若去仔細檢點一下,眼皮下突破自我的資糧能療幾分飢渴?知飢知渴不離知識經驗概念邊事;但茶餅間數食不飽冷暖自知的硬道理,又該如何“體取”?生理狀態的“定”與精神作用的“慧”之間,心一境性的“等持”空間該如何生起?

  人生時時刻刻處在生老病死的無常諸行相轉折中,從一路摸索其中精神物質的生滅變異面貌,明白四大皆因緣聚散,五蘊色受想行遷流不住乃無常生命之本質;從中去思考在想行間如何建立止於一念的淨慮觀行空間?去認識分別心如何與內在種種執性欲念共舞?如何從充滿自我意識的概念世界中走出迷悶?從明了前五識結合意根如何與塵境色心互動,進而明白了自我意識清淨八識田的關鍵在如何轉識成智,然後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知,體認菩提之道不離當下心念全體現前起用。親近千佛山,值遇當代難能可貴的佛門大善知識 雲老和尚,可說是改變此生最殊勝的人生轉折。

   1995(民國八十四)年間,在台北國父紀念館 雲老和尚北上的初次弘法演講會場上,就深受老和尚那帶著知性又有感染力的說法語調所震懾。雖然那次聆聽的演講內容已不復記憶,但對 雲老和尚那種貼近現實生活的舉例,十分“接地氣”的生動淺白言說詞句,讓聽者當下很快溶入一波波疑情與思考中的驚喜感受卻依舊鮮明。特別是 雲老和尚在演講開始前,特地走向台前,向全場近千名聽眾高舉雙手的姿態,至今猶歷歷在目。

  「只有在面對生活、解決現實問題時,才會有佛法生起的空間」, 雲老和尚經常用這句話來提醒大家,自己在經歷這些年來跌跌撞撞的生活體驗之後,總算明白了這句話的含金量,也是我學習佛法心路歷程中,打開腦洞的一個重要轉折。在見山見水,擔柴挑水,飢食困眠之間,到底是被境所轉還是能轉於境?用 雲老和尚常用的話語來講便是:「是你在看電視?還是電視在看你?」在經由緣境中一連串深入認識的非想過程中,被概念世界各種分別對立觀念牽絆的自我意識,如何能夠回歸於法的饒益功德思考上呢?就如同 雲老和尚在那個令他終身難忘的端午節日裏,隨順緣境所做出的重大抉擇一樣!《金剛經》有云:「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在來來去去、無來亦無去的種種緣境人事物中,因緣所生法的認識突破真能把握住幾分呢? 雲老禪師則說:「白佛須有言,發現問題之說;雲開得見日,藉外緣而顯藍天。」註1在 老和尚捨報圓寂將屆十周年之際,當捫心自問的或許是:自己可曾辜負了這場世紀難聞能聞,得之不易的殊勝法筵?!(註一):詳見雲老禪師手著《心之路》第176頁,佛印版。

 

(二)** 殊勝緣,瀛島興。

   禪淨密,育千佛。

    「千山佛地,法傳臨濟,正法久住,綿延傳遞」。在親近千佛山道場之前,曾經有漫長不足為外人道的尋覓探勘心地風光的艱辛路程,每分每秒處在熱惱不已的自我意識中,經常隨著緣境而造作,生起種種驕慢、癡狂、虛妄、自以為是的偏差知見,但卻往往毫無所覺。千佛山道場帶給自己的第一個震撼教育,就是對那個日用而不自知,時時讓自己陷在歧路亡羊困境之分別心的提醒。若去細心審視這“分別心”,它原本就是學習過程中,單純的認知功能作用,並不需要強加給它各種價值取向的意涵,之所以會帶著價值取向的分別,是各種自以為是的心念活動使然;分別心本身其實無從去壓抑它,只有深入去認識了別的空間而已。它在因緣法則的變異空間,以及因果關係的流變時間中,與緣境人事物互動時,所生起種種計較執著的情識作用,才是真正需要好好把握的當下。 

  感恩 雲老禪師的心地發明—〈學佛方程式〉,徹底讓我由內而外改變了自己起心動念的“思惟慣性”。

  生平第一次(也是僅有的一次),參加有 雲老禪師親自指導,並做現場簡單開示,開放即席提問的學佛禪修營時,那段時期也正是被不斷高漲的自我意識,攪和到身心進入眼瞎耳聾、心茫茫狀態的高峰階段。當時台南關廟菩提寺例行的早課中,仍有在持誦楞嚴咒,早晚課學員排班上大殿時,在師父們的引領下,近二百位禪修營學員在大殿中持誦楞嚴神咒的莊嚴清涼法音,至今依舊餘音縈繞於腦海;但不知是什麼原因,日後在參加多次法會及禪修營活動時,早課只持誦大悲神咒,無緣再聽聞楞嚴海會音聲了。千佛山系所傳承的梵唄唱誦,在主法教授師領誦的悠揚音韻中,那種帶著如古琴般鏗鏘收攝根門力道的音韻,著實能令初次置身於梵唱音聲海會中的信眾們,發自內心深處生起「法音難聞今已聞」的依止感受。從自己過去接觸過的許多道場經驗中,深刻感受到千佛山道場「來者不拒,去者不留」的清淨莊嚴、自由佛地的宗風是多麼的殊勝不可思議。而 雲老禪師學貫古今的佛學人文素養,精通佛教十大學派,廣傳禪梵密淨土法緣;卻把一生大部份的寶貴精力,投入在如何喚起學佛人對自我意識的再認識,以及覺察心念作用之溶入現實生活,為台灣社會注入一股「全健康,心生活」理念。復努力結合社會各項資源,來致力於照顧廣大社會族群自他身心靈的淨化,以開拓生命、饒益眾生、提昇生活品質的空間。自民國八十二(1993)年中華佛弟子協會成立後,  雲老和尚就獲選擔任首屆理事長,同年更成立財團法人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雲老和尚也被推選為董事長,對各項會務推動監督指導無不親力親為,全心投入付出,一直持續到他老人家捨報之日。而自己卻是在接觸千佛山系各道場很多年之後,才能真正體會到千佛山系下菩提寺及各道場以及天岳山、浮丘山所有的道場,每次法會佛事所完成的那種冥陽兩利、人天水乳交溶,“世出世間”法之道場作風,對世道人心產生的轉化能量之影響力。

  住持法師、教授師們,或許不能盡如 雲老和尚要求的“天上知一半,地上全知道”那般的功夫見地,但卻個個能發揮三刀六臂,獨當一面的菩薩行者風範;在處理問題中,善巧引導信眾共同磨練於處於煩身惱心中,如何認清「於法塵的行相中認識理諦,於色塵的事相裏認識事諦」註2。這對於廣大信眾們的身口意有莫大深遠之影響,因為往往表現於當下即能呈現法的饒益功德價值之示現上;於煩惱生起的當下,就能先找出問題為什麼會發生,然後針對問題去深入做認識分析;原來不敢面對的煩惱,漸能做到從一味恐懼不安的無明情緒中出離,還能直接面對讓自己不安害怕的源頭。心念的覺察只能做為方向的指引,面對它就有深入再認識的化解空間;但若選擇逃避抗拒,就會落入錯解佛法的困境,也就是 老和尚所經常提示我們的:「莫把佛法當武器、把現實當敵人!」

  還記得老和尚那次對禪修營學員做過簡短開示後,接著露出他老人家俏皮中略帶神秘的招牌笑容及問句:「大家有沒有什麼問題?」那時自己對老和尚的著述尚未涉獵,對老和尚的言教更一無所知,竟按奈不住所知障的作祟,膽敢向 老和尚提出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問題:「什麼是“實相”?我們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桌椅是桌椅、笑聲是笑聲,已經那麼清楚明白地擺在眼前,為什麼還要創造一個叫『實相』的名詞呢?」 老和尚當時只是淡淡地回答:「“實”就是實實在在的意思……。」正當自己想進一步提出疑惑時, 老和尚語氣忽然變得嚴肅起來說道:「不要一直在概念裏打轉!」直到今天,自己依然在摸索著“茶杯”為什麼不一定裝“茶”?假山盆景裏的綠色植物,跟黃山合歡山頂上的綠色植物,各自是依於什麼樣的因緣條件,而顯現其不同境用之相?諸相中的“非相”,其認識的空間又在哪裡?要依於什麼樣的緣境條件,來看“真”與“假”的概念?看見茶葉與黃豆,能從中引發出多少“飢”與“渴”的思辨內涵?風與雲之間,“似風非風”的淨慮空間又在哪裏?

 

(三)**守家風,轉識心 。

  難捨眾,循聲拔 。

  民國八十六(1997)年間,在廣大信眾虔敬發心護持下,  雲老和尚的電視弘法節目,開始在『法界衛視』有線系統電視台—每天以兩個小時節目時段日夜播出;千佛山全球資訊網也在這一年十月間正式上線,從此開啟了多元性空中弘法的新里程碑。海內外的三寶弟子紛紛如雲來集,台南關廟菩提寺每年都會在各種的法會活動中,不定期安排三皈五戒的皈依儀式,但並不一定每次都由 老和尚親授皈依。雖然  雲老和尚兩年前在台北國父紀念館的兩場弘法演講現場,自己跟著上千名信眾已經做了集體三皈依。但總感覺對皈依這件事情還是很陌生,整個身心並沒有生起真正“依止”的安住心境。直到九十三(2004)年 雲老禪師九十嵩壽系列慶祝活動中,寺方共安排了兩個梯次的三皈五戒及菩薩戒、八關齋戒,這也是素來低調度過生日的  雲老禪師,來台弘法近五十餘年雲水生涯中,首次公開接受門下弟子及海內外信眾的祝壽活動。

  菩提寺當時舉行的皈依儀式報名的人數並不多,自己參加的那一場次,寺方作風也很隨緣,來參訪的朝禮信眾,只要有興趣者隨時可以加入皈依行列,而自己那次就是臨時加入該梯次皈依的行列。儀式開始時,先是由一位年輕的常住比丘尼師父,做皈依行儀的簡要介紹,才講到一半這位師父突然退場,緊接著就見到 雲老和尚短掛僧袍勁裝身影出現在眾人眼前,也不知道他老人家是從大殿哪個角落冒出頭來的。 老和尚的親蒞指導,讓現場信眾因出乎預料而顯現出摒息以待之氛圍。老和尚似乎對大眾的心情也了然於胸,照例地舉起雙手,像是在跟大家打招呼般在空中揮動兩三下,接著開口說道:「現在大家把心情放輕鬆,靜下心來,各自先在佛前頂禮三拜。然後我唸一句,大家再一起跟著唸。」就這樣,在 雲老和尚的口傳心授下,在場的二十多位信眾,以虔敬之心受持了三皈依。其實在 雲老和尚一手創建的千佛山系下天岳、千佛、浮丘各道場及分院,處處都呈現著這種“不事攀緣,卻隨時予有緣人廣植福田;不捨善緣,讓人學佛備感輕鬆與快樂”。

 

但回首檢視自己這些年來,對於佛陀當年為突破生命本質的迷惑,為法而忘軀的實踐精神,自己又有多少落實的痕跡呢?對於內五欲、外八風的緣境考驗,在五蘊想行止觀之心念調理上,可曾嚐到過些許清涼意?尤其是在人我、是非、對錯的人事物對立分別的情境中,有沒有只顧自己而經常忘記了別人的立場感受?當“自我感覺良好”心態生起時,能否在第一時間及時覺察?做了一件自以為是的“好事”,會把它放在心上多久?可曾實地去覺察自己在有意無意間,覆藏著多少大大小小的過失?自己過去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以為皈依是取得一張入學認証書後就“大事已竟”,絲毫沒有意識到皈依這件事情,其實就像吃飯一樣,必須每天吃,少吃幾餐,還會有營養不良的問題出現。依止佛法僧三寶,實際是要像空氣陽光水一般溶入生活中,而其中如理作意的思考空間,還是離不開五蘊的調理。

     2005 (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十六、十七、十八日三天,身具當今世間印度古梵密法唯一傳承者的 雲老禪師,在如今已改制為台南市關廟區的菩提寺,舉辦了一場在中外佛教傳承歷史上,千年難遇的古梵密護摩大法會。在十七日早上八點登壇起法前,近萬名信眾在清晨七點以前,早已在知客室通往當時還在整地規劃中的密壇壇場道路兩旁列隊,靜候即將現密宗金剛無上師莊嚴法相的 雲老禪師法駕而來的身影。在不到五百公尺遠的道路上,信眾們連結成兩條蜿蜒的長長人龍,人人雙手合十澄心唸誦十九字觀世音菩薩聖號。當天風和日麗,南台灣的陽光似乎也變得温柔許多,觀世音菩薩聖號在晨䂀微涼空氣中流動著,字字句句入耳根時變得剔透起來。由於現場加入唸誦的信眾人潮不斷增加,當 雲老禪師現金剛無上師法相的身影在眼前經過時,只能從前面交錯背影縫隙間,親睹身著橘黃海青,頂戴紅色華冠,在眾護法弟子們執持頂蓋法幢簇擁中,緩緩慢步前行的 雲老和尚神色莊嚴肅穆的側臉。但在那場法會中,讓自己畢生難忘的場景,是在主持貴賓剪綵及起壇儀式結束後, 雲老和尚由莊嚴金剛無上師法相又變回平常本來面目的樣子。由於門下僧徒都是護摩法會的生手,只見 老和尚換上和僧眾們一樣的無袖背心(伽藍褂),在午後炎陽下站在護摩壇上,低聲吆喝著指導僧眾們如何堆放火供用的各式檀木、柳枝、松枝等燃料,這些都是外護摩法供養諸天儀式的前置準備工作。

 

過去常常在《千佛山雜誌》讀到不少信眾分享 老和尚種種不可思議神通示現的軼聞;但對自己來說, 雲老和尚最了不起的“神通”,就是他老人家對各種最新生活資訊與時俱進的掌握和消化能力,從網際網路談到太空科技、從青菜蘿蔔價格談到股票期貨市場交易、從親子關係的緊張問題,可以一路談到家長老師們的憂鬱症、心理問題等等;在面對信眾各種千奇百怪疑難雜症時,無不應機隨順其根性對答如流。無論上至政治領袖、醫生、科學家、校長,下至主婦、中小學生、肉販漁夫,皆能幫助指引其自行摸索出應病與藥的自我覺察空間。而就是這種發自無緣慈同體悲,誓為眾生拔苦與樂的悲智願行,  雲老禪師才能夠以九十高齡之軀,連續三年舉辦古梵密護摩法會,為這紛擾不安堪忍世界的時空,灑下清涼祥瑞之氛靖。(未完待續)

 

註1:詳見雲老禪師手著《心之路》第176頁,佛印版。

註2:參閱白雲老禪師手著《開啟心的密意》第70頁附表3,白雲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