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經絡、與健康 (五十二)

    五臟六腑共包絡,手足所屬三陰陽,太陰足脾手肺臟,陽明足胃手大腸,  少陰足腎手心臟,太陽足膀手小腸,厥陰足肝手包絡,少陽足膽手焦當。

  • 文:詹天賜出處:健康講座期數:300期2015年6月合刊

手足十二經所屬歌 針灸歌賦包含甚廣,它包含了認識經絡的內涵,“手足十二經所屬歌”即說明了十二經絡的名稱及其歸屬:

 

五臟六腑共包絡,手足所屬三陰陽,太陰足脾手肺臟,陽明足胃手大腸,

 少陰足腎手心臟,太陽足膀手小腸,厥陰足肝手包絡,少陽足膽手焦當。

 

五臟指的是心、肺、脾、肝、腎等臟,它們是實質性的器官,各有其基本的功能,中醫的臟象學說即是以五臟的功能為主所構成的學說。六腑指的是胃、小腸、大腸、膽、膀胱、三焦,是空腔性器官,它本身是空的,可以承接外來的或內化的物質。例如胃可承受食物及飲用之水等,小腸可承接胃所傳來的營養物質,大腸則可承接小腸傳來的糟粕及水份。至於三焦,指的是上焦、中焦、下焦,它可以說是“腑中之腑”,是運行氣血及水的一個重要通道。五臟及六腑各存在一條經絡,以運行其氣血,並連繫該臟腑及體表。由於中醫認為“心為君主之官”,它的地位如同象棋中的將帥,不能受邪,故以心包代心受邪,將心包視同一個臟器,這使得全身有十二條主要的經脈(五臟六腑共包絡),歸屬於其臟腑。基本上,中醫的臟腑不是解剖導向的器官,而是功能導向的概念,因此在認識上可以把它們看成是“黑盒子”,它們各具有其基本的功能。例如脾主運化(黑盒子),指的是它吸取了食物(輸入)的精華,化為“水谷精微”(輸出),升清給肺,如下所示:

 

 食物(輸入)=> 脾(黑盒子)=>水谷精微(輸出)

 

而肺則將水谷精微與吸進來的清氣(新鮮的空氣)化為宗氣,

 

 水谷精微、清氣(輸入)=> 肺(黑盒子)=> 宗氣(輸出)

 

宗氣聚於胸前的膻中穴,提供給心,以形成心氣,推動血在血脈的運行。

 

 與臟腑相連屬的十二經脈,手足各六條,分為三陰陽,其中臟為陰、腑為陽,故為足太陰脾經、手太陰肺經(太陰足脾手肺臟),足陽明胃經、手陽明大腸經(陽明足胃手大腸),足少陰腎經、手少陰心經(少陰足腎手心臟),足太陽膀胱經、手太陽小腸經(太陽足膀手小腸),足厥陰肝經、手厥陰心經(厥陰足肝手包絡),足少陽膽經、手少陽三焦經(少陽足膽手焦當)等十二條經脈。“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兩儀為陰、陽,四象為太陽、少陽、太陰、少陰,四象加上陽明、厥陰,形成了三陰陽。

 

十二經營氣流注順序歌

 

 肺大胃脾心小腸,膀腎包焦膽肝續;

 手陰臟手陽手頭,足陰足腹陽頭足。

 

十二經脈氣血流注的順序是由肺經(寅時,3-5點)流向大腸經 (卯時,5-7點) 、再依序流向胃經(辰時,7-9點)、脾經(巳時,9-11點)、心經(午時,11-1點)、小腸經(未時,下午1-3點)、膀胱經(申時,下午3-5點)、腎經(酉時,下午5-7點)、心包經(戌時,晚上7-9點)、三焦經(亥時,下午9-11點)、膽經(子時,晚上11-1點)、肝經(丑時,晚上1-3點),其流注順序如圖一所示。至於營氣,指的是脾所運化、生成的水谷精微,注入脈內的血氣。

 

 

至於十二經絡的走向則為:手三陰脈(肺經、心包經、心經)由臟走手(手陰臟手),皆起於胸中,走向手指端;手三陽脈(大腸經、三焦經、小腸經)由手走頭(手陽手頭),皆起於手指端,走向頭部;足三陽脈(胃經、膽經、膀胱經)再由頭走足(陽頭足),皆起於頭部,走向腳指端;而足三陰脈(脾經、肝經、腎經)則由足走腹(足陰足腹),皆起於足趾端,走回腹部,形成一個循環,如圖二所示。以五臟為例,保健心肺兩臟,主要以手上內側的心經、心包經、及肺經為主;而保健脾、肝、腎,則以足上內側的脾經、肝經、腎經為主。

 

  由上述兩個歌訣,可以看出歌訣具有字少意多的特性,十分的精美,具有賞析的價值。

 

 

肝經, 1-3

膽經, 23-1

肺經, 3-5

大腸經, 5-7

胃經, 7-9

脾經, 9-11

心經,11-13

小腸經, 13-15

膀胱經, 15-17

腎經, 17-19

心包經, 19-21

三焦經, 21-23

十二經絡流注次序圖

陽明經

太陽經

少陽經

(23-3, 黃金睡眠時間)

(早餐吃得好, 午餐吃得飽, 晚餐吃得少)

(適當午休)

太陰經

少陰經

厥陰經

 

 

圖一:十二經絡流注次序圖

 

 

 

3 足三陽, 頭走足

(胃、膽、膀胱經)

1 手三陰, 胸走手

(肺、心包、心經)

2  手三陽, 手走頭

(大腸、三焦、小腸經)

4  足三陰, 足走腹

(脾、肝、腎經)

 

 

圖二:十二經絡走向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