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歷程

文/阿丹                

偶而與甲乙兩位師兄「飯後茶話」論當年。為那不敢面對「自我」而上演「逃『王』記」的幼稚行動屢屢捧腹大笑不已。

憶往當年某日,甲師兄靈光乍現邀我想去放空調適,好為近日來一些暗潮洶湧的緣境所衝擊的心情作個調整。義氣填膺、兩肋插刀不惜之下的我,自然爽快答應了。肩負背包尚在等車的當兒,回寺開會的乙師兄來電告知甲師兄:「即日起,你就要擔負起當家職務」。這從天上掉下來的莫名職務,叫當事人頓時有若晴天霹靂。因此當下馬上決定暫時遠避他方再說。自然「後山」就是最佳的考慮去處。原本的散心調適演變成「遁逃記」。

師父曾說:「別人的道場,說到當家,人人都想著做。而我們道場的當家,往往每個都避著當。」只為師父對弟子薰習教育的觀念中,曾提及道:「住持、當家它是一個容易培福的職事。好好的幹,它的功德會很大。但相對的,若不以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心情和不昩因果的道心,它也是最容易造作的職事」。道場中不是常傳一句話:「當家三日,連狗也嫌」嗎?! 這也說及了當家的難為。出家僧眾只是現出家相,在未成就之前,他還是凡夫,只是他比一般世俗之人,多了一份道心罷了。所以在僧團中它還是有層出不窮的緣境。師父常說:「有人的世界,就會有問題。娑婆世界的眾生,本來就是因業力而來,業不清淨就無法成就道業出離三界。」他老人家又說:「要清淨『業』唯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有如於水中加明礬使其慢慢自然沈澱。一種是狠勁的去攪動它,讓它快速的沈澱。當然明礬沈澱法,它需花費的時間較長。快速攪拌法,它的沈澱時間雖能較短,但衝擊力相對的也較猛、較大。所以說未經一番寒徹骨,那能有寒梅撲鼻香的体會。所以「苦」字的書寫自然就有它的困難度了。

「業我」往往讓我們隨業再造業,唯有依循佛陀的道理方法,一點一滴的去改變調整自我,轉業成道和薰習培養「道我」,將佛法確切的落實應用於生活中。勇敢的去「面對」和虛心的去「讀」人與事。當然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有挫敗和失誤,但在錯誤中累積經驗也可孕養成為一種智慧。所謂的「智慧」不也就是經驗點滴累積而來的嗎?雖說「能者多勞」,但「勞者多能」不也同樣是指日可待的嗎?

師父曾說:「一個有能力但吝於付出和一個目前雖尚不具能力但肯盡心付出和學習的人,他會願意把機會交給後者。」因空有能力但不願展現付出者,即使他有滿腹的才華也不能造福人群、利益眾生。所謂「現行熏種子,種子生現行」,只要肯下「勤」字功夫,願意虛心學習虔心受教的話,自然會有一番作為。若能以此精神努力精進之人,要成就道業也就不難了。

 師父說:「不要只在乎別人說什麼?最要緊的是自己正在做什麼!」。又說:「當別人數落你的過失所引發的感受是委屈的時候,那麼充分証明你是一個忽略修養的人,一直過著甘願迷失的日子。」師父法語對我們業習的鞭策和鼓勵,字字入骨,針針見血。師父總把佛陀的道理方法與個己修持心得,深入淺出化為眾生易懂的文字語言,以作為學佛者依循的指南。修學行者只要如法遵行、用心體會、落實履踐,於修行道路上必將能有豐碩的斬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