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經絡、與健康 (二十九)

按摩經在取穴方面,提示了一些症狀與穴位的關係,例如頭痛時,要取太陽穴、風池穴、風府穴等:

頭痛左右太陽穴,風池風府一樣攻,

連捏帶按十餘次,須臾頭上即覺輕。

一般而言,按摩太陽穴可袪除頭部風寒,故感冒頭痛,太陽穴為必選要穴;而風池、風府兩個與“風”字有關的穴位,也是受風寒時的按摩要穴。頭痛,頭部受寒是一個主要原因,冷縮熱脹,寒氣的空氣密度較高,有向下的趨勢,正如冷氣自然下吹,而頭部位於人體上方,頭痛代表著有風邪將寒邪帶到頭部,故選取袪除風邪的穴位,能對治頭痛的症狀。按摩手法則為連揑帶按,揑可捏到皮肉腠理間較淺層的風寒,而按則可按到較深層穴位的風邪、寒邪。太陽穴與風池穴左右各二個穴位,而風府穴一個穴,這五個穴位連揑帶按十餘次後(若每穴每次各按 10秒,則每穴約須二分鐘),頭痛者會有頭部立刻變輕鬆的感覺。

  有關臉部的症狀,包含眼睛昏暗、鼻塞、耳聾、口眼歪斜等,按摩經提到的穴位是:

雙目昏暗視不明,按覓睛明運目框。

鼻塞無聞香與臭,通利鼻竅按迎香。

耳聾渾沌不聞聲,耳旁各穴均能聽。

口眼歪斜而不正,面部諸穴皆可用。

臉部穴位圖如圖一所示,睛明穴在目內眦旁,是太陽膀胱經的起始穴位,當兩眼覺得昏暗時,可按揉這個穴位。鼻塞按迎香穴,耳聾時可按耳門、聽宮、聽會、角孫、顱息、瘈脈、翳風等耳旁諸穴。口眼歪斜即顏面神經麻痹,又稱"面癱”,它也是中風的一種典型症狀,對治時可選取臉部的穴位,如頰車、大迎、下關、地倉、牽正(奇穴)、顴髎、巨髎等來對治。

按摩經接著談到肩臂、手肘疼痛的問題:

肩臂痿痹不能舉,肩禺按之效無疑。

兩肘攣痛動艱難,按罷曲池將肘牽。

頭面手足諸般症,合穀一按可收功。

肩膀、手臂肌肉痿縮無力,或因風寒濕邪導致的痹証,使得手臂舉不起來時,可按揉肩髃穴來對治。一般取肩髃穴時,可將手向前平舉,在肩臂處大腸經循行路徑會出現一個小凹洞,這就是肩髃穴的位置;按揉本穴,具有緩解肩臂不舉的效果。在個人五十肩的保健經驗中,最容易出現問題的是大腸經,而保健首選穴位即是肩髃穴,此穴並具有疏解手足風邪的功用。在手肘方面,大腸經的曲池穴也是一個關鍵穴位,它位於手肘關節處,具有袪風除濕的功用,按後要牽動一下手肘,按摩配合復健動作時,一面按揉、一面牽動手肘,效果會更顯著。合谷穴是個多功能穴位,為四總穴之一,有“頭面合谷收”的功效,對頭面疾患,如頭痛、牙痛等各種疼痛,均有止痛效果,為身體的止痛穴。且此穴為大腸經要穴,與陽明經的胃經要穴足三里,同為人體的重要強壯穴,陽明經多氣多血,經常按揉這些強壯穴,對手足疾患有不錯的保健效果。

 接著按摩經提到胃經的人迎、缺盆兩個穴位,這兩個穴與臂上氣血的是否通暢,有著極大的關連:

按定人迎有動脈,二七呼吸臂上通。

鎖骨窩內按缺盆,呼吸二七臂上行。

人迎穴在脖子上,約當喉結旁兩指的距離,它是胃經的穴位,旁有動脈通過。把脈的位置很多,最常見的是手腕處太淵穴下方的寸口,而人迎脈則位於喉結旁的動脈上,把此脈為判斷是否有胃氣的一個重要依據。鎖骨窩內的缺盆穴,是許多經脈的交會處,包含肺經、手三陽經(大腸經、小腸經、三焦經)、足三陽經(胃經、膽經、膀胱經)等,是人體氣血是否通暢的一個重要關鍵處。輕輕按定動脈旁的人迎穴,經過大約十四次呼吸的時間(約一分鐘)放開,可通暢臂上的氣血。而按揉缺盆亦然,也是暢通胸腔和臂上氣血運行的重要穴位。實際保健經驗上,人迎穴的功用個人至今尚未有所體會,而缺盆穴則是較常保健的穴位。當保健落枕、項臂不舒服的症狀時,除了取肩井、天髎、肩中俞、肩外俞等穴外,缺盆也是必取的穴位,保健效果十分的顯著。有一次一位師姐肩背痛,我按壓她所指的位置,並按揉附近相關的穴位,均沒有顯著的效果,但按揉鎖骨窩內的缺盆後,她覺得較痛,按後立即有較輕鬆的感覺。因此,不論是項背痛或肩臂痛,我每次在保健時,缺盆穴成了必取的穴位。

 接下來談的是肺經的雲門穴:

雲門肩頭巨骨下,按定動脈在內生。

此乃要摧肺中氣,二十一度氣要行。

取雲門穴與肩上的肩髃穴一樣,當舉取前臂時,肩膀上下會各出現一個窩,位在肩胛骨上方較小的窩是肩髃穴,底下較大的窩則是雲門穴。按住雲門穴,可摧折邪氣來暢通肺中氣,主要是因為雲門穴下方的中府穴是肺經的募穴,在肺經募集臟腑之氣後,集中在中府穴,然後透過雲門穴傳送到手上肺經的經脈及各穴位。因此,雲門穴是肺中氣能否順利由胸走到手的關鍵穴位,它是肺經的保健要穴,也是對治咳喘的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