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經絡、與健康 (二十六)

膝關節疼痛

膝關節疼痛是較麻煩的疼痛,它與五十肩不同,沒有自癒的傾向,沒處理好,反而是有惡化的趨勢。尤其是站立或活動時,全身的力量集中在腳上,膝關節要撐力,是人體下肢最重要的“負重關節”,一旦疼痛就無法正常走路、運動,而不作適當的負重運動,骨質又容易疏鬆,回頭又會影響骨關節,容易造成惡性循環。更常見的情形是,當一邊的膝關節疼痛時,另一邊的膝關節要承受全身的重量,很容易造成膝關節的過度負重、撐力而受損,因此膝關節的一些疼痛,較易衍生出腿部其它部位的疼痛,確實是十分困擾的問題。通常膝關節疼痛者會先看醫生,照張片子或作核磁共振成像等以確定原因,若無筋骨韌帶等損傷,常見的早期治療方法有復健、注射玻尿酸液、關節鏡手術等。也有許多膝關節炎患者會求助針灸或國術舘等傳統療法,而經絡保健也是一種膝關節保健法。 

產生膝關節炎的真正原因十分的複雜,就保健觀點來看,主要是由於受傷、勞損、經絡不通等因素。以退化性膝關節炎為例,根據一項統計,人過了四十歲以後,這種關節炎發生的比率就會顯著提高;隨著年齡的增長,比率就越高,五十歲組的發生率約二成至三成之間,到了七、八十歲時,即可高達七成左右。發生這種膝關節炎的現象,可以解釋成勞損。根據醫學統計,一個人平均一年活動膝關節的次數,約有一百萬次,一天約兩、三千次,故長期使用後,便逐漸的退化。若從氣血經絡的觀點來分析,我們也可以用前述五十肩的說法,以痹証來詮釋這種現象。風寒濕等邪氣的堆積,若沒能及時清除,累積到一定年齡,膝關節附近經絡不通,不通則痛,故四十歲後逐步顯現出來,若不疏通經絡,邪氣及垃圾(血淤、痰飲等病理物)就會堆積愈多,故年齡愈高時,膝關節發病比率也愈高。而且,經絡不通就無法發揮“濡筋骨,利關節”的作用,使得膝闗節較為乾澀,導致骨關節逐步的磨損與變形等。事實上,黃帝內經提到人壽百歲,可以“動作不衰”,因此只要符合養生之道,保持足夠的氣血,通暢的經絡,是可以長保手足動作不衰,安享晚年的。我們看到許多長壽村的老年人,生活符合養生之道,到了八、九十歲,乃至百歲而能動作不衰者,大有人在。 

就經絡角度而言,腳關節疼痛主要是經絡的保健,其次是筋傷、阿是穴、與久病入絡的問題。腳關節的經絡穴位如圖一所示,包含足三陰經脈(脾經、肝經、腎經)及足三陽經脈(胃經、膽經、膀胱經),脾經主要穴位含陰陵泉、血海,肝經含膝關、曲泉,腎經含陰谷穴,胃經含犢鼻、足三里、梁丘、陰巿,膽經含陽陵泉、膝陽關,膀胱經則含委中、委陽、浮郄等穴。在實際保健上,關節疼痛的痛點若在內側,則取脾經、肝經及其局部穴位;若痛點在腳關節外側,則取胃經、膽經及其局部穴位來保健;若痛在腳窩,則取腎經、膀胱經及其局部穴位來保健。  

就個人實際經驗而言,膝退化性關節炎者,初步疼痛點大多由內側經絡不通引起的,這時的保健重點在脾經的陰陵泉、肝經的膝關及曲泉等三個穴位。陰陵泉在膝關節內側的凹陷處,當我們用手去推小腿內側時,會有一根骨頭由膝關節下方延伸到內腳踝,這根骨頭就是脛骨,在脛骨上端(與膝關節相接處)下方的凹陷處,就是陰陵泉的位置,而膝關在陰陵泉後方約一寸,這兩個穴位是保健膝關節的重要穴位,一定要好好按揉。膝關節內側疼痛者,按這兩個穴位,通常會很痛,故可採取按揉一下,舒緩、試走一下的方式進行。第一次保健膝關節者,若為內側疼痛,按這兩個穴位,通常會有較顯著的緩解效果,但按揉二、三分鐘以後,再按這些穴位仍然十分疼痛,我們常建議回家幾天後再按。這是因為按揉時,會把導致經絡不通的邪氣、病理物等清除上來,但尚未由經絡系統帶走,正如同將下水道的垃圾清除到路面尚未運走一樣,故這時輕輕按壓仍會有疼痛感,人體約需數天的時間才能將這些垃圾清理完畢。按揉完這兩個穴位後,可以向上按曲泉穴,我通常是用捏的方式保健,並建議回家後常捏這個穴位。 

若膝關節疼痛點在外側經絡,這時的保健重點在胃經的陰巿、梁丘、犢鼻、及足三里等穴,膽經則為膝陽關、陽陵泉等穴。通常我會先取犢鼻(外膝眼),再向上取梁丘、陰巿等穴,那個穴位較酸痛,就多按揉它。個人在過去自我保健過程中,有一次膝關節略有腫痛現象,依經絡穴位圖,按揉了幾乎所有膝關節附近的穴位,卻漏掉了陰巿穴,而腫痛並無顯著緩解;正無奈間,偶而翻閱針灸歌賦,看到一句“股膝疼,陰市能醫”,於是按揉陰市穴,果然十分疼痛,腫痛才得到緩解。此外,也有較少數痛在腳窩內,這時則可取腎經的陰谷穴與膀胱經的委中、委陽穴等來加以保健。 

膝關節的保健愈早愈好,若拖延時日,當膝關節筋骨受損程度較高時,保健的效果就十分有限。有一位師姐膝關節疼痛已有數年之久,我與同修幫她保健二、三次,當天的保健效果都還不錯,但下次見到面時,她的膝關節仍疼痛非常,這與我們的保健經驗相反,後來才知道這位師姐膝關節內的骨頭已磨損、變形,已非經絡保健所能緩解。另外一個例子是我的一位長輩,膝關節疼痛亦有數年之久,我幫她做保健,每次都有緩解,但因久病入絡,故膝關節骨縫、筋旁到處都有痛點,於是我採取“遍處尋賊”的方法,遍尋膝關節痛點按揉,經過數月之久,才緩解膝關節的所有疼痛。因此,年過五十後,膝關節一有疼痛,若能儘早作經絡保健,在短時間內多半能緩解,若做了保健而沒有顯著的緩解,就應及時就醫,才不會耽誤治療時機。 至於因受傷導致的膝關節疼痛,就與經筋有著較大的關係,尤其是胃經與膽經的經筋;按揉或彈撥膝關節附近的這兩條經筋,就成為保健的重點。當然,經筋受傷時,也會造成對應經絡的不通,故相關經絡穴位的保健,也需要同時進行。有時離膝關節較遠的穴位,如胃經的伏兔、髀關,膽經的風市、中瀆,都需要列入保健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