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擔板漢

    關的意思,是於險要之處,或易守難攻之地,所設的界門,並派兵駐守。通常都是在邊陲,與敵國交界之處。它主要有兩重作用:一是外敵難入,確保內地安全;二為內賊難出,法紀政綱,得以伸張。

    最有名的關,當屬「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其他如玉門關、潼關、雁門關……不只是兵家必爭之地,也都有「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形勢,更在青史上,及文人的詩詞中,享有盛名。

    自古以來,這些關隘,流傳著很多盪氣迴腸、可歌可泣的故事。

    如一提到山海關,就想起了吳三桂、陳圓圓和李自成之間的愛恨情仇。只因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引清兵入關,而斷送了明朝的國祚,也讓女真族入主中原二百餘年,他自己最後亦不得善終。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哥舒翰守潼關時,由於「漢皇重色思傾國」,唐玄宗迷戀楊貴妃,致使奸臣當道,國政大亂,安祿山趁機叛變。賊兵兵臨關下,哥舒翰盱衡情勢,以守為攻。對方雖然人多勢眾,潼關猶如銅牆鐵壁,久攻不下。大奸相楊國忠卻指責他懷有異心,不思退敵,硬要他開關迎戰。雙方兵力懸殊,結果可想而知。哥舒翰壯烈成仁,國都長安淪陷,玄宗出奔四川,楊貴妃被賜死於馬嵬坡。堂堂一國之君,也保不住自己的嬌妻美妾,何況我等一介平民。佛經說:「積聚皆消散,崇高必墮落;合會要當離,有生無不死。」為了楊貴妃,唐玄宗搞得皇帝的帽子也丟了,只剩太上皇;又因思念楊貴妃,沒幾年,連命也沒了,真是得不償失。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歸來渾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廬山的煙雨,浙江的錢塘潮,是中國大陸有名的風景區,尤其是後者,更是世界奇觀。很多人,以未睹廬山真面目,及未見錢塘潮,而引為一生的憾事。據說錢塘潮是春秋時代,吳國的忠臣伍子胥死後,英魂含冤不散所化的怒吼。當中的典故,也和「關」有關連。

    楚國平王聽信讒言,殺害伍子胥的父兄伍奢和伍尚,伍子胥(伍員)虎口餘生逃了出來,一心想要到吳國借兵報仇。他逃到吳楚交界的昭關,見關上張貼著懸賞緝捕他的公文和畫像,心想:我命休矣,父兄之仇又不能報。古代既無整型的科技,也沒有染髮的藥物,無計可施之餘,一夜之間,竟然愁白了三千煩惱絲,終於能混出關來。後來他輔佐吳王闔閭打敗楚國,攻破郢都。楚平王已死,他掘開楚平王的陵墓,鞭屍三百以洩恨。

    直到吳王夫差時,吳越交戰,越國戰敗,越王勾踐被擄,伍員力勸夫差殺勾踐以絕後患。那知勾踐的謀臣范蠡、文種,獻上美女西施以迷惑吳王,又賄賂奸臣以饞毀伍員。於是伍子胥冤死,心有不甘,魂魄化為錢塘潮。吳越謀和,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消滅了吳國,夫差也因此喪命。

    淫欲好色的下場,輕則敗家、亡身,重則亡國,吳三桂、唐玄宗、吳王夫差的殷鑑不遠。故比丘四重戒以淫為首,能斷除男女之間的貪愛,才有入無餘涅槃的可能。愛欲之貪不盡,阿那含尚且無緣,何況阿羅漢,及出離三界六道輪迴。《楞嚴經》四種清淨明晦章中也說:「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秦時的明月,照在漢時的雁門關上,時空容有改變,而政客們貪婪、窮兵黷武的本性不改。連年干戈不息,斷送了多少的寶貴生命,拆散了多少的恩愛家庭。與其說懷念飛將軍李廣,不如說百姓都渴望和平,厭惡戰爭。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這是李白所作的「關山月」的頭四句,很淒美。接下去就變成悽楚和悲涼了。「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戰況的慘烈,可見一斑。又有一首「出塞」詩:「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塞外不產楊柳,春風不度。連年征戰,塞外已成殺戮的戰場,和兵士的墳場,沒有了青青的草原,只有白骨伴沙場。春風縱使度過了玉門關,也變成了腥風和血雨了。

    為什麼會發動戰爭?追究起來,半是人為,半是業力,業力又有共業和別業之分。人為者,或是「邊疆流血成海水,武皇開疆意未已。」或是「天子一怒,伏屍萬里。」甚至「江山多嬌,引天下英雄競折腰。」而更多的是,塞外草黃馬肥時,外族的寇邊擄掠,或是想問鼎中原。

    業力者,為過去所造的殺業因緣成熟,而受果報。有偈云:「百千年來碗裡羹,冤深似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想要這個世界上沒有刀兵劫,須是慈悲對待一切眾生,不再造殺業。上面說聲聞戒以淫為首,而利益一切眾生的梵網經菩薩戒,則以不殺生戒為先,更要做到不食肉。經中說:「夫食肉者,斷大慈悲佛性種子,一切眾生見而捨去。」但是因緣不具足時,也有方便善巧,如食三不淨肉之類,所謂:「不見殺,不聞殺,不專為我而殺。」雖是方便,也還是不淨,應心生慚愧而後受用。

    這些關,現在都成了讓人憑弔的古蹟,再也沒有實質的意義。代之而起的,是港口有海關,進出機場的國門要通關。作用無它,防止偷渡、走私,檢查疫病,及禁止攜帶危險物品,以維護飛航安全。

    除此之外,這世上還有其他無形的關,讓人寸步難行。如俗話說的:「英雄難過美人關,美人難過金錢關。」升斗小民最難過的是年關;出家修行,最初要出離父母、夫妻的恩愛關,有點修養後,還要突破接踵而來的名聞利養關;最難突破的,是輪迴三界的生死牢關;還有無分貧富貴賤、緇素智愚,個個聞名喪膽的鬼門關。

    說英雄難過美人關,的確有道理,因為兒女情一長,英雄氣就短。不愛江山愛美人的,古今中外皆有,有人更甘願牡丹花下死,做個風流鬼。硬要說美人難過金錢關,就有點嘴賤。尤其是東方,受孔孟思想的熏陶,女人自古以來就是三從四德,以貞烈自許,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當然,時代在變,人心不古,笑貧不笑娼的,也不能說沒有,但也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年關,就是一年的最後一天,也就是除夕,禪宗說是臘月三十日。這一天,所有的債主都會上門討債。福報夠的,資糧豐富的,年關易過;寅吃卯糧的,或以借貸度日,挖東牆補西牆的人,這一天就有罪好受了,難免債主一頓羞辱。

    而佛門所指的臘月三十日,是臨命終時,一生罪福總清算的日子。如果「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自然人天有份,或者還能出離三界。罪業重的,就只好淪落地獄、餓鬼、畜生了。經說:「一失人身,萬劫難復。」怎不令人悲歎。但是我們凡夫,總是不見棺材不掉淚,只管今生過得快活,那管來生。總以為金錢萬能,有錢就是爺,有錢能使鬼推磨。於是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本的生意沒人幹;或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或貪圖短暫的歡樂,而做出傷天害理的事,惡業無量無邊。在陽世,過不了關時,可用關說、賄賂,或來個苦肉計,甚至拉白布條抗議,就能過關,以為陰間大概也如此。

    殊不知閻羅老子,比開封府的包龍圖還「明鏡高懸」,因為地獄之中,不枉治人;更「鐵面無私」,管你什麼天王老子,一旦落在閻君手,只問善惡,不論貴賤。所以才說:「閻王要你三更死,誰敢留人到五更?」何況生時不齎一文而來,死後不帶一文而去,兩手空空,拿什麼賄賂、關說。

    在陰陽交界處,有座奈何橋,過了橋,便是鬼門關。通俗小說,鬼故事和民間戲曲都是這麼說的。可是一過了奈何橋,進入鬼門關,就沒有再生還的道理。有誰去過?難道還有人對死有經驗的!據說民間有一種「觀落陰」的把戲,可以帶活人進鬼門關會見他死去的親人。只是信者恆信,疑者恆疑,未足採信。

    十幾年前,流傳著一則很玄的真人真事,故事發生在新竹市郊。有間賣香肉(狗肉)店的老闆,由於做出了口碑,生意興隆,上游的香肉供應商貨源不足,他於是也親自出去捕殺,不管家狗、野狗都難逃其毒手。如是過了十多年,喪命在他手裡的犬隻不計其數。

    某夜睡夢中,有個人引他過一座橋,他一看,赫然是惡名昭彰的奈何橋;橋下又有很多毒蛇猛獸,張牙吐信,等著吃他。向橋那邊望去,還有一座巍峨的城堡,上書「鬼門關」三字。他一走到橋上,迎面而來,有一大群面目猙獰,齜牙咧嘴的兇狗,等在那裡要攻擊他。他嚇得連忙往後退。帶他來的那人阻止他,並向他說:「你認識牠們的,這些都是十幾年來,被你殺害,再拿去當香肉賣的狗,今日才有機會當面向你討回公道。」話一說完,那群家狗、野狗全部衝上來,一陣亂咬,想置他於死地。他急著逃命,卻一失足掉到奈何橋下,夢也就醒了。

    醒是醒了,可是衣服卻被咬得稀巴爛,全身到處是被狗咬傷的傷痕。他終於相信有因果、有輪迴,善惡到頭終有報,殺生害命的事是做不得的。於是把店關了,不敢再賣香肉和殺生了,還吃起長素,學起佛來。

    戒經上說:「明人能護戒,能得三種樂,名譽及利養,死得生天上。」持戒能得好名聲,及利養恭敬。因此佛制出家守戒弟子,聽受信眾的四事供養,卻又誡止弟子要少欲知足,易養易滿。《佛遺教經》中說:「當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惱亦多;少欲之人,無求無欲,則無此患。」「直爾少欲,尚宜修習,何況少欲能生諸功德……少欲者,則有涅槃。」又說:「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

    在台灣,佛教弘傳得非常普及,相對的,佛教徒對出家人也都很恭敬,見到就拜。一般的出家人也理所當然的,很喜歡享受被拜的那種高高在上的樂趣,無形中,我慢心生,忘了自己還是浮沉於生死業海的芸芸眾生。先師雲老禪師說:在大陸,除非要請法,否則問訊就可以了。別以為人家拜你三拜那麼容易消受,第一、二拜是禮佛、法,第三拜就是拜你了,你有那麼大的福報、修養受人家三拜嗎?所以通常在家居士要向你頂禮時,要說「問訊」;實在來不及,已經拜下去了,就說「一拜」。

    記得師父在世時,最不喜歡搞名聞利養恭敬這一套了。有時在家居士很虔誠要頂禮,師父會說:「你不要拜,你多拜幾拜,我就少活幾年。」不只是謙虛,還教導我們什麼才是正確的行止威儀及心態。偶而也有在位的達官貴人帶一批記者要來拜訪,師父都不見,除非,「要見可以,記者不要在場。」這在熱中名利的人來說,是求之不得的事,炒新聞、上報紙、上電視,才有名氣,有名就有利養恭敬,雙方都有利可圖。可是師父是個大修行人,名聞利養這一關,他早就不為所動。師父常說:「名聞利養這兩者,是最障道的東西。」

    少欲知足,能不為名聞利養所轉的人,不但貧時能守志奉道,富貴時也能布施、持戒,甚至學佛修行。也真正能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而贏得世人的欽佩,及國王的尊敬。戰國時代,有個叫顏斶的隱士,齊宣王因仰慕而召見他。行過君臣之禮後,顏斶就遠遠的站著。王叫他:「斶來」他也跟著說:「王來!」齊王有點不悅,問是什麼道理。他說「斶來」是趨炎附勢,「王來」是禮賢下士。齊王這次真的不高興了,質問他:「士貴?王者貴?」他答:「士貴,王者不貴。」「有根據嗎?」「有!以前秦國攻打齊國時,號令軍中:『有敢至柳下季壟(就是柳下惠的墳墓)五十步而樵採者,死不赦。』又頒一道命令:『有能得齊王頭者,封萬戶侯,賜金千鎰。』由此可知,士貴而王者不貴。」齊王終於心服口服,對他禮遇有加,想給他官做。顏斶說:「臣願得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淨貞正以自娛。」就拜別國王回去了。雖然只是凡夫,人格卻是夠高尚的了。

    禪宗裡,有個名稱叫做三關大覺,這三關是見性關、明心關、生死牢關。又有一說是破本參、透重關、出牢關。所謂「不破本參不住山」,什麼關都沒有破,去住山,先師雲老禪師說那是「無行可修」,又叫做逃避、否定,不敢面對現實。宗門又有一說:「一箭破三關,猶有箭後路。」箭後路是什麼?願!也就是要莊嚴佛土,利益一切眾生。

    而修行是面對人與事的問題時,去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行為,只因人與人相處,會產生人的問題、事的問題,必須面對、化解,才要修行。爾後修行有點成就,所要度的,可以分享利益的,也只有人,最多加上天。躲到山裡面去,和毒蛇猛獸,有毒的昆蟲、植物相處,縱使生起煩惱能化解了,也真的有所成就了,要去度牠們嗎!師父說:「佛法是對人說的,下三道沒有覺悟的機會,至少今生沒有。」想要度人,卻無法和人相處,怎麼度?縱使成就了菩提,一點饒益性也沒有。

    師父又說:「世間法是一連串的為什麼,佛法是去認識一連串的為什麼,進一步化解一連串的為什麼。」認真說起來,每一個為什麼,都是一道「無門關」,等著我們用智慧去開啟、突破。由此可知,菩提的道路,的確很遙遠,但總有個開端,師父說:「先把人做好,就已經是在學佛了。」師父還常常提示我們說:「懂得道理好修行。」又說:「只是懂得不夠,還要去行。」如果懂得佛陀的道理方法,又依教如法的去行的話,則一切的難關,都可以順利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