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經絡、與健康 (二十)

    由於酸痛主要是痹証造成的,因此祛除經絡及穴位上的風寒濕等邪氣,就成了保健的關鍵。祛除酸痛,首先要確定造成酸痛的經絡及主要穴位。

  • 文:詹天賜出處:健康講座期數:268期2012年7月刊

十三、酸痛經絡保健(續)

       由於酸痛主要是痹証造成的,因此祛除經絡及穴位上的風寒濕等邪氣,就成了保健的關鍵。祛除酸痛,首先要確定造成酸痛的經絡及主要穴位。例如五十肩,可能堵塞的主要經絡有大腸經、三焦經、與小腸經,試按這三個經絡在肩上的穴位肩髃、肩髎、臑俞等三穴,以找尋可能堵塞的經絡。若大腸經的肩髃穴較痛,則可試按大腸經在手臂上的經絡及臂臑、手五里等穴,看是否都很痛,若是,則代表大腸經堵塞,需要疏導大腸經的經絡及穴位。三焦經亦然,若肩腢穴較痛,則試按三焦經在手臂上的經絡及臑會、消濼等穴位,以研判三焦經是否堵塞。對於堵塞的經絡及穴位,要耐心的作經絡保健,直到各經絡、穴位的痛點都不太痛時,才算完成經絡保健工作,也才不容易復發。 

       寒性收引,主痛,而經絡不通則痛,因此痛多實証。濕性重濁趨下、黏滯,容易造成氣血阻滯、經絡不通,從而引起氣血不足,造成酸痛,故酸多虛証。實証代表該經絡上正氣尚足,故非紅腫性的疼痛,一般可使用較重的按摩手法來袪除寒邪或經絡穴位上的阻塞點。而虛証代表該經絡正氣不足,故按摩時只能使用較輕的手法來按摩,並且應有較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其實經絡保健的效果是及時的,當確定要保健的經絡及穴位後,力道由輕而逐步加重,依個人忍受的程度而定,通常會有及時緩解的保健效果。就實際經驗而言,酸痛經絡保健的缺點是一個“痛”字,但因有即時緩解的效果,因此許多人仍願忍受疼痛,來進行酸痛的保健。我那位幫媽媽做經絡保健的同事,約兩個星期做一次,媽媽覺得腳又開始痛時,就會要我這位同事幫她保健,忍個痛,可以維持約兩週左右。當然,若能作持續而密集的保健,緩解效果會更好些。只是對於上年紀的長輩,沒痛時,若無意願,似也不必做太密集的保健。 

    《黃帝內經》指出:“百病之始生也,必先於皮毛。邪中之,則腠理開,開則入客於絡脈,留而不去,傳入於經,留而不去,傳入於腑。”外來的寒濕入侵人體,通常會由皮毛入侵,然後進入絡脈,這時若人體正氣無法將寒濕邪氣驅逐出去,邪氣將會客居絡脈,然後進一步進入經脈,也就是進入人體主要的經絡系統;若經絡系統無法擋住邪氣,則寒濕等外邪會進一步入侵到腑,也可能會造成臟腑疾病,這時就要看醫生才能解決問題了。因此寒邪還停在經脈時,就要把經絡疏通,將寒濕等邪氣排出體外,才不會造成對臟腑的傷害。一般而言,體表的風寒濕等邪氣,客居在經絡上時,會造成頭、身、四肢的酸痛,這時就應積極保健,以防病邪進一步入侵臟腑。 

    “久病入絡”,酸痛久了以後,酸痛點也會由經絡中的經脈再轉入附近的絡脈,使得酸痛點成為一個區塊。尤其在關節部份,痛點常不止是依循主要經脈,而會分佈經脈旁的絡脈。由於絡脈較細小、繁多,循行路徑並未有詳細的描述,因此對酸痛較久者,酸痛點會有較大的範圍。在保健上,就要更有耐心,在經脈附近以按摩的手法將酸痛點全部找出來,尤其是骨縫、筋旁,更要仔細的找,才能得到較全面的保健效果。
 
       阿是穴也是酸痛的主要來源,所謂阿是穴指的是不在經穴上的按壓痛點,它通常是受傷所造成的。唐代名醫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一書提及:“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裏當其處,不問孔穴, 即得便成痛處,即云阿是。”阿是穴指的是身體不定處的痛點,它不是經穴,通常是受傷點,當按到該痛點時,會脫口說出“阿,就是這裡”,故名阿是穴。人在受傷時,若微血管破裂,傷點附近會產生瘀血,若淤血未能及時清理而堆積在體內,就會因血淤而氣滯,形成局部經絡堵塞、氣血不通的狀況。一般而言,若堵塞點在主經脈上,人體會優先清理它,以維持該經絡的暢通;但若堵在較小的絡脈上,而當時氣血又不足以帶走受傷產生的淤血,它就會形成體內的一個小垃圾場,而引來邪氣停駐。當寒濕等邪氣聚集到某種程度,又會造成較大範圍的經絡不通,乃至有酸痛的現象。一般而言,阿是穴潛藏在體內,只能透過按壓的方式來確認,這是較難預防的地方。當它累積到一定程度,使人體產生酸痛感時,才能感知可能有阿是穴存在。因此當有人有酸痛現象產生,位置又不十分確定,按壓該處經穴、奇穴又無顯著酸痛感時,我們通常會在附近按壓,以找出可能的阿是穴,把它推散,來緩解這種類型的酸痛。

       酸痛也可能是筋傷造成的。《靈樞經》除了描述十二經絡主要循行路徑之外,也提及十二經筋。以心包經為例,其循行路徑如圖一所示,而心包經的經筋圖則如圖二所示,它的循行路徑大致依循經絡的路線,但不入臟腑。當筋扭傷時,也會造成經筋酸痛的現象,這時需要用調撥或按揉的手法來舒緩因筋傷所導致的酸痛。清代留傳下來的《按摩經》,對經筋的按摩有較多的描述,例如對肩井穴旁的平肩大筋,有“平肩大筋真氣聚,捏此開通氣血行”的敘述,說明了捏開此筋時,能使氣血順暢運行。因此,在從事酸痛經絡保健時,也要參考十二經筋圖,若是因筋傷所造成的,就要進行經筋的保健。

       除了經筋之外,有時也要考慮皮表及肌肉層。有一次,一位師姐說她背部膏肓穴附近疼痛,無法平躺入睡。我想這可能是阿是穴,於是先在按壓附近的經穴及可能的阿是穴,但沒找到明顯的酸痛點;於是我改按附近的經筋,也沒找到痛點。於是我再擴大範圍,找缺盆等穴按壓,依然沒找到得氣點。正在納悶時,順手捏膏肓穴附近的皮肉,那位師姐叫了一聲,於是我就提捏附近的皮肉,結果當場得到了較理想的保健效果。皮肉的保健,刮痧方法是一個很好的保健方式,而按摩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例如我過去在咬較硬的東西時,常會咬到臉頰內側的皮肉,而在內側產生一粒頗大的皮囊狀的圓血塊,造成不少的困擾。後來我不斷的揪自己的臉頰以去除肌肉內層的堆積物,將外部較痛的皮肉部份捏到不痛時,此後就沒再咬到臉頰內部的皮肉了。於是我體會到揪臉,其實是很好的臉部保養方法,輕輕的捏臉部各處的皮肉,還可以去除臉上贅肉,減少皺紋,大家不妨試試。 綜言之,酸痛經絡保健首先要確定造成酸痛的經絡及主要穴位,同時要考慮是否有阿是穴的存在;此外經筋及皮肉層的保健,也應考量。當酸痛時日較長時,應考量久病入絡的情形,宜擴大保健範圍,將附近所有的骨縫、筋旁的痛點都找出來保健。若透過經絡按摩仍未能達到保健效果,切不可橫加力道,而應去看醫師找出確實的原因加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