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經絡、與健康 (十五)

頭暈
頭暈是一種常見的症狀,常伴隨著目眩,故合稱為暈眩。由於頭暈成因十分複雜,出現這種症狀時,建議先看醫生,以確定病因,若沒檢查出問題,可考慮經絡保健的方式。
 “諸風掉眩,皆屬於肝”,掉眩即暈眩之意,故頭暈基本上可以由肝經來保健。由氣血的角度來看,氣血不足,無法上達頭部時,會產生頭暈現象。若頭暈為暫時性的,代表短期體內肝血不足,常見的原因是近期太過勞累所致。太累會導致肝血不足,使得肝功能失調,肝氣上逆,正如引擎太熱了,火性向上,故有頭暈現象。在第十一單元中曾介紹一個個案,有次讀書會時,有位同事頭暈,這位同事在做事上是屬於全力投入型的,當場推測是太勞累了,導致肝血不足,肝氣上逆,於是按揉兩腳太沖到行間的肝經經絡穴位,以引肝氣下行,他一時想休息,小躺約二十分鐘以後,說好了一半;到讀書會結束時,他說頭暈已經好了。 
對於太過勞累的人,休息是最好的養肝方法,由於太累會導致肝氣上逆,造成不好睡的現象,而不好睡又無法補足肝血,這會造成惡性循環。因此常按揉兩腳太沖到行間的肝經經絡穴位,引肝氣下行,會使人好睡一些,從而能逐步補足肝血,利用經絡養生的方式,將它轉為良性循環時,可緩解頭暈症狀。有一次,一位先生說他經常不好睡,我按他兩腳的太沖到行間的肝經部位後,後來聽他丈母娘說,他當天下午睡了午覺,竟一覺睡到四點,忘了下午的農事,可見太沖、行間等穴的按揉效果,有時是很驚人的。適當休息就是養肝,而按揉肝經穴位,又可使人較容易入睡,故經絡養生對太過勞累的人,是大有助益的。 
情緒是導致肝氣上逆、頭暈的另一個常見狀況。“怒則氣上”,“怒傷肝”,人生氣時會導致肝氣上逆,從而出現頭暈的症狀,這時可先按揉肝經的兩個消氣穴-太沖穴(位於腳上)及陰包穴(位於大腿上),按揉兩腳兩腿上的這二個穴位各一、二分鐘後,應有緩解的功效。肝主疏泄,它能疏泄情志,使怒氣不致過度傷身,但若肝經受堵,疏泄管道受阻時,可能造成疏泄功能失調,從而使人有易怒的傾向。因此,平時多敲肝經,多按揉太沖及陰包穴,具有預防頭暈的作用;當然,如何調節情緒,維持平和的心情,是更根本的養生問題。 
若頭暈為經常性的,代表體內氣血長期不足,這時最需要的仍然是足夠的休息。除了休息之外,保持平和心情、合理的飲食與睡眠、適量的運動等養生之道,對氣血的回升都是十分重要的。氣血不足時的運動方式可量力而為,多散步、走路,也不失為調養的方式。若能加上每天敲膽經(主要敲大腿外側部份),按揉合谷、內關、足三里等穴位,對氣血的補足當有更多的助益。 
頭暈,也可能是其他臟腑有火,例如脾胃有火時,也會造成頭暈現象。有一次,一位老先生說他頭暈目眩,看他年紀雖大,但鄉下人身體仍十分強健,按壓太沖穴,並沒有顯著痛感,顯然不是肝火的問題。看舌苔後,在舌頭中間部位呈現黃苔,顯示脾胃有熱,於是改按脾經大都、隱白、胃經內庭等穴後,他說頭比較不暈了,遠山也看得清晰了。個人的經驗中,在端午節前後,比較會發生脾胃有火引起頭暈的現象,這可能與吃多了較多粽子有關。粽子是糯米做的,糯米性溫,且糯米極為柔粘,較難以消化,故吃多了有些人較容易引起脾胃上火,而引發頭暈現象。 
從經絡的角度而言,頭暈也可能是肩頸部經絡不通所致,使得到達頭部的氣血不足,這時我們可試按風池、肩井、缺盆等穴位,看是否在頸項部附近的經絡有所堵塞,按揉後是否能緩解症狀。 頭暈的可能原因還很多,看醫師是十分必要的。去年,家母頭暈,我幫她做了經絡保健,也由於老人家較不能耐痛,短期保健效果並不顯著,於是我帶她去看中醫。中醫師診斷她是脾胃受邪,為實証,吃藥一段時間後才逐漸痊癒。原因是去年暑假,她兩度隨團到南部旅遊,曾在大熱天下走了一、二個小時的路,回來直叫太熱了,可能就是那次暑邪侵入體內,並深入脾胃臟腑所致。可見人體十分複雜,病也十分繁雜,症狀一旦沒獲得緩解,及時看醫生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