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經絡、與健康 (十四)

                                                                                                    文/詹天賜

肚子不舒服
這裡的肚子不舒服,指的是腸胃部份經常性不舒適的感覺,或悶悶的、脹脹的、或胃口不好等症狀。出現這些症狀時,仍然建議先看醫生,檢查是否有腸胃問題,若是亞健康狀態,就應及時調理。

肚子不舒服的範圍很廣,就經絡觀點而言,可依六腑(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膽)分成六個部位。第一個部位是胃脘區,約當肚臍(神闕穴)以上的胃脘部份;第二個部位是大腸區,約當肚臍這一橫區塊、亦即橫結腸的範圍;第三個部位是小腸區,約當肚臍下方的部位;第四個部位是膀胱區,約當下丹田(肚臍下三寸、關元穴)以下的區塊;第五個部位是三焦區,約在肚臍斜下方的區塊;而第六則為膽區,約在肋骨以下的側面區域。這六個區可以視為六腑對應在肚子的區域。

在經絡保健方面,可先用摩腹或推腹的方法,來疏導該部位的氣滯現象。以推腹為例,胃脘區不舒服時,可以用指腹由上而下輕推胃脘(由鳩尾穴輕推至神闕穴),也可同時推旁邊的胃經(由不容穴推到天樞穴),一次推約二至三分鐘。大腸區不舒服時,可用掌根由肚臍右方推至左方;小腸區不舒服時,可用指腹或掌根由肚臍由上而下推至丹田處;肪胱區不舒服時,則可用掌根由丹田往下輕推至曲骨處。至於三焦區及膽區,則可在不舒適部位,用掌根輕推之。

第二種方法是按揉六腑對應的募穴,胃脘區不舒服按揉中脘穴(鳩尾與神闕的中點),大腸區按揉天樞穴(肚臍旁開二寸),小腸區按揉關元穴(肚臍下三寸),膀胱區按揉中極穴(肚臍下四寸),三焦區按揉石門穴(肚臍下二寸),而膽區則按揉日月穴(胸部第七肋骨間)。若有人可以幫忙,則可以按揉背部對應的俞穴,各區分別按揉胃俞、大腸俞、小腸俞、膀胱俞、三焦俞、膽俞等穴位。

第三種方法是按揉六腑對應的下合穴,胃脘區不舒服按揉足三里穴,大腸區按上巨虛穴,小腸區按揉下巨虛穴(以上三個穴位均在胃經上、小腿處),膀胱區按揉委中穴,三焦區按揉委陽穴(以上二個穴位均在膀胱經上、膕窩處,即膝蓋後方),而膽區則按揉陽陵泉穴(膽經、小腿外側)。就個人經驗,按揉下六合穴較為疼痛,但效果十分的顯著,較不怕痛的,可多按揉這些對應的穴位,通常可以較快速的取得緩解效果。當然,上述三種方法可視情況交互使用,例如胃脘不舒服時,可輕推胃脘、或按揉中脘穴或足三里,均可視緩解情況而定。

引起胃脘部位不舒服的原因很多,可能只是胃本身的問題,這時我們只要先輕推胃脘,由心窩下鳩尾穴推至肚臍約二至三分鐘,再按揉左、右兩腳上的足三里各約二分鐘左右,應該就能得到一些緩解效果。這種情形多半是胃脘部位有氣滯現象,故造成胃脘的不舒服,利用推腹或摩腹,再按揉足三里,可疏解氣滯,故能減輕不舒服的感覺。

若是胃脘部位不舒服,伴隨有胸悶的現象,這時除上述的推腹、按揉足三里以外,還需要進行寬胸和胃的動作,因為胃脘悶脹可能是由於心胸悶脹所引起,故調理重點同時包含了心胸及胃等部位。這時首選的穴位是心包經的內關穴,這個穴位善能疏通淤滯在心胸胃中的氣血,故按揉內關穴約一、二分鐘,常有改善胸悶、胃脘不舒服的效果。當然,心包經手肘到手腕中,由曲澤到大陵等穴位,都有寬胸和胃的功效,在個人經驗中,內關、曲澤這二個穴位的效果較好。只是這二個穴位不太好按,尤其是內關穴,它在心包經上距離手腕二寸的地方,但由於它位在兩筋間的凹陷處,這兩條筋又十分的接近,故按時要用點力,以拇指斜按的方式,配合手腕微向內彎,穴位較能順利按揉到。內關穴也是312經絡保健法三個穴位之一,常按可調理心胸胃的氣血,有很好的保養效果,因此值得花時間學習。使用按摩棒等工具來按摩這個穴位也是不錯的方法,多練習,久了就能得心應手。通常按揉內關穴時,得氣(酸脹感或痛脹感等)傳導的現象較為顯著,主要關鍵不在力道,而在於是否得氣,在標準穴位附近找出最為得氣之處,久而久之,相信就能按好這個穴位。

若是胃腸同時不舒服,推腹或摩腹的範圍可以擴大,以肚臍為中心,先順時針作圓圈式的摩腹,圓圈由小而大,依不舒服的範圍而定。約二至三分鐘(有足夠時間,可再作逆時針的摩腹)後,可推小腿上的胃經,由足三里往下推,經上巨虛到下巨虛,可推約二至三分鐘(個人習慣在每天早上作經絡保養時,常會使用按摩棒推胃經,由足三里推到下巨虛約一分鐘)。然後,再按揉脾經腳上的公孫穴約一分鐘。公孫穴是絡穴,它對下腹部不舒服有較顯著的緩解效果。

若胃脘不舒服,且同時伴有疼痛感時,可能是胃脘有寒,通常是吃多了冰冷的東西,這時可先用掌心擦(來回推)胃脘部約二分鐘,再按揉足三里,以溫胃脘。之後可試按在胃經大腿上的梁丘穴,對胃脘疼痛有較快速的緩解效果。梁丘是胃經的郄穴(各經郄穴是對治急症的穴位),梁丘可用來對治急性胃痛,對一般胃痛亦有不錯的效果,因此試按梁丘穴時,若能得氣(通常為痛感),則可按揉約一分鐘。

胃脘不舒服的成因十分複雜,故建議先看醫生,以確定病因,並及時對治。若是亞健康狀態,就可再考慮其它因素,尤其是情志方面的問題。例如生過氣後吃飯,沒胃口或不消化,導致胃脘不舒服,由於肝能犯脾胃(木克土),可加按肝經消氣穴-太沖穴及陰包穴,以平肝火,而達到舒解的效果。

有一次,去看望一家小型電腦公司的一位老朋友,他的太太說她左側肋骨下不舒服,到診所去檢查沒問題,是標準的亞健康狀態,她覺得不太安心。由於肋骨下對應為膽區,當時我幫她按了陽陵泉,她說減緩不少,但還是有些不舒服,於是我再加按三焦經的支溝穴後,她說舒服很多。於是我建議她有空多按這兩個穴位,後來再見面時,她說她有努力按,但還剩下一點點不舒服,再追問時,她忘了按支溝穴,加按後不舒適感就消除了。陽陵泉與支溝都是對治脅肋部位的穴位,陽陵泉在膽經上,支溝在三焦經上,這二個經絡都是少陽經,對脅肋部位的緩解都有助益。

又有一次,一位師姐說她肚子不舒服,指的部位在肚臍斜下方,也是到診所去檢查沒問題。由於它對應的是三焦區,我就幫她按了腳關節後方的委陽穴(在委中旁,靠外側),也是當場緩解不少。個人的經驗中,當肚子不舒服時,按揉對應的下合穴,常具有當場改善的效果,若能回家自己按揉,效果就更好了。經絡保健主要靠自己,投入一些時間,耐心的按摩,對自己的健康總是有幫助的,這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對生涯規劃而言,值得投入較多的資源(心力與時間),畢竟有了健康的色身,更能走長遠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