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中的大願和藍圖 文/鍾玲
三年多前,2008年2月,我到台南菩提寺來圍爐和過年,來探望老和尚。應該是年初六的清晨,我與幾位比丘尼師在菩提寺外的郊野散步、清談,回到寺中,各自散去。那時老和尚正向教育部申辦一間小型的佛教大學,叫「千佛山佛教研修學院」。
各人散去後,我一個人在知客室外的十八羅漢像前,觀看他們生動的面目,忽然聽見輪軸輕輕壓地的聲音,回頭一看,是老和尚在他的坐騎上施施然而來,就是他那輛機動小三輪車,他微笑著對我說:「看校地去。」
我緊跟在老和尚快馳的三輪車旁邊,繞過大悲殿牆外的一條小路,上有樹木掩映,轉出小路,一片開朗,眼前是無盡的平野和小山丘。路旁一小叢樹包圍著一個小小的水泥屋。我問老和尚,這屋是作什麼用的,他說:「是蓋來作閉關用的,可惜還沒有用過」。他的面容嚴肅。
過了小屋,前面是一片整過的地,樹木都已剷除,一大片黃泥地,約有十個籃球場那麼大。他說:「這就是大學的校址。這裡是蓋教學樓的,學生宿舍在這裡,那兒蓋一幢樓,有一層是給國際佛學研究中心,還有一層是大型的國際會議廳,設備在科技上要最先進的,那兒是圖書館。在各大樓中間,要挖一個人工湖,以湖水調節溫度…」原來老和尚對這間小型大學,心中早有藍圖和定位;它不只是一間培養弘法比丘、比丘尼人才的研究所型大學,而且老和尚想把它發展為一個國際知名的佛法、佛學研究中心。我體會到老和尚的終極大願是要把佛陀的法(即保存在佛經中的佛陀之法)發揚光大,只有藉著這樣一個佛教大學才能把此大願付諸實現,並且要把佛法推行到世界各國去。
老和尚帶我看完校地,就開著他的三輪坐騎,來到護摩壇外的花崗岩窟長城,這座長龍一樣的岩窟是用台灣中部的花崗巨岩砌成的,一兩年來,由於地心吸引力的固位,以及雨水的考驗,那上百塊以水泥縫合的巨岩,都已經密密地黏合了,這裡就是「千佛山石窟」。老和尚說:「這裡將成為觀光旅遊區的一個重點,岩窟中會安放中國各朝各代的佛像、菩薩像。」
窟中很陰涼,老和尚帶我看了一個窟,窟中已放了幾個佛像。出了岩窟,我請教老和尚:「請問為什麼要發展觀光旅遊區呢?」
老和尚說:「是要發展觀光旅遊區。你看岩窟後面那片地,可以蓋一幢觀光旅館。發展觀光區是因為其收入可以用來支持佛教大學,當然千佛山系的各道場也要支持這間佛教大學」。老和尚談到他心中的發展計劃時,面容是安詳的、深慮的。我又問老和尚,岩窟外那些地,那些計劃要蓋觀光旅館、醫院的地,都已經收購了嗎?老和尚說全部都已經收購好了,說你眼睛看得到的地方都已經收購好了。
這令我大大訝異,自從1998年春有機緣認識老和尚,知道他實在非常忙碌,要教導出家、在家弟子,要替信徒解決問題,聽說也要替非人解決問題,還要管理那麼多道場,又要發展新的道場。還要辦大法會,還有要為講經DVD弘法作錄影,我們看得見的、知道的,已經那麼多了,多到不是幾個人能擔當的。而且在我們不知不覺中,老和尚為千佛山系把菩提寺的周邊已擴充到非常大的領域,1972年老和尚晉山時,菩提寺只是山頭一小片地而已。這一切擴充都是為了成立這所以弘法為主的大學。
聽說在老和尚圓寂之前沒有多久,他向佛弟子協會的若崴法師與專責建築的蓮缽法師兩個人,都仔細地交待過未來一定要徹底辦好的事務,其中再三向他們叮嚀的,就是要把大學校舍的興建,如期完成;也要按教育部規定,如期在2013年招收第一批碩士班研究生。希望老和尚護佑大家,堅定大家的意志,完成他的弘法大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