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無疑不禪
禪那是梵語,舊譯作「思惟修」,新譯為「靜慮」,無論新舊譯義,可知「禪那」是一種以智慧去修持的行為;而且,不是一般普通「聰明人」所能成辦的,必須具有冷靜的頭腦,思想中起大疑情,經過智慧的選擇,而行踐履,由體認而頓悟其所「?」之真象。
否則,無疑便無可思維,既不思維,便無可慮了;非如上述,而行其道,祇不過是「靜坐」而已,怎也不得禪悟,不能了生死,無餘涅槃永遠也不能進入。
疑情起,思維動,睿智疏,窮探討,理相應,確知「一塵中含無邊法界真理」;古德云:「疑情與身命共生死」,直心勇猛,向萬仞巖頭,向水邊林下,捏緊拳頭,攪它個天翻地覆,直到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盡大地閉塞塞底,插不進一根頭髮;斯時,不生度量,不起分別,不執不著,渾身上下內外,在宇宙大的疑團中打滾,經時空之鍛鍊,以慧劍刺、挑、斬、劈,驀地,一聲春雷暴響!喏!黃河水道開,急流順河排,此時所悟的,看山仍是山,見水仍是水,山河大地,了了分明,本來自性,湛然清淨;原來菩提不在外,也不在內,更不在中間,卻也未離這「一塵」之內外中間,禪和兄弟!何以不在內外中間,也未離內外中間?疑麼?無妨參它個「無疑不禪」之究竟。
疑情不起,一味執著,是障道的最大因緣;如僧問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
州曰:「無。」通常參這個「無」字者,可分「空、有、斷、常」四種執著,執空者,以為趙州道無,即是空義;認定萬法空,識性空,佛道空,一切皆空,毫無疑情可起。執有者,以為趙州道無,即是以有言無,無中生有,無需起疑,根本沒有疑情在內。執斷者,以為趙州道無即是萬有本空,無一可取,何疑之有!執常者,以為趙州道無,即是真性常存,寂然不動,常有之理,不必多疑。綜上執著者,皆不識「狗子還有佛性也無?」
曰「無」之旨趣,未究竟這「無」之「疑」何在,「情」何處!狗子還有佛性也無?曰「無!」這無字便是敲門瓦,參參看!有疑情便可「靜慮」,無疑便不是禪!
禪通常有三個大前提,面對一個問題第一個要產生懷疑,不可以去絕對的相信,要從問題上面去懷疑,懷疑什麼,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一連串的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