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問:請問師父「因果輪迴」是不是宗教家用來嚇唬人的?
師答:談因果,就關係到講的人對因果是否真正的瞭解;因為,因果問題不只是一因一果而已。比如:「人吃羊,人死為羊。」難道說,人吃羊,死後一定會變成羊嗎?這是說明,人現在所吃的羊(肉),牠曾經可能是個人,現在受業報,變為羊,現在我是個人,我吃牠的肉,牠業報受盡也可能再投胎為人呢!這是一種警惕作用,並不是說,人吃了羊(肉),死後就會變成羊。
又如:過去我作了什麼,現在我就得什麼,請問:過去是以什麼作標準?如果,把過去當作前生的話,那麼,每個現在都會成為過去,所以,過去是沒有定位的。佛法講的無始,是沒有一定的定位,如果說現在我受苦,是前生我作惡,這叫有始,難道你前生就沒有再前生了嗎?難道你這一生都一直在受苦嗎?為什麼有人受苦後會好轉,好轉後又會變壞呢?因為,過去不單只是一個過去,還有無始的過去是無法計算的。
像現在我書讀得很好,難道是因為我前生很聰明嗎?這還要看你今生所下的工夫,家庭的環境、父母的教育影響所及,甚至你的師長、朋友都有密切的關係,並不只是前一生的因素而已。所以,佛法談前世,世是指時間,時間包括了每一分、每一秒,每一時間都會成為過去,未來的也會成為現在。
佛法說:你曾經作的,現在會受;現在作的,未來會受,這只是一因一果的基本理念,還要考慮到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以及業的果報現象:有定業、共業、共不共業等問題。
客問:如果人殺了雞,若來生淪為雞類,牠還會吃一些蟲類,如此,豈非惡性循環下去?
師答:成為畜生道的眾生,本來就是隨業再造業的感報,雖然牠們也有機會顯現佛性。但佛法是對人說的,不是對畜生等眾生說,因為非人之類,沒有修行辦道的智慧之能。
客問:人殺羊,死後不見得為羊,假如人轉為羊,是否前世殺羊,此世才為羊?
師答:人殺羊,死後不一定為羊,如果投胎為羊,也不一定是前世殺了羊。人是依業力而轉,業的種子相應於緣力才能顯現,同樣,道的種子也要相應於緣力才能顯道。如淨土宗的念佛所完成的菩提種子,要能相應於西方極樂世界的彌陀大願,才能往生西方。有人認為往生西方不一定要念阿彌陀佛,念其他的聖號也可。其實不然,因為西方的緣與自己的菩提種子一定要相應,若不相應,即不可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有些人把佛法看得太隨便了,甚至認為淨土法門很簡單,只要念幾聲阿彌陀佛即可往生極樂世界,今人移民還要有足夠的經費,具備許多的條件,才能成為彼國之國民,何況是到西方極樂世界,出離苦空無常的娑婆世界!譬如我們到廚房吃飯,必須鍋裡有飯,有菜,這些飯菜從那裡來?怎能煮成飯菜?所以,很多事情不能以一種概念就認定什麼。因果乃是造什麼因得什麼果,所涉及的理論非常多,如果想多知道一些,最好是多看、多聽、多問、多作接觸。
客問:當生命受威脅或在某種情況下被迫殺生,請問會不會受果報?
師答:經典上記載,有位佛弟子問佛陀:「我曾奉國王的命令從軍殺敵,殺了不少的敵人,但都不是我自願的,這要不要受果報呢?」佛陀回答說:「要受,可是這種報的現象不是個人的報,是屬於共報,就是共同受報。」該弟子又問:「那什麼時侯會顯現這種共報呢?」佛陀舉例說:「就如同一個家庭或區域,遭遇火災或水災,一起遭受到的感報現象,不管是不是自願,都要受報。」由此可見,沒有殺而不受報的說法。雖然不是出於自願的殺人,好像軍人為了保衛國家上戰場殺敵,因為一個國家於人民有恩德,沒有國家、國土,人民無法生存;所以身為國民要維護它,這是應盡的責任,也是義務。可是,從事軍人的工作而殺人,仍要負因果責任。
在此順便提醒大家,在未學佛之前,所做過的什麼行為不必感到恐懼,因為過去所做,你並不知道那不如法。已經學佛了,若為環境所逼,不能不做的話,那果報一定要受,但在做時要起慚愧心!為什麼呢?就是表示自己業障太重,學佛了,還有這麼多身不由己的事要做,自己感到慚愧。如果能起慚愧心,於感報而言會減輕,因為你在造作時並沒有瞋恨心,懷瞋恨心行為所得的果報,與懷慚愧心行為所得的果報,是顯然有差別的,這在經典上有記載。
客問:人死之後,是依念力、還是業力而往生的?投胎是不是依自己的業或習氣?
師答:投胎時所起的那一剎那的念最要緊,當業力發出來是什麼,他就往生什麼,所以往生不一定西方極樂世界,而是依業力轉世投胎。比如有人想到夫妻感情特別好,這一輩子過得很舒服,而起再為夫妻的念。又如果這一生感覺自己做的還不夠,沒有太多把握成就道業,來生希望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能很快完成自己的道業,所以臨終那一剎那所起的最強烈,往往相應往投的機會就大。
例如你是念佛求往生極樂世界,平常就要下工夫修養有關往生西方的道理與方法,活著時都以彌陀淨土為你的修養方法,且在臨命終時能維護正念,當然就憑修養的力量往生極樂世界,這就是修養的道力。但這只是指往生彌陀世界或其它淨土世界,並不是「成就」世界,成就世界是靠修養,肯定他的價值,完成他的結果,如聲聞、菩薩、佛陀。所以,往生並不一定是往極樂世界,比如地獄、畜生、鬼道、天道、人道,都是憑業力往生的。
人最難把握的是在臨命終時的那一剎那,因那時最亂,最作不了主。我們看看,臨死前,環視身邊的人,這個哭號,那個難過,自己再聯想,有愛有恨,便造成放不下、捨不了,種種問題太多了。可見平常的修養,從身口意下手,重點即在使自己能夠作得了主。
客問:是否螞蟻跟人一樣具有佛性,只是人的佛性較易顯現,牠們比較不易顯現?有位老法師曾說過人如果轉到畜生道,將會多分級數,如果變成更低的動物如蒼蠅等,則分的更多更低,有情眾生投胎到畜生道時,那個自我是否就這樣打散,再轉為昆蟲或牛馬等畜牲?
師答:眾生都是依業投胎,非是打散自我後再去投胎。比如人變成豬、牛或羊,其肯定的因果絕不是一隻豬、一頭牛或羊所能表現出來的。如果欠債太多,無力償還,死後可能投胎為牛、豬、羊等動物,即是將己之身體當成還債的媒體,任人割售。其實,人於投胎時的業因是一個,不能打散任何一個依業組成的我,佛法中也絕無此理。譬如蚊子、蒼蠅的壽命只有七、八天,但牠們所遭受的果報,可能與七十天、八十天或七十年、八十年的苦是相同的業報現象,以生死而言,是一次分段的生死過程。又例如:人從出生到死為止、或是狗從出生到死、或是今生為人、下一生為狗、再一生又為人,這一段段的生死過程叫做分段生死。人在分段生死的過程中,各式各樣的因因果果都會於緣熟之時發出感報,所以受報是依業的種因而受報,生死是依於業的力量而轉世投胎。
因此,業與生命,業與因果,不能混淆,即因果報應與分段生死是兩回事。因為,一個人於一生當中要承受太多的業報,無始以來,曾經造作的太多了。舉凡業感,如受報為人,就在人道中承受不同的因果,如果投胎為畜牲,不管是貓或是狗,便得承受貓或狗的因果感報;同時,要瞭解,畜生之報,貓不一定抓老鼠,狗也不一定吃屎,因為所受感報現象不是生活現象。有許多人對待寵物簡直比人還好,這是一種業感的行為,關係到彼此有著因果牽連難捨的因緣。其實,人與寵物之間是一些債務問題,所以不能太過於寵愛,那會牽業難了。如果,太過於寵愛動物,很可能自己臨命終時,因為寵物而使自己的情識生起貪戀,而與彼畜生投向同類道。
客問:修十善業,來生將會投往天道,有何方法仍然可以留在人道?
師答:舉凡所作的一切功德,悉皆能捨,亦即作普回向,於本身而言,無有絲毫執著。回向即是捨,而捨的最後即是利益,普回向即是「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法界有情眾,皆共成佛道。」
客問:如果來世想當醫生,應該如何修行?
師答:首要條件先要保住人身,皈依三寶又能受持五戒,即可不失人身。如果,現在已種下醫生的種子,而且又能完成來生為人的條件;那麼來生為人時,有任何關係到醫生種子的外緣時,就會引發自己去學醫。
客問:請問師父,依人道而言,如何才能出離六道、超出三界?
師答:學佛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出離六道、超出三界,如果以人的範圍,要出離六道、超出三界,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為功德做得太多,可能往生天道;以一個正常人而言,生活過得平穩踏實,下輩子為人的機會很大,如果不去做一些惡行的話,就不致於淪入下三塗。如何去突破人的範圍?要有許多的道理、方法,因為,在人的世界裡,比較容易偏重於功德,在修養方面下的工夫並不大。經典上常提到:布施、供養只是一種功德,將來所享受的是福報,只有修行辦道才能了生脫死。真正要脫離六道、超出三界,就必須把握人生,修學佛法,於生要能明了、於死才得解脫;這解脫是從人的種種因因果果上求解脫,才能談得上究竟解脫。如果,不從人的種種因因果果上求解脫,而只求死的解決,那叫「了脫生死」,而不是「了生脫死」。
「了脫生死」跟「了生脫死」是截然不同的,「了脫生死」只是一個生命的結束,而「了生脫死」則是於活著的時候,已不會隨著業的緣境而轉,隨業造業,而是雖隨業,但在業裡還能顯現道,具有隨緣不變的修養。於整個中陰身的生命過程中,都能處在覺悟的狀況之下,當然對未來的「生」就能掌握,這是於生能了,於死獲解脫。在學佛這條路上,一定要找出個究竟的道理、方法來,當然這還要看個人的根基、興趣,以及配合他的環境和條件,學佛是一輩子的事,必須能夠找出自己喜歡什麼,而且適合什麼才好。熏習佛法,可以慢慢去發現、去把握,然後盡形壽投入,一門深入,自然就能出離生死。
客問:請問師父成佛是在人道,但眾生要如何度盡呢?
師答:這個問題實在太大了,釋迦牟尼佛都做不到,何故呢?如果世界上的人能夠度盡的話,釋迦牟尼佛早就度完了,輪不到我們。為什麼說度不盡呢?好比信佛教(姑且不談其他宗教),甚至所有的人都出家了,出家並不見得人人都能成佛、成菩薩,為什麼呢?處在這娑婆世界,面對所謂五欲、八風的問題,如果自己不能慢慢修養而清淨的話,就不可能成道,即使佛陀也度不了你。
所以,釋迦牟尼佛說:佛度眾生,並不是真正去度眾生,而是提出許多道理、方法告訴眾生,如何去面對這個世界的人與事,加以比較、選擇;如果,自作孽的話,佛也沒有辦法。可見,能不能得度還是在自己,而佛度有緣人,是什麼人呢?即是能覺悟的人,誰覺悟呢?自己,千萬不能說,我跟佛沒有緣,我就不能覺悟,因為,眾生皆有佛性。如果知道眾生皆有佛性,但是自己不去發揮,當然佛也度不了你;如果,我們能把這覺悟的本能完全發揮出來,那麼人人都能得度。
至於如何度盡呢?那是不可能的事。釋迦牟尼佛從來不提的話,我們就不要從聽聞所得來的,跟自己過不去。四弘誓願裡說:「眾生無邊誓願度」,絕不是說,眾生無邊要度盡。
客問:菩薩要如何知道寄報受盡了?
師答:菩薩寄報是寄當生父母之報,如生、養、育,這都是業因業果,基於菩薩乘願再來之前,諸業已盡,為了再來這世界接引眾生,仍須顯眾生相,如果不顯眾生相,那他所顯的是屬於化身菩薩,就不能說是乘願再來了。
乘願再來是指無論是佛或菩薩一定要顯眾生相,如釋迦牟尼佛,也要經過父母,他也有寄報,因此,佛陀成道之後,首先到天道度他母親,就是回報母親的生育之恩。而後,佛陀到處遊化,講經說法,父親生病了,同樣回去照顧父親的湯藥,到最後父親過世了,他把所有的功德,都回向給他的父親,這都是一種回報的方式。因此,以寄報來講,他不會隨業而轉;但凡夫眾生受果報的話,往往是隨報而再造。
客問:六道中有餓鬼道,是不是相對的有神?
師答:神有天神與鬼神之分,天道中天神佔的比例很大;但也有不是神的,例如只是貪圖福報,而無丁點菩提種子;若是天神,必都是佛教的護法。鬼神則是隸屬鬼道,鬼也有善惡之分,並非全都是惡的,可是鬼道卻全是餓鬼,因為要吃沒得吃,有吃又吃不下(如咽喉細如針,或食物變成炭火),所以說鬼道眾生很苦。下三道的畜生即是傍生類,也就是依傍人類而生,如飛禽走獸等。鬼道眾生雖有善惡之分,但同樣都要受重報;地獄眾生則依於不同的地獄,而承受各種不同的因果感報,鬼道與地獄道的眾生都同屬於鬼類,只是鬼道的眾生,不像地獄道的眾生要承受各種不同的果報,故屬另外一道。何以鬼道中有惡鬼、還有善鬼呢?此即因為臨命終時緣力之故,譬如某人於臨終時見到他所憎惡的人,引發其憤怒、反感、恨意,因為這種外緣,以致被牽引到鬼道。依其業,本應往生人道,緣牽之故,引其入了鬼道,因而成為善鬼;其他隨業力墮入鬼道的,大部分都是惡類。
客問:佛教是否強調佛而否定神?
師答:沒有這種說法,佛教不只說神說鬼,還談天龍八部及人、非人等,幾乎是包羅萬象。佛陀從來不否定這些,但不否定,並不表示他就接受。佛陀從來不否定其他教派,或是任何的人物;他只是介紹自己所證得的,把自己的道理、方法介紹給別人,如佛度婆羅門外道,從不否定對方,肯定自己,在經典中幾乎都是如此的。
客問:以輪迴而言,為什麼我們投胎總出不了地球,而別的眾生卻能投到這裡來?
師答:這種循環現象是以世界而言,但不只講地球,否則未免把佛法看得太小。佛法是說這世間的輪迴現象,以眾生(包括人)而言,每一個體死後有五種趣向,六類眾生當中的阿修羅,在五趣中皆有。比如父學醫,母從教,其兒女從事醫或教的機會也較大,因為父母影響力大,輪迴之現象亦然,依你時、空中影響力最大的,往趣那個方向也就最快。
客問:阿修羅以功德而說,為什麼最醜、最惡劣?
師答:通常阿修羅的成分,所表現的非常醜惡,不是樣子醜惡,而是瞋恨之心不同於蛇蠍,蛇蠍要直接咬人使人受苦,而阿修羅的瞋恨之心,可以讓人見聞就會害怕,會令人受不了而造成恐怖,所以說阿修羅是最惡劣、最醜惡的,不在於他的樣子,而在於他的表現。修行講究要戒而不犯,要定而不亂,還要修智慧,為什麼?因為人總離不開貪瞋癡,而瞋得過度,成阿修羅的機會越大。
客問:這世上可有外星人?
師答:佛法談: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人所處的世界有,其他的世界也會有,反之亦然,但因緣所生的法相不同。至少依人類而言,有些蒙古症、連體嬰......等不同於正常的,往往根基淺,業障重,能學佛的機會不多,當然不易達覺悟之目的。佛法是以人為對象,究竟指什麼樣的人?至少釋迦牟尼佛仍以我們這類的人為中心點。
客問:經典上說造什麼因得什麼果,而形成靈魂輪迴,如果五千多年前人口假定只有一億的話,而目前人口有四十多億,那麼這些人口是從那裡來的呢?
師答:佛法談的是因果,不談靈魂,佛法說人,都有一個「我」,至於人是怎麼形成的呢?是業--業是任何的行為所完成的結果,行為是因,所完成的就是果,這樣加起來就是業。
人就是由許多因因果果加起來的業所完成的,不一定只有人才會輪迴,六道眾生都會輪迴,輪迴是依業而輪迴,業有善有惡,善業是享福,惡業是受苦。眾生都有一個「我」,人有人的「我」,畜生有畜生的「我」,其他眾生也都有各自不同的「我」,因為有「我」造作成業才會輪迴。
至於輪迴一事,人死後不一定再轉生為人,狗死後也不一定再成為狗。佛法的六道輪迴有五種不同的眾生--天、人、畜生、餓鬼、地獄,阿修羅是五道眾生都有的。以人而言,是苦、樂兼具的眾生,而下三塗的眾生,則只有苦沒有樂;因為業有善有惡,感報所得的結果就有苦有樂。
以前,人沒有那麼多,現在,人反而越來越多,原因何在呢?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種現象,目前有很多的野生動物包括飛禽、走獸,為什麼愈來愈少,甚至絕跡?而這些動物究竟往那裡去?牠們原來都是業障很重的動物,因為已經承受了很多的苦,表示業已經消除了很多,輪迴到人道來,而這些人並不是過去就在人道,因為娑婆世界有六道,五種不同的眾生在互相輪轉。所以,我們對業的差別、因果的認識,要有所瞭解。前世是人,來世不一定轉生再為人,輪迴是依於業的成分,確定其個體投胎的道路。
客問:請問一般家庭的庭院能不能種榕樹?
師答:一般家庭為什麼不適合種榕樹?是因為榕樹的樹根又粗又長,地下的樹根可達兩、三公頃面積之廣,而一般家庭建築的地基有限,樹根生長易將地基毀損。
其次是榕樹長得比較茂密,往往中陰身、鬼類眾生最喜歡依附在茂密、靠近煙火的樹木上,而鬼類中餓鬼居多,雖然他們不能吃,可是聞到煙火味,就可以滿足食欲的習氣。
所以,一般家庭不太適合種榕樹,一是因為樹根的破壞力大,另一方面是避免得罪依附於樹上的中陰身而引起麻煩。比方一旦樹木長得太濃密,擋住了陽光,便將樹枝砍掉或大事修剪,這就等於把它們的房子拆了,中陰身自然就不歡喜了。
客問:法會普度過的東西,適不適合人吃?
師答:有人說普度的東西比較容易壞,大概都是鬼吃過的,事實上東西並沒有減少,那為什麼普度的東西容易壞呢?通常普度的食物,都擺在空敞的地方,空氣最流通,尤其是七月的普度,正逢夏季最熱之時,食物擺在那裡,又是太陽曬,又是風吹,細菌又多,食物擺在那裡,自然容易變味了,其實並不是鬼吃過了。
依鬼道的眾生言,大部分是餓鬼最多,通常餓鬼之咽喉,就像針孔一樣,雖然看到食物,能聞一聞就很不錯了,想吃,是吃不下的,這是一個問題。再者鬼類所謂吃,只是一種習氣,並不是真正吃什麼。如同有人說供佛的東西,吃了會平安,其實泥塑木雕的佛,怎會吃東西?供佛只是一份心意,通常在經典上談到,供佛是用香花水果;即使供再多吃的東西,最後還不是人吃?至於為什麼供佛要供香花水果?如果在一個環境裡,點上一些好香,插一些花,在氣氛上就感覺很舒暢。像千佛山的寺院,殿前都少不了有個水池,許多人感覺很奇怪,其實水是調節空氣最好的自然物質。
為什麼平常我們不贊成拜神用什麼三牲、酒的?你們想想看,這跟人吃的不是一樣嗎?其實過去農業社會初一、十五或初二、十六要拜拜,還不是為了自己要吃,找個理由吃才能心安理得。以前生活比較艱苦,如果平常都吃那麼好,人家可能會說,你看他們多不節省,一天到晚都是吃魚吃肉的;以現在來說,很多小孩看到魚肉都不喜歡,甚至討厭吃,因為吃膩了。所以,時代環境背景的不同,影響了我們人對食物的選擇。
客問:靈感與感應可有差別?佛教講通靈嗎?又何謂五神通?
師答:佛法不強調神通、感應,它講的是道理、方法,告訴你怎樣心平氣和、提起正念、發揮智慧。只是在神通、感應上打轉,沒有它你也就作不了主了,佛陀從不贊成這些,但也不反對,畢竟世間有各式各樣的人與事,只能說佛陀並不鼓勵人們追求這些。
佛教也不講通靈,所謂的五神通並不是通靈。神通中所言的「天足通」,依於聲聞及菩薩則有不同的詮釋,如以聲聞乘的境界則可以空中飛行;如以菩薩的境界則表示具足了天道的福德因緣。天眼通一般而言有法眼、慧眼及佛眼。他心通乃是智慧到達了某種境界,別人不須講出什麼就知道了,或是剛講一些什麼即馬上知道,此是智慧圓融的境地。中國佛教講究菩薩乘;而南傳佛教則屬聲聞乘,如:泰國、緬甸等地。
客問:修行者有沒有神通的存在?
師答:一個有神通的人,絕不會告訴你他有神通。如此,你就可以用相反的方式去看,就知道經常說自己有神通的人,他的問題很大。因為佛法中說,如果我講出來而你不能相信的,對你而言就是妄語,學佛的人不可以妄語。即使他有神通,就要做給別人看,如果不做給別人看就是妄語。但是,神通表現出來,做給別人看就是迷惑眾生,因為所講的不是道理。例如自稱有天眼通,看到在某個地方如何如何;但是,看到了又怎麼樣?於生死無關,與道根本不相應,所以還是妄語。因此,凡是有修養的修行者,一旦表現了神通,第二天你就看不見他了,他不是離開了這個地方,就是捨報了;可見神通不是隨便展現的。
客問:請問師父,我有一位朋友,他有一房子要賣,賣了很久,一直賣不出去,最近請示一通靈人,對方說此屋有五員天兵看守不讓他賣,不知師父您的看法如何?
師答:他只有天兵還比較好辦,如果有天將還真麻煩!所以我常說:什麼看風水、通靈,看風水地理的,不可信,我並不是否定他們,我只是強調一個問題,如果他真那麼能幹,為什麼他還靠這些過日子?真正通靈的話,簽六合彩早就發財了,是不是如此?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問題?這不是開玩笑,既然是通靈,六合彩最高獎是兩億,他每次都可得兩億,通靈嘛,所以我們不要用這種方式去面對問題。房子賣不出去,一定要瞭解,現在連建築公司、房屋仲介公司生意都一落千丈(八十三年十二月),現在空屋現象--不管是住的、辦公的到處都是,這跟什麼天兵鬼神沒有關係,問題是現在房子根本就不好賣。我講一句半開玩笑的話,現在好賣的是廟。假使我不幹了,馬上就有人可以來,而房屋生意可說是落到谷底的谷底;尤其最近政府宣佈,要廣泛地蓋國民住宅--一坪六萬,而且在某個價位的還可以貸款多少,現在大家都在觀望,想買房子的人也在等,所以很多的房子,的確很不好賣。
客問:請問師父什麼是幽冥戒?動物死了可不可以受幽冥戒?
師答:幽冥戒如果以世俗人的看法,即是為陰間的人授戒。佛法上不這麼說,佛法說幽冥世界,是依於人類肉眼所不能看得見的世界而說的,人能看得見的世界是屬於光亮的。陰的世界、陽的世界是世俗人的說法;佛法說幽冥是指人所看不見、聽不見的世界。
通常授予幽冥戒的眾生有兩類--一是中陰身,不論任何有情眾生,人或動物,如飛禽走獸、蚊蟻昆蟲等,死了以後,在沒有投胎之前這段時限內稱中陰身:還有一類是鬼道眾生,則是投入鬼道的有情眾生;動物死了,也有投入鬼道的。通常授予幽冥戒是針對這兩類眾生說。所以說,動物死了,還要看是不是屬於這兩類(也可能投往別道)。是這兩類才可受幽冥戒。
幽冥戒的授予是有時間性的,不是隨便授予。大致說來,放燄口時普度普施,或者作大水陸,或者開大戒(包括出家、在家眾的傳戒法會)時,通常在上述這些時間內,以功德作無遮普施,才授予幽冥世界眾生的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