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與出家學佛之異同

客問:在家做一個佛教徒,學佛是否一定要剃度出家?

師答:在家學佛比出家學佛要愉快、輕鬆、灑脫、自在多了,不一定非出家不可。畢竟臺灣人口那麼多,出家的還是少數,再說一句不好聽的話,多少人表面出家了,他的心根本不知道出家為何物。

客問:假如我想出家,但周遭的人都反對,要怎樣做才能更圓滿?父親、母親能夠更歡喜?擔心道心不夠堅固,常常會顛倒,因緣似乎不夠,不知道該怎麼辦?

師答:這點跟因緣沒有關係,如果出家其他人反對,這不是問題,父親母親雖然不是百分之一百贊同你,至少他們不會那麼激烈的反對。還要考量你的父親母親,有沒有人照顧?如果沒有人照顧,要靠你照顧,最好就不要出家,如果想出家,講得殘忍一點,等父母過世了再說。

客問:受了在家戒,如犯了戒,往後可否出家?

師答:受了在家戒,如果犯了戒,以後可不可以出家?你們說呢?這跟出家有什麼關係?如果你連在家戒都沒有受過,有沒有犯戒呢?實在很難說的,這跟出家沒有關係,不要混為一談。至於受了在家戒,犯了戒怎麼辦?倒可以告訴你,如果做不到,就不要再受戒了,因為你的「戒」已經不存在了;如果你還想維護,只有一個辦法--再去受戒。

客問:請問如果想在師父門下出家,有何條件?出家後有什麼功課?懇請開示。

師答:這題目最好去問跟我出家的人,因為他們親身體驗了,有什麼條件?有什麼功課?這事若由我講出來都是好的,不會是壞的,那怎麼辦?所以,你要去問跟我出家的人,由他們講出來,才是最可信的,他會把他的感受和經驗告訴你。

客問:為什麼在家弟子受五戒在手臂上燒香珠,而出家眾受戒則燃頭頂?

師答:人最珍貴的是身體,以手臂而言是萬能的,頭頂則代表智慧,最珍貴之處。燃臂、燃頭是以一分心意供養佛,一般人說出家人點「戒疤」是錯謬的說法,戒成疤不就完了此是「香疤」,燃頭供佛留下的記號。而燃臂也不只在家受五戒、菩薩戒才燃,出家人平常也會這麼做,是一分心意,此外還有燃指供佛。

客問:僧伽是否即指僧人?

師答:對僧伽兩字,千萬不要把它純粹當成出家人,必須是出家以後,他能依佛陀的規定做個出家人,而且要三人或四人以上,住在一起修行辦道、辦佛事。辦佛事不只是誦經、拜懺,辦佛事是代佛宣法、建立伽藍。建立伽藍絕不是蓋個廟就叫伽藍,建立伽藍是把古老的、已有的或者敗壞的做得更好,是這樣的意思。

客問:我目前修淨土法門,但有心想出家,如果我出家了,可能選擇修學其他的法門,這是否違背當初的發願,犯妄語戒?如不能出家,當初有出家的念頭,是否影響修淨土的信願行?

師答:佛法中沒有那麼多的要求,學些什麼都不是願力的問題,而往生西方淨土這才是你的願。這跟出家以後,改變法門並沒有關係。

佛法說發願,是發你現在能做的願,現在並不是永遠停滯的;另一時間,又有另一個現在,所以現在的身分立場改變,願力不相同了,是不會造成妄語的,這與出家、不出家、修淨土法門,完全不受影響。這只是在環境上,於願力上有所分別,怎樣做比較適合自己,才是正當的選擇。

客問:當父母年老力衰時,若父母極力反對仍出家,是否為不孝?

師答:必須把握一個觀念,有很多人出了家忘了家,那是錯誤的觀念,即使釋迦牟尼佛成佛了,首先到天道度他母親,而後父親生病了,煮藥侍奉,父親死了,為其抬棺。可想而知,父母年紀大了,身體不好,要考慮有沒有兄弟姐妹照顧,如果沒有,戒律有規定,獨生子或獨生女要出家的話,必須父母許可,父母不許可,根本不能出家。如有兄弟姐妹,但父母年紀大,身體不好,父母又堅決反對,自己要好好的考慮。

客問:於學佛者的立場,怎樣去看結婚與不結婚問題?

師答:學佛有兩種身分,出家和在家。在戒律上,出家的基本戒第三條是不淫,在家的第三條戒是不邪淫,如果知道了這個,問題差不多可以解決了。在家可以娶妻,行正常的夫妻關係,除了這以外的叫邪淫,於戒律是不允許的,以出家人來講,在戒律上要求是根本不可以,在家只要不邪淫,不超越本分,如超越就錯了。學佛之所以有戒律,而且有在家、出家的不同,是配合個人環境的不同。譬如出家人要為人天的師範,當然要求就多;在家學佛止於解決生死輪迴的問題,只要能解決自己的問題就可以了,所以,要求上有很多方便。常有人問我,如果這樣會不會妨礙道業,說得認真點,即使是夫妻,如果過度也是邪淫,這是以律法來講,因貪欲之故。學佛是要清淨身口意,清淨有各種不同的方法,依戒律的要求就是如法,違背戒律就不如法,這是學佛必具的態度,否則佛教要戒律做什麼?

客問:在家居士有沒有成就圓滿正覺的可能?

師答:百分之百可以,可是需要如法依教才行,如果不如法、不依教,即使出家也不行。所謂如法依教,是要如佛陀所說的法,要依於佛陀所教,亦即遵照佛陀所說之教示行持,就可以達到佛所說的結果。

客問:出家與在家,所修的法有何差別?

師答:法完全一樣,只是戒律不同。

 

 

 

 

客問:在家學佛,是否一定要修學淨土? 師答:佛說的八萬四千法門都可以修學,並非一定要選擇淨土。但是,所修的法門,應視其本身的興趣,以及適合自己所具備的條件。因此,初學佛者,最好先對佛法有了概念之後,再選擇一門深入,這才是正確的學佛方法。切莫一開始即投入某一法門,等到發現志趣不合時,已經浪費了許多時間。所謂法無高下,相應者是;不管修學何種法門,最主要的目的是在幫助我們收攝及維護身、口、意。如果想要達到了生脫死的理想目標,仍有其道理方法,譬如念佛法門,只不過是八萬四千法門之一。假使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必須力行阿彌陀佛所提出的條件方法,而稱念其名號,不過是往生的條件之一。

 

 

客問:如果在家學佛的人,修行到一個很高之境,是不是也應出家?

師答:我以前曾經講過,如果在家要想即身成佛的話,一定要出家。這是什麼道理呢?因為成佛有幾個基本的條件。第一、要完全斷肉食,成菩薩尚且要完全斷肉食,何況成佛。第二、必須給自己時間,在寂靜、清淨的地方(指僧伽住地--伽藍或蘭若)從事修養。第三、必須讓自己有苦行的經歷與體驗,這點在家很難辦到。

如果只是學佛或求往生西方,打算將來到了極樂世界,再去修行,或者這一生於業未能淨盡,要來生再修,倒也無可厚非。但如果到達某種境界,而自己又想即身成佛的話,就必須一切都要捨,連自我的命都要能捨,如果還珍惜這個命,那是不行的,因捨不得鍛鍊。所以,在家成佛,是很難的事,因為最起碼,你還要為你的生活,為你的責任以及你的權利義務去履行付出。

客問:出家苦行不易,能否有別的方法讓眾生廣受法益?

師答:首先要知道,在家不學出家法;苦行是為了幫助出家眾磨鍊心性的,出家人不容許擁有自我,尤其是發宏願為普度眾生的「法師」必須如此,倘若一般出家人但求了生脫死,則入涅槃境界就可以了!

在家學佛是要把自身問題解決,難免保有自我,不須像出家人那樣地修學苦行;若為提昇修學境界,除了皈依三寶外,可依個人之環境、能力受持五戒、菩薩戒。但受了五戒、菩薩戒就必須依教如法。

客問:出家人是佛教的骨架,在家人是佛教的皮肉;如此,在家人可以講經嗎?

師答:出家人不是佛教的骨架,在家人也不是皮肉,經典中沒有這種說法。可以說在家是外護,出家是內護;護是保護、維護之意。出家是內護,意即護如來家業,所謂如來家業即是佛陀所遺留下來的遺教,也就是法。何謂外護?如果要使佛法能夠發揚光大,必須要有出家人作為專業人員,全心投入;如此,也就沒有時間賺取生活之所需,是故在物質上須得在家眾做外護。外護不是去護那個法,而是護持出家人,讓他們專心修學,於生活上毋須顧慮,不虞匱乏,這就等於護法,兩者都是;一是內護,一是外護。

至於講經,所有的經佛陀都已講完了,輪不到我們。說法則是出家人的事,因為佛陀入滅之前,強調依法不依人,因此法一定要有專業者弘傳,而出家弟子必須荷擔如來家業,以弘揚佛陀之教法;至於在家,有接引的條件與義務,可是沒有度人的機緣與能力。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同是在家人,一樣的有父母妻小,不容易使人信服,容易使人懷疑你是否真的懂那麼多!此其一;第二,對方會認為既然彼此相同,為什麼要供養你,甚至會以為那是在幫你養父母妻小,形成所謂的反彈作用。因此,在家居士只能接引他人學佛,但不能夠度人,度是助人由迷轉覺,引導介紹他人學佛,這是接引,在家居士皆可為之。弘法利生則是出家人的事業,因為他們是此中的專業人員,何況彼此的戒法有別,身分自然也就不同!

客問:在家居士如果有吃長素和持戒,好好的修行可以超出三界嗎?

師答:這樣講太籠統了,吃長素不是修行,因為素食、肉食對你的法身並沒有影響,持戒是維護自己的色身以及道德,也可以說是莊嚴色身,如果只是持戒持得很好,不去修行的話,最多到天道去,不可能出三界。那好好的修行,修什麼?這才是一個要緊的問題,所謂修行,是「修身口意的行為」,身體的行為、言語的行為、意念的行為,有了偏差就去修正它,不好的慢慢修正成為好的,稱修行,此種行為是依於佛陀的道理方法,久而久之慢慢會成為一種修養,這是須建立起的一個知見。

客問:對八敬法有何看法?

師答:這應該是出家人問的問題,如果是在家問的問題,我沒有意見,出家法是不能隨便講,為什麼不能隨便講?因為在家人知道出家法,你知道愈多,口業就會愈多,為什麼呢?本來有些不如意的,如果不懂,你就不會講出家人應該怎麼樣、不該怎麼樣,你知道愈多,挑剔就愈多,盡看人家的缺點,所以說出家法不要對在家人說。

客問:在公家機關退休以後,現在大概六十歲,想出家,適不適合出家?

師答:這個問題應該問我們裡面已經出家的,為什麼呢?其實真正要問的是你自己,沒有什麼適合、不適合,而是頭一個先要想到出家幹什麼?做一個出家人,我曾經講過有三種身分,只要做到一種,都可以出家。

第一種是老老實實待在廟裡面做個出家人,盡自己的本分。因為寺院裡面,都有些個人應該做的事,有一定的功課,一定要求的規矩法則,再來就是盡一份心,如果你還會去修行辦道的話,雖然不一定會比別人成就高,做最壞的打算,來生一定到天道。何況我們曉得菩薩,只要你發起歡喜心去學佛,就是初地菩薩,沒什麼了不起的,為什麼常常有很多出家人對在家人都稱各位菩薩?有很多人就會害怕,覺得不敢當,為什麼不敢當?生起歡喜心就是初地菩薩了,可是話又說回來,初地到四地是一個變化位,四地之前,說不定來個火燒功德林,什麼地也沒有了,所以,要把握一些觀念。

第二種就是好好的把戒定慧三學融會貫通,準備弘法利生做法師,這是一條路。

第三種做個隨緣化度的人,可是這比做法師還難,隨緣化度,首先本身在佛法的基礎上面,要能夠很穩固,否則的話,不是你去度別人,而是別人把你度跑了,很多出家人常常出家以後,被別人度跑了,隨緣化度的境界比做法師還難。

因此,有三條路,一是老老實實做出家人待在廟裡面;一是準備做法師,普度眾生;再者就是隨緣化度。隨緣化度,你想,前面兩個做到了,隨緣化度可能有機會,還不一定能完全做得很好。佛教裡面有一個標誌--蓮花,蓮花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為什麼?蓮花要出污泥才不染,對不對?要離開那個污泥才不染,真正一個學佛的人,應該像蓮藕埋在污泥裡面,表面好像染了,但他的內心卻是乾乾淨淨的,做蓮花,如果說蓮花開出來,一剎那時間就謝了,就算蓮子還可以吃,但那個心更苦,蓮藕呢?我們講這個世界是五濁惡世,是個骯髒的世界,而你只是像蓮花一樣沒有用,你能夠像蓮藕一樣,那才是真正的有用處,所以說不要學蓮花,要學蓮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