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皈
三皈,是皈依佛、法、僧三寶;除非我們不信佛,信佛一定要皈依三寶;因為皈依三寶,是進入佛門的起步,是學佛必須遵守的基本原則。
什麼是皈依三寶呢?照字面上來講,皈依是皈投,也就是追隨的意思;依是依靠,有親近的涵意。那追隨、親近是為了什麼呢?簡單的說是為了學習,三寶指的是佛、法、僧三寶,以梵語來說我們先解釋一下,梵語就是古時候的印度話,「佛」呢?是中文裏的簡稱,佛陀原來的梵語是叫作「Buddha」,在這裏所說的佛陀是距今二千多年前,以太子身出生於古印度地區,出家修行成道的本師釋迦牟尼佛。
那麼「法」又是什麼呢?法,是中文所翻譯的名詞,梵語的說法叫作達摩,是佛陀住世四十九年所說的道理與方法,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三藏十二部八千多卷的法典。「僧」呢?在梵語的說法叫作「僧伽」,是佛陀所建立起來的出家僧團,那麼皈依三寶是皈依佛、法、僧三寶;追隨依靠佛陀我們可以理解,佛陀在世的時候,我們可以追隨親近佛陀,但是佛陀已經入涅槃不在人世了,我們又如何去追隨親近呢?
雖然佛陀已經入涅槃了,但是還留有八千多卷的法典,可以讓我們來學習。實事上依於在家居士的環境與時間,面對這麼多的法典,要獨自的學習那真的是不知道從那裏下手?所以皈依佛與法還不夠,還需要皈依僧,就是皈依出家人。佛教的出家人,以現在的名詞來說,就是佛法的專業從事人員,可以代表著佛陀宣揚佛法,所以可以去親近他們,追隨學習。
不過,我們學習那麼多的道理方法要做什麼呢?學習佛陀的道理方法,可以了卻我們的生死大事;於生,如果可以徹底的明了,自然就可以解脫死,了生而脫死,就可以永斷死生、生死不息的輪迴。在這裏還要強調一點,皈依佛與法是皈依本師釋迦牟尼佛,與釋迦牟尼佛所說的道理還有方法,因為我們是生活在娑婆世界,只有娑婆世界的教主—釋迦牟尼佛,所說的道理方法才是適合於我們這個世界的。
不過,有一個錯誤的觀念要提醒大家,就是皈依僧;平常我們常聽說皈依某某師父,或者是皈依了幾位師父這樣的說法,其實皈依僧,舉凡佛教的出家師父都是可以追隨親近的,並沒有限定是那一位。常常親近某位師父,是依止於某位師父或某師父是我的依止師,這樣子的說法是比較恰當的。
也有人說,只要心好不要去做壞事,多行善事就好了,不一定要皈依三寶。可是多行善事,只是個行善的人,並不是修行的人啊!福報再大,也只是往生天道享受樂的果報而已,等到福報盡了,還是擺脫不了死生、生死的輪迴。皈依三寶以後,成為名正言順的佛弟子,學習五戒,自然來生就不會墮入三惡道,可以再成為人。那皈依三寶以後,要做些什麼呢?每天需要自行作一次三皈依,提醒自己是個佛弟子,要皈依三寶、要學習佛法,將佛法融入日常生活當中,展現佛法的饒益功德,才算是真正的佛弟子。
所以一日不作皈依即一日失去皈依,這一點是需要加以留意的,也就是說皈依三寶,並不是就獲得一道護身符,可以高枕無憂了,這只是學習佛法的開始而已。皈依三寶也並不只限於在家的信眾,就是出家的師父也不例外,以佛陀為榜樣學習佛陀所說的道理與方法,親近學有成就的高僧大德,一輩子不斷的這樣去做,這是不論在家或出家的修行者,這輩子最大的事業。
皈依三寶,藉由授皈依的師父講解五戒,試著去學五戒,一步一步的提昇自己,把不好的改變為好的,好的讓它更好,最後連好的也不去執著了。明了生的種種,那死也就不成為問題了。了其生而脫其死,這樣於皈依三寶才算是圓滿的功德,以上就是皈依三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