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家跟老和尚的緣
訪邱祐旭居士.採訪組
一、邱老師對老和尚的感恩
我的眼光搜尋著,彷彿要走向他,那是香花供養法會後,老和尚坐在大客廳接受大家的供養,我刻意排在最後等著供養老和尚,希望藉此機會能夠多一點時間與老和尚相處,進而跟他講一點點話,我先讓就讀小一的兒子柏晨先行供養,輪到我供養時,我就跟老和尚說:「師父!我在夢中見過您。」然後頂禮完畢轉頭離開了,過一會兒有義工人員,因為從來沒看過我,好奇的問:「這位居士請問你跟老和尚是什因緣,怎麼你供養完後老和尚還特別回頭看你?你是否有跟老和尚談過話,老和尚跟你講了什麼?」
其實這是我第一次來菩提寺,剛進千佛山,從此之後每週日就載著全家,從高雄來上菩提寺的佛學班,因為深感人的心路歷程就是要慢慢地提昇,按部就班的累積才有資糧。本來以為老和尚會活到一百多歲,誰知道之後三年不到,他老人家就離開我們了。雖然親近老和尚只有短短的時間,卻是如此的刻骨銘心,彷彿認識老和尚不是這一世的事。記得一次在夢裡,老和尚帶我到一個大殿,他教我怎麼跪,我跪下後他說:「不是!我跪給你看!」我一看傻眼了!怎麼有這樣的跪法?這到底是哪裡?過一會兒看見一群穿著純白衣裳的修行者,我隨口說:「大家快坐好!老和尚要開堂說法了。」我也拿出紙筆準備做筆記,此時老和尚在黑板上寫了第一個字,正當我提筆準備要抄寫時,我傻眼了,那一個字
好像龍飛鳳舞一樣的在變化,怎麼有這樣的字?那一個字是活的,一直不斷的變化,像龍在天上不斷地飛奔。醒後向一位法師請教,他說:「這個字恐怕要入定才能得解。」
跨越時空的感應相通也許是可能的,我稱之為「只能意會,無法言傳的智慧提點。」然則,這又是什麼樣的夢?又是什麼樣的緣?事後的感想是:「變化萬千的字,猶如萬事萬物,生滅無常,佛法是要我們突破固執的自我,而達到無我。」在他老人家即將圓寂的幾個月前,我再次又夢到他老人家升堂說法,可是當我一進入講堂時,他卻說:「我已經老了!再也不能講經說法給你聽了。」當下我忍不住流下淚來,非常遺憾為何無緣早日親近這位大善知識,但是我又能如何呢?一切都是因緣使然。每個人跟師父的法緣都不同,幸運的是,在親近老和尚的這段時間裡,每次非假日去菩提寺,都會碰到他老人家,並且與他老人家閒話家常。有一次,碰到老和尚,請教他一個問題:「師父!我曾經在國家的
一個機構工作,生產很多戰鬥機,學佛後,懷疑過去的造作是一種殺業,也曾經請教過其他山門的法師,有的說:「沒有!你只是保衛國家而生產戰鬥機。」有的說:「有!戰鬥機不是丟炸彈殺人嗎?所以你是造了牽業與共業。」老和尚聽完後反問我:「戰爭是你發起的嗎?」哇!一句話就讓我解開多年的心結,師父的智慧果真是不同於凡人。
記得還有一次,農曆春節期間,到菩提寺向老和尚拜年,在知客室裡大家圍繞著老和尚,老和尚是如此的平易近人,不像其他的法師,那麼遙不可及,聊著、聊著,突然有位弟子走進來,小聲的對老和尚說:「有位達官顯要,想私底下與老和尚會面。」老和尚囑咐弟子轉達婉拒之意,我剛好坐在老和尚旁邊,順口問:「師父,他是不是有事相求?而不是來向您拜年的。」師父回說:「不是這樣的,那個人是為了彰顯他的位高權重。」說
罷,對著大眾講說:「千佛山裡面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這時只見大眾對老和尚報以熱烈的掌聲,老和尚的行事風格及高風亮節由此可見。
何謂“正法”?我的認知是“能聽得到佛法就是正法”,想想,原來我心中一直有個遺憾,老和尚建立山門那麼久,我的母親是台南人,我也一直在台南念書,居然不知道關廟有這麼一位大善知識,對於渴望聽到佛法的我來說,不就是末法嗎?大兒子柏晨卻比我幸運多了,小小年紀就有這麼殊勝的因緣親近老和尚,至於小兒子柏彥,老和尚在他二個月大時幫他取完名字才圓寂。
有一次上完佛學班我們又走向老和尚,聽到老和尚跟柏晨說:「來這裡是不是很無聊?這裡沒有肉可以烤!」乍聽之下覺得老和尚很有趣,也知道他是在逗小朋友玩。還有一次老和尚問柏晨:「你幾年級了?」柏晨起初是害羞,說話很小聲,老和尚就說:「大聲一點嘛!你是男生呢!」柏晨終於大聲的說:「我三年級!」妙的是老和尚回他一句:「你三年級噢,我四年級呢!」以師父的修養與智慧,老的、小的他都有辦法逗機教法,這就是大家想去親近他、請教他的原因。但是老禪師的大智大慧及其修行所達到的境界,絕非我等閒輩學人所能測知的。
柏晨似乎與老和尚能夠心通靈感,談話從此不同,年紀輕輕的,說話就這麼有禪機,有一次柏晨對我說:「爸爸你聽好,老和尚有個任務給你!」。意思是說「你目前所知道的事是不對的,不知道的事是對的,請你把它轉化成『知道的事是對的,不知道的事是不對的。』」其實是師父在教我思考,因為當你面對外緣「色」的形成,必須從多方面去想,才不會落入主觀,就像老和尚有一次在禪修營“智慧寶盒”課堂上說法,在白板上寫
了一個“錯”字,問大家:「誰能告訴我,這個字是不是“錯”字?」我的想法是,對此事你知道多少?不知道的又是什麼?如果說是“錯”字,那表示你並不知道此中有“對”
的;如果說不是“錯”字,可見你已知道某些是對的!因此“對與不對”,那就要問是指“字的顏色”?還是指“字形”或“字義”?所以,問題依迷悟而有差別,師父的教誨不外是要我們認識自己,常去思惟,禪的靜慮就是要在不可說處下手,試想:過去固執認為“對的”,現在可以重新修正;而去年認為錯的道理,也有可能今年仍被自己推翻。成長是必須連續認識的過程,如果不願去承擔實際變化的人生,那就是靈性停止成長。回頭
我又想到:「這絕不是出自一個九歲的孩子的問話!」但是我們一家人從此常進行腦筋急轉彎,這也是老和尚教我們如何提引思想的新機,把覺悟的潛力表現出來。
二、同修美足菩薩說⋯⋯
一直跟師父的法很相應,師父講的道理與方法讓我在生活上很受用,只要一見面,師父都會出題目考考我,讓我腦筋活轉活轉。記得迎回佛舍利後,剛好那天我們走到菩提寺的華藏殿,看他老人家親自監督、巡查內外的景況,他笑著對我說:「來!來看佛舍利,而且要在這裡看!」隨即他就退到離舍利更遠的門邊。我心想:那麼小的舍利,連緊挨著都看不清,怎麼可能在遠遠的門口卻看得到?沒想到下次再來,那裡竟然架了一部望遠鏡,佛舍利看得一清二楚。原來未來的事他不直接告訴你,他丟個話題過來,有人便以禪機來會,有人認為是師父打啞謎,有人連想都不願意去想,但是過去、現在、未來,生命是整體性的,活潑充滿生機的,唯我們凡夫業重,才把一切分割成碎片,難怪時而無明迷惑。當時還動了一個念頭:「全世界有那麼多佛陀舍利,這是真的嗎?」晚上竟然夢到老和尚說:「我本來也在懷疑是真的嗎?結果證實是真的,因為迎接佛陀舍利時,有《妙法蓮華經》裡所述的香花供養菩薩群湧而至,圍繞讚詠。」
發現許多次跟師父見面,他的言語動人,令人興致高昂想去探索佛法世界,實相就會像黑暗、迷霧裡閃過的微光,你如果專注它、相信它,就讓它引領你進入智慧的生命吧!假若錯過那些微光就可惜了,就像是若迦師父要出版老和尚的書,請我們幫忙《心經導論》的增訂聽打、校稿,能熏習師父的法寶真好!我們非常歡喜與珍惜。但是沒想到才親近師父不久,我們無法預知無常何時來臨,我們能把握的究竟是什麼?師父剛圓寂時,我心情很不好,好像有許多講不完的事想跟他說,常常無緣無故想哭。一向信徒夢到老和尚是普遍的,但是我們一家人比較特殊的是,全家人時常夢到老和尚,有一次在夢中師父帶我去一個地方,像山水畫般的莊嚴、淡雅,白雲好漂亮,在天上遠遠的飄著,一片純淨的白,師父說:「我在這裡修身養性。」想再問這裡是何處?夢就醒了!那片白色的雲,讓我的心抖擻著極大的寧靜、平和與明淨。我想往後不再那麼傷心了!我得好好揭開
心意識片片無明的遮蔽,讓煩惱迷惑消散,讓朗朗的晴空油然而展。
三、柏晨這孩子
這是無法以語言、文字形容的情景,老和尚未圓寂前,某一天的晚上九點到十點,我與同修美足一起看老和尚的弘法節目,柏晨手上拿著陀螺玩,突然抬起頭來說:「老和尚剛來過,他很慈祥的跟我說:『爸爸媽媽都在看我的節目,你怎麼一直在玩陀螺?』想一想,我們怎能抗拒小孩子的無邪?怎能抗拒他的心中常住著一個老和尚?只能說是緣吧!柏晨的表現,與老和尚的相應,是如此純真、至誠,感覺連春心嫩芽都會迎向童顏晨曦,或許是柏晨漸漸邁向修行之路了。
一直到他四年級,有一次在本願寺過年,他拿著一個紅包準備去供養老和尚,兩人不知聊些什麼,好像認識許久般,回頭我問他,他說老和尚本來不肯收他的紅包,老和尚笑著說:「你又不會賺錢。」兩人高興的講了一陣子話後,老和尚才接受他的供養。回憶第一次香花供養法會,回家後柏晨就做了一個夢,夢到老和尚跟他說:「我們師徒有緣,那你要再拜一次師父!」「不要!我要找一個比你還厲害的!」「哦!你要找一個全世界
最厲害的師父,那你要先比我厲害才行,要把我的功夫全學去,那就比我厲害了!」
柏晨年紀這麼小就跟老和尚這麼相應,我們全家的話題都是老和尚,有一次我故意跟他說:「爸爸好嫉妒你哦!」沒想到他的回答是:「徒弟還是要他去教的,你不用當他的徒弟,這樣好了,你就當他的助理、護法⋯⋯。」他的童言童語常讓我發笑,我知道有時菩薩教導眾生時,會以夢來進行,但是只要未了悟,都只是一場夢而已;這也許是菩薩在娑婆世界的教化,有多種因緣,不同的相應,誰也沒礙著什麼,種種發生就當是一個虛幻的夢吧,無須執著,依然是上學、工作,吃飯、睡覺、聽法,平凡人過平凡的日子。
只是老和尚圓寂後,有一天我們非常想念他,就在電腦上播放老和尚圓寂的畫面。我喊說:「柏晨!過來!我讓你看老和尚的影片。」「不要!」「為什麼不要?」原來師父早就交代他:「柏晨!我走的時候你不能哭。」所以他怕走到電腦前,清晰的看到老和尚的影像會難過,所以有時我會想:「我們一家人到底跟老和尚是什麼因緣?怎麼會有這樣的情況,我真的也不清楚。」只知道想念師父、感恩師父,我們一家人更應活出美好的人生、健康的人生、依教如法的人生,以報答他的慈心接引。
師父走後,一切像是沒什麼改變,可是經歷與恩師一場殊勝的法緣與邂逅,我們全家人好像也變了,所謂「不可得中這麼得」啊!
訪邱祐旭居士.採訪組
一、邱老師對老和尚的感恩
我的眼光搜尋著,彷彿要走向他,那是香花供養法會後,老和尚坐在大客廳接受大家的供養,我刻意排在最後等著供養老和尚,希望藉此機會能夠多一點時間與老和尚相處,進而跟他講一點點話,我先讓就讀小一的兒子柏晨先行供養,輪到我供養時,我就跟老和尚說:「師父!我在夢中見過您。」然後頂禮完畢轉頭離開了,過一會兒有義工人員,因為從來沒看過我,好奇的問:「這位居士請問你跟老和尚是什因緣,怎麼你供養完後老和尚還特別回頭看你?你是否有跟老和尚談過話,老和尚跟你講了什麼?」
其實這是我第一次來菩提寺,剛進千佛山,從此之後每週日就載著全家,從高雄來上菩提寺的佛學班,因為深感人的心路歷程就是要慢慢地提昇,按部就班的累積才有資糧。本來以為老和尚會活到一百多歲,誰知道之後三年不到,他老人家就離開我們了。雖然親近老和尚只有短短的時間,卻是如此的刻骨銘心,彷彿認識老和尚不是這一世的事。記得一次在夢裡,老和尚帶我到一個大殿,他教我怎麼跪,我跪下後他說:「不是!我跪給你看!」我一看傻眼了!怎麼有這樣的跪法?這到底是哪裡?過一會兒看見一群穿著純白衣裳的修行者,我隨口說:「大家快坐好!老和尚要開堂說法了。」我也拿出紙筆準備做筆記,此時老和尚在黑板上寫了第一個字,正當我提筆準備要抄寫時,我傻眼了,那一個字
好像龍飛鳳舞一樣的在變化,怎麼有這樣的字?那一個字是活的,一直不斷的變化,像龍在天上不斷地飛奔。醒後向一位法師請教,他說:「這個字恐怕要入定才能得解。」
跨越時空的感應相通也許是可能的,我稱之為「只能意會,無法言傳的智慧提點。」然則,這又是什麼樣的夢?又是什麼樣的緣?事後的感想是:「變化萬千的字,猶如萬事萬物,生滅無常,佛法是要我們突破固執的自我,而達到無我。」在他老人家即將圓寂的幾個月前,我再次又夢到他老人家升堂說法,可是當我一進入講堂時,他卻說:「我已經老了!再也不能講經說法給你聽了。」當下我忍不住流下淚來,非常遺憾為何無緣早日親近這位大善知識,但是我又能如何呢?一切都是因緣使然。每個人跟師父的法緣都不同,幸運的是,在親近老和尚的這段時間裡,每次非假日去菩提寺,都會碰到他老人家,並且與他老人家閒話家常。有一次,碰到老和尚,請教他一個問題:「師父!我曾經在國家的
一個機構工作,生產很多戰鬥機,學佛後,懷疑過去的造作是一種殺業,也曾經請教過其他山門的法師,有的說:「沒有!你只是保衛國家而生產戰鬥機。」有的說:「有!戰鬥機不是丟炸彈殺人嗎?所以你是造了牽業與共業。」老和尚聽完後反問我:「戰爭是你發起的嗎?」哇!一句話就讓我解開多年的心結,師父的智慧果真是不同於凡人。
記得還有一次,農曆春節期間,到菩提寺向老和尚拜年,在知客室裡大家圍繞著老和尚,老和尚是如此的平易近人,不像其他的法師,那麼遙不可及,聊著、聊著,突然有位弟子走進來,小聲的對老和尚說:「有位達官顯要,想私底下與老和尚會面。」老和尚囑咐弟子轉達婉拒之意,我剛好坐在老和尚旁邊,順口問:「師父,他是不是有事相求?而不是來向您拜年的。」師父回說:「不是這樣的,那個人是為了彰顯他的位高權重。」說
罷,對著大眾講說:「千佛山裡面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這時只見大眾對老和尚報以熱烈的掌聲,老和尚的行事風格及高風亮節由此可見。
何謂“正法”?我的認知是“能聽得到佛法就是正法”,想想,原來我心中一直有個遺憾,老和尚建立山門那麼久,我的母親是台南人,我也一直在台南念書,居然不知道關廟有這麼一位大善知識,對於渴望聽到佛法的我來說,不就是末法嗎?大兒子柏晨卻比我幸運多了,小小年紀就有這麼殊勝的因緣親近老和尚,至於小兒子柏彥,老和尚在他二個月大時幫他取完名字才圓寂。
有一次上完佛學班我們又走向老和尚,聽到老和尚跟柏晨說:「來這裡是不是很無聊?這裡沒有肉可以烤!」乍聽之下覺得老和尚很有趣,也知道他是在逗小朋友玩。還有一次老和尚問柏晨:「你幾年級了?」柏晨起初是害羞,說話很小聲,老和尚就說:「大聲一點嘛!你是男生呢!」柏晨終於大聲的說:「我三年級!」妙的是老和尚回他一句:「你三年級噢,我四年級呢!」以師父的修養與智慧,老的、小的他都有辦法逗機教法,這就是大家想去親近他、請教他的原因。但是老禪師的大智大慧及其修行所達到的境界,絕非我等閒輩學人所能測知的。
柏晨似乎與老和尚能夠心通靈感,談話從此不同,年紀輕輕的,說話就這麼有禪機,有一次柏晨對我說:「爸爸你聽好,老和尚有個任務給你!」。意思是說「你目前所知道的事是不對的,不知道的事是對的,請你把它轉化成『知道的事是對的,不知道的事是不對的。』」其實是師父在教我思考,因為當你面對外緣「色」的形成,必須從多方面去想,才不會落入主觀,就像老和尚有一次在禪修營“智慧寶盒”課堂上說法,在白板上寫
了一個“錯”字,問大家:「誰能告訴我,這個字是不是“錯”字?」我的想法是,對此事你知道多少?不知道的又是什麼?如果說是“錯”字,那表示你並不知道此中有“對”
的;如果說不是“錯”字,可見你已知道某些是對的!因此“對與不對”,那就要問是指“字的顏色”?還是指“字形”或“字義”?所以,問題依迷悟而有差別,師父的教誨不外是要我們認識自己,常去思惟,禪的靜慮就是要在不可說處下手,試想:過去固執認為“對的”,現在可以重新修正;而去年認為錯的道理,也有可能今年仍被自己推翻。成長是必須連續認識的過程,如果不願去承擔實際變化的人生,那就是靈性停止成長。回頭
我又想到:「這絕不是出自一個九歲的孩子的問話!」但是我們一家人從此常進行腦筋急轉彎,這也是老和尚教我們如何提引思想的新機,把覺悟的潛力表現出來。
二、同修美足菩薩說⋯⋯
一直跟師父的法很相應,師父講的道理與方法讓我在生活上很受用,只要一見面,師父都會出題目考考我,讓我腦筋活轉活轉。記得迎回佛舍利後,剛好那天我們走到菩提寺的華藏殿,看他老人家親自監督、巡查內外的景況,他笑著對我說:「來!來看佛舍利,而且要在這裡看!」隨即他就退到離舍利更遠的門邊。我心想:那麼小的舍利,連緊挨著都看不清,怎麼可能在遠遠的門口卻看得到?沒想到下次再來,那裡竟然架了一部望遠鏡,佛舍利看得一清二楚。原來未來的事他不直接告訴你,他丟個話題過來,有人便以禪機來會,有人認為是師父打啞謎,有人連想都不願意去想,但是過去、現在、未來,生命是整體性的,活潑充滿生機的,唯我們凡夫業重,才把一切分割成碎片,難怪時而無明迷惑。當時還動了一個念頭:「全世界有那麼多佛陀舍利,這是真的嗎?」晚上竟然夢到老和尚說:「我本來也在懷疑是真的嗎?結果證實是真的,因為迎接佛陀舍利時,有《妙法蓮華經》裡所述的香花供養菩薩群湧而至,圍繞讚詠。」
發現許多次跟師父見面,他的言語動人,令人興致高昂想去探索佛法世界,實相就會像黑暗、迷霧裡閃過的微光,你如果專注它、相信它,就讓它引領你進入智慧的生命吧!假若錯過那些微光就可惜了,就像是若迦師父要出版老和尚的書,請我們幫忙《心經導論》的增訂聽打、校稿,能熏習師父的法寶真好!我們非常歡喜與珍惜。但是沒想到才親近師父不久,我們無法預知無常何時來臨,我們能把握的究竟是什麼?師父剛圓寂時,我心情很不好,好像有許多講不完的事想跟他說,常常無緣無故想哭。一向信徒夢到老和尚是普遍的,但是我們一家人比較特殊的是,全家人時常夢到老和尚,有一次在夢中師父帶我去一個地方,像山水畫般的莊嚴、淡雅,白雲好漂亮,在天上遠遠的飄著,一片純淨的白,師父說:「我在這裡修身養性。」想再問這裡是何處?夢就醒了!那片白色的雲,讓我的心抖擻著極大的寧靜、平和與明淨。我想往後不再那麼傷心了!我得好好揭開
心意識片片無明的遮蔽,讓煩惱迷惑消散,讓朗朗的晴空油然而展。
三、柏晨這孩子
這是無法以語言、文字形容的情景,老和尚未圓寂前,某一天的晚上九點到十點,我與同修美足一起看老和尚的弘法節目,柏晨手上拿著陀螺玩,突然抬起頭來說:「老和尚剛來過,他很慈祥的跟我說:『爸爸媽媽都在看我的節目,你怎麼一直在玩陀螺?』想一想,我們怎能抗拒小孩子的無邪?怎能抗拒他的心中常住著一個老和尚?只能說是緣吧!柏晨的表現,與老和尚的相應,是如此純真、至誠,感覺連春心嫩芽都會迎向童顏晨曦,或許是柏晨漸漸邁向修行之路了。
一直到他四年級,有一次在本願寺過年,他拿著一個紅包準備去供養老和尚,兩人不知聊些什麼,好像認識許久般,回頭我問他,他說老和尚本來不肯收他的紅包,老和尚笑著說:「你又不會賺錢。」兩人高興的講了一陣子話後,老和尚才接受他的供養。回憶第一次香花供養法會,回家後柏晨就做了一個夢,夢到老和尚跟他說:「我們師徒有緣,那你要再拜一次師父!」「不要!我要找一個比你還厲害的!」「哦!你要找一個全世界
最厲害的師父,那你要先比我厲害才行,要把我的功夫全學去,那就比我厲害了!」
柏晨年紀這麼小就跟老和尚這麼相應,我們全家的話題都是老和尚,有一次我故意跟他說:「爸爸好嫉妒你哦!」沒想到他的回答是:「徒弟還是要他去教的,你不用當他的徒弟,這樣好了,你就當他的助理、護法⋯⋯。」他的童言童語常讓我發笑,我知道有時菩薩教導眾生時,會以夢來進行,但是只要未了悟,都只是一場夢而已;這也許是菩薩在娑婆世界的教化,有多種因緣,不同的相應,誰也沒礙著什麼,種種發生就當是一個虛幻的夢吧,無須執著,依然是上學、工作,吃飯、睡覺、聽法,平凡人過平凡的日子。
只是老和尚圓寂後,有一天我們非常想念他,就在電腦上播放老和尚圓寂的畫面。我喊說:「柏晨!過來!我讓你看老和尚的影片。」「不要!」「為什麼不要?」原來師父早就交代他:「柏晨!我走的時候你不能哭。」所以他怕走到電腦前,清晰的看到老和尚的影像會難過,所以有時我會想:「我們一家人到底跟老和尚是什麼因緣?怎麼會有這樣的情況,我真的也不清楚。」只知道想念師父、感恩師父,我們一家人更應活出美好的人生、健康的人生、依教如法的人生,以報答他的慈心接引。
師父走後,一切像是沒什麼改變,可是經歷與恩師一場殊勝的法緣與邂逅,我們全家人好像也變了,所謂「不可得中這麼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