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堂英文課開始

從一堂英文課開始

李文琴

登高
坡頂自有青天
倘若正有一朵白雲閃耀
那就望雲爬坡吧
──坂上之雲 司馬遼太郎


    因緣真的是非常不可思議。我與千佛山結緣於無意中在電視上聽到老和尚講《金剛經》,雖然是第一次聽聞到,卻有相見恨晚的感受,進而到嘉義講堂請老和尚的著作,這是與千佛山道場的第一次接觸。但是此時只是進入到“聞”的階段,停留在對語言文字的欣賞,和道場的互動並不多。爾後因緣際會在嘉義講堂開課,義務教授小學生初級英文。說來慚愧,因為我並不是外語科系畢業,也沒有什麼教學經驗,單純只是一份發心與自我能力的肯定,但是等到真正上課與學生接觸後,才知道這是我的修羅場( 註) ,而開始了我的思惟反省與修行之路。

  一開始由於上課時間、場地的限制及方便大眾的需求,學生的年紀從六歲到十幾歲都有,每個人學習美語的時間、程度都不相同,有的父母更是攜家帶眷來旁聽,就像大雜燴一樣。光是課程計畫與活動安排就讓我傷透腦筋,還要維持課堂秩序,因此一堂課上下來,往往口乾舌燥,筋疲力竭。小朋友們上課的反應很直接,如果感覺呆板無趣,下次就不來了。為了能引出小朋友的學習興趣,還依課程製作不同教具、設計遊戲,有時更需
熬夜備課、參加教學活動課程、學習新的教學方法,總之十八般武藝全都搬出來了,只希望能炒熱上課氣氛。

       雖然上課方式活潑趣味,但既然是上課,就須拿揑分寸、循序漸進才能讓學生有收穫。一堂英文課上了6、7 年,從剛開始的一堂課變成三堂課,上課方式、課程及心態就是一連串的修正及調整的學習之路。

瞋的修羅場

  因為是在講堂開放的空間上課,少數居士有時大剌剌的走進來,旁若無人的聊天,多少干擾了上課的氛圍;再以上課的學生來說,不要以為小孩沒有煩惱習性,有時候他們表現的情緒,言語造作更直接,色受想行識一氣呵成,不順就耍賴,跟他講道理也不聽,常僵持在那裡。種種無法掌握的變數,每每讓心在上課中起伏擺盪。沒有聽聞老和尚的道理方法之前,遇到逆境,我可能當下會用以暴治暴的方式,將情緒訴諸於行動,增長自己
的業習惡作;或是強壓怒氣受內傷,再不乾脆打退堂鼓。爾後靜心一想,我是為了什麼想上這堂課?我做過什麼努力去改變現況?平常可能言行有度,一旦遇到違緣,不好的感受生起,能不能警覺到不好的業顯現了,要加大空間,先忍下來,不被這些情緒拖著走,而能降低自己的情緒溫度,表現心平氣和的理智?如何從五蘊的作用產生力量?誠實面對問題去做深入的探討,是知識不夠還是經驗、判斷、定力不夠?蒐集相關資訊,不要一味想趕快解決問題,忘記別人的那個我,到頭來只讓自己迷失在聲色之中。

慢的修羅場

  由於自己的求學路程還算順暢,再加上自己拘泥於智育為上的價值觀,我希望學生的學習成果要能符合我的要求,對於一些學習較慢的學生有時會有不耐煩、輕蔑的心態,我明明付出努力,但結果卻不如預期,我越努力要提昇學生程度,反而適得其反,無意中我把“不想輸”的心態強加在學生身上而不自知,掉入慢的修羅場。我的作法錯了嗎?還是我的方向錯了?後來我慢慢了解有句話說:「不要只看他人的過錯,不要只指責他人做不到,而要捫心自問,自己應該怎麼做?」天生我材必有用,隨人觀美,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地方,如果懂得觀察並加以引導出來往正面方向發展,這才是真正的教育。在面對這些學生的時候,我是否只看見我想看的地方,希望付出能得到回報,而忽略了尊重和包容?
      「看」字是手下面一個目字,很多事我在做的時候,有用心看清楚了嗎?《普門品》中提到觀世音菩薩“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悲觀及慈觀”,我學到了多少?

貪的修羅場

  何者孰重? 是滿足一個欲望,還是克服一個?引用看過的一篇文章中的笑話:「三十而立」,是說若束脩( 註) 三十,就站著上課;「四十而不惑」,是束脩四十,就講解到學生完全聽懂;「五十而知天命」,是束脩五十,可以先得到考試題目;「六十而耳順」,是束脩六十者,考試時會在耳邊告訴你答案;「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是束脩七十,則隨便你考幾分都可過關,但是總是還要維持課堂上的秩序。這種另類的形容套用在老師、學生及家長的關係上,倒有幾分現實,平常維持與家長們的聯繫,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也能穩定學生人數,學生多,課程活動比較好設計,供養講堂的金額也能增加,但是若站在幫助學生學習的立場而言,有些學生需要不同的上課方式,或可以接受更多的學習時,在貪求好學生,貪求供養功德的欲望中,我是不是能以學生的需要為考量,鼓勵他們去其他地方上課?不同的貪欲就會產生不同的煩惱,減少貪欲,很多事情就能看得清楚明白。

  我們在生活中面對種種色塵緣境,常常讓自己內心生起修羅場,隨著業轉,結果就是:不是給自己煩惱,就是給別人煩惱。不要因為自己的身口意而傷害到別人,自己的身口意若照顧不好,影響所及,不僅自己,甚至連團體都會受影響。一堂英文課讓我深刻體悟到,要以修養來使人得到好處,不要以別人的業來分別自己的修養。眼睛只知挑剔別人,忘了自己的業。修養從修行而來,智慧從修養中累積。即使擁有高明的知識經驗,心
如果被蒙蔽了,這些知識經驗也無法發揮力量。老和尚介紹佛法,隨手拈來都是恰到好處,並非是巧合而言的,沒有悟道是無法呈現的。老和尚的一生,真真正正是佛法的實踐者、體悟者,而且毫不藏私的將所得到的好處給更多人分享,影響更多的人,也因為有了老和尚,我的人生才有了提昇的機會與價值。以業而言,苦還是苦,但以道而言,苦可能轉變為樂。如果沒有老和尚,即使年齡增長,我在日常生活中應對人事,大概還是無法超
脫自我意識的思維與格局,甚或遍體鱗傷、無路可走,被種種煩惱的修羅場打敗,即使意識到該清理自己,也不知從何下手。我常想人的一生價值可以有多大?境界可以有多高?人們的懷念可以有多深?以一個人天師範的典範而言,老和尚當之無愧。


註:修羅場- 阿修羅與帝釋天爭鬥不休,後人便把修羅場比作「激烈鬥爭、衝
突的場面」,本文指內心衝突的狀態。
束脩- 老師的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