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父常在我心深處

老師父常在我心深處

張道修

詫異的是,怎麼所說的內容,像是針對我開膛剖析?字句切中要點,難以置信老和尚竟能洞穿我抑鬱多時的心事。於菩提寺導覽「白雲老禪師生平事蹟展」,腦海不時影現前塵往事⋯⋯。

  一九九五年,因任職郵政高雄支局多年,厚積基層實務經驗,頗受同事與長官肯定,而獲升遷總局某單位股長。心想,既是主管,除了服務公眾之外,理應為同仁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因此,考量服務優先的前提下,為使工作進展順利,又不令同事感到為難,便一廂情願擬定所有規畫,自以為妥當無虞,言行之間常對同仁表露:我盡所能為大家設想,你們理當支持,同甘共苦,唯命是從!

  但不知為何,每次費盡心思的結果,卻適得其反,不但沒有預期的褒讚、感激,竟落得眾人背後訕笑、批評。日積月累,心裡深覺委屈失落,實在有苦難言。無奈當時還未學佛,難以察覺是因強烈的主觀意識,一昧執著、突顯自我,以致煩惱叢生,真是自作自受、咎由自取。

  某日,同修翠美邀約聽講有關命理解析的課程,由於講師親近 白雲老禪師十餘年,將所學心得運用在專研的領域,引導如何認識自己、瞭解自己,不同於市井江湖術士的見解與體悟,並推介學員把握機會,至千佛山高雄講堂向老禪師請益。聽了這堂與眾不同的解說,生起好奇心,恰巧當時老和尚正講授《唯識學概論》,於是前往聽課。詫異的是,怎麼所說的內容,像是針對我開膛剖析?字句切中要點,難以置信老和尚竟能洞穿我抑鬱多時的心事。納悶好一陣子,再次前去聆聽,這才發覺老和尚深入淺出闡述佛法,往往一語道破人心的通病。

  以往基於工作因素,曾在台北郵政當局受訓,研習行為科學、心理學、教育輔導、企業經營等課程,認為社會科學探究的範圍,是就一個人行為的成因,分析某種行為後可能形成的結果。而老和尚詮釋的佛法,是探索心的源頭,從意念的生起去認識、分析,運用止觀方法,在想、行之間加大距離,發現問題的癥結,修正、調理身口意行為,乃至能夠化解問題。原來這才是真正治標又治本的智慧之學,開啟我的學佛之門,臻向圓融的處世之道。

  有句俗諺:「千里求藝,萬里求師」,我何其有幸,能就近親近大善知識蒙受法益。有感於他老人家不分時日、不辭辛勞,為教為法續佛慧命,弘揚正法為眾生解惑,因此,期盼能盡一己之棉力護持三寶,讓更多人共沐法雨甘露,享有清淨自在的人生,故而加入千佛山義工行列。時時謹記老師父的法語:「不要以個性要求人,必須以修養影響人。」即使短短兩句卻知易行難,以此作為待人接物、應對進退的行修準繩。

  1997 年偶然的機緣,以義工身份兼職金禧廣播公益節目主持工作,逾十二年之久,打開人生另一扇窗,開闊迥異的視野,於增廣見識與提升素養,確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可惜之後因職務調動,暫別業餘廣播人的差事。

誠如老師父所言,應將佛法融會在生活中,從現實生活中發現佛法。而義工即是自我磨練、成長的良機,感謝千佛山提供難得學習的機會。

  記得2002 年,老和尚在台中市中興堂演講,我擔任場地組義工。講座結束已近晚上十點,大伙忙著撤場,有位老先生久久不願離去,堅決要請益老和尚。老和尚慈悲請他到台中講堂,老先生表示以前記憶力很好,最近發現常常忘東忘西,請教老和尚有何對治方法?老和尚問:退休了嗎?他說:今年七十二歲,已經退休多年。

      老和尚又問:退休後有沒有找事做?他回答:平常學日語、英語、書法、繪畫等。老和尚說:那很好!你還要學習電腦、上網,但是只能請年輕人教,不可代你操作。

       他很訝異:我一大把年紀還要學電腦。老和尚解說:網路上有很多資訊、有趣的事物,你會發現世界之大,有太多需要學習。活到老學到老,我已經八十八歲了,也經常上網。

  聽到這段對話,慚愧的無地自容,老和尚總是跟得上時代的腳步,即使電腦新科技的知識,也難不倒他老人家,而我才五十多歲,居然不會使用電腦,遑論上網吸取新知。難怪老和尚常說:「當一位法師,天上至少要知道一半,地上要全知道。」因為受教於老和尚這番提示,激發動力開始學習電腦、上網。兩年後,公司配發一台筆記型電腦,每天隨身帶著從事稽核視察工作,可說是金融界創舉,也使我日後在工作上更加得心應手。

       多年來工作之餘,若有閒暇時間,儘量參與道場任何活動,因為義工不僅是發自內心付出、分享喜悅,而且是學習不分親疏、利己利人的方式。同時,提醒自己常保這份誠懇熱忱的初發心,切勿心存:那麼多義工,又不差我一人。其實一人缺席,也許團體就少了一份力量,哪怕只是小小的螺絲釘。可見處處有道,「抓住了,饒益無窮;忽視了,當面錯過。」

  有時休假得空,不請自來,舉凡大寮、行堂、場地佈置、交通指揮或環保清潔等工作,抱持歡喜做、甘願受的想法,盡一分心,期望達到「心存和樂氣,念起無怨尤」的標竿。並將法語「當自己什麼都沒有做的時候,必須想到別人正在做什麼;當自己正在做什麼,千萬不要計較別人為什麼沒有做!」作為返照自我、借鏡惕勵的座右銘。

  感恩老師父的教化,走向學佛的菩提大道,滋養生命道糧。感謝老師父的法語,豐實義工之路,精彩人生體驗。如今師父雖已離去,但是法身常在,耳提面命的教誨縈繞心懷,百冊著作與影音講座常伴指引明處。

  仰望藍天晴空,白雲自在悠遊,老師父依然常在我心深處!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