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內陸桃花江-雷音寺五月紀實

釋智惇

尋找雷音寺的緣起,是緣於老和尚吩咐的一件事,憶及住在浮丘山道場的歲月,老和尚交給我一件祖衣及黃海青,源於自我附會的使命感作祟,乃勇於跨海、跋山涉水而追尋,尋找的過程真真是有驚有險,其間有流血,也曾受傷,甚而差點墜落懸崖;當時獨自一人,忘卻自我,一切置之度外,一心一意只為尋找雷音寺。沿著經由浮丘山高峻沖刷而成的陡峭水溝道,在長滿蘆葦及有絲竹及刺的荊棘下鑽進鑽出(註一),曾經疑似走入絕徑,然而一旦時機成熟,卻突然柳暗花明,豁然顯現,得來全不費工夫!

  1999 年,我住在菩提寺施衣中心隔鄰(位於今菩提寺的綠色小屋處),職事是負責看守白雲廣播電台的發射台。一天老和尚突然駕臨,命我接替大師兄鏡印法師時任台中講堂的常住法師席,當時講堂尚在台中進化北路某大廈之21 樓,那段時間由浮丘山比丘尼負責管理。很慚愧自從受比丘戒後從未參加過早晚課,重點都放在自修閱藏,以致課誦也不會,法器、宣疏更是陌生。師父當時問我「有沒有祖衣、黃海青」?我據實回答「沒有」,老和尚即說「我送給你」。到了台中講堂,承浮丘山比丘尼慈悲,才清楚了一些法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如班首打引磬、繞佛,以及宣疏、共修圓滿時該做開示的一些禮儀等;這些雖都已是往事,只不過老和尚交付的祖衣和黃海青一直都在我手裡。

  2012 年四月在菩提寺東客堂,老禪師圓寂週年緬懷紀念展,有導覽訓練手冊的第五頁,印著千佛山夢殊→千佛山若○(比丘尼)字輩(派衍(註二)浮丘山上虛下因老禪師座下、瀛洲實行),又第七頁,菩提寺,源自雷音寺,小廟不可變(註三)。為了曾經與浮丘山的寺眾共住過的法緣,老和尚交付了紅祖衣與黃海青,是不是我有這個責任幫浮丘山的寺眾去大陸尋找雷音寺呢?

  同年的六月初,我先到浙江普陀山,以大禮拜行三步一拜,一早從舊碼頭起拜,拜到中午,約四∼五個小時到達普陀山前寺;心中有個願,希望能滿願!

  六月十六日到湖南益陽市,找到桃江縣境內的浮丘山,掛單於浮丘寺。

  八月十二日,因事回台,直到十月廿三日,才又去浮丘山浮丘寺,其間都在尋找雷音寺。據曾任浮丘寺的某住持說,曾讀《雲水悠悠》,於住寺四年間曾遍找雷音寺而未獲,雖然聽聞如此,卻未曾動搖信心。十一月十二日,遇到一位當地居士,告知雷音寺在益陽市,離浮丘山之主峰,有如高雄到台南之遙遠。原來浮丘山是主峰,另有四十八個側峰,雷音寺則座落在四十八峰之一的碧雲峰上,該峰被稱為小廬山,是風景區,還有歷代詩人墨客如李白等留下描述該峰風景優美的詩句。

  掛單於浮丘寺,前前後後共尋覓了五個月,總算皇天有眼,不負此心,而今時機成熟,柳暗花明,突然顯現。當即第二天一早就雇車前去雷音寺,實地了解。據我所知,老和尚來台後,不久老老和尚也離開了雷音寺,雷音寺就被當地政府機關接管,後因某種原因,以三十六萬人民幣賣給當地百姓多人,所以現在雷音寺已非過去的雷音寺;不僅石洞沒有啦,洞前深井能發雷音的,已被土石填啦!其上有一尊大佛像,所以「雷音」也消失了;最前正殿,立了一個祖師殿,好像神教的什麼祖師。住著有穿出家衣服的兩個人,逢人進殿就敲打大磬,信眾禮拜後收取香火錢;據當地八十多歲的老人說,原來還有鐵瓦,一片可抵十五斤米,現在也都不見了,早已今非昔比。

  十一月十九日,我再以網站電子信箱,改用QQ 聯絡,結果圓滿將雷音寺所攝得的獅子岩,以及雷音寺光緒年間的石板塊等重要照片資料傳給佛弟子協會,並邀請梵音禪寺住持旭和尚、法泉寺住持秉法師,二位前來實地了解;其他大德大概此時正值佛事繁忙時節,所以不敢勞動。我年事已85 歲,以後尋根小廟的工作,有勞年輕人啦!

  小廟不可變,惇以為是專對出家眾而言,聽過老和尚的課或讀過《楞伽經決疑》,對出家五年十年以上的千佛山系門下,應該不陌生,智惇末學,故不贅言,所言僅供參考。

---

註一:依《雲水悠悠》的描述:「方丈室是一片石岩開闢出來的,面積不大⋯⋯有禪房,有小客室,如今改作新收的愛徒的寮房。」我在浮丘山就不辭辛勞找這片石壁,由於山勢陡峭,大約都是七、八十度以上的斜坡,有的還達九十度,非手腳並用不可,必得腳踩竹根、手攀另一竹子,騰身力拉而上,其間或遇有刺荊棘,亦得冒刺傷皮膚之痛前進,割裂僧衣,也是常事;尤其有時必須把頭頂當鋼鑽,閉著眼衝撞過去⋯⋯。有一次眼前一片石壁,好似雷音寺方丈寮的石洞已然現前,由於坡度大,好不容易爬上去又滑了下來,來回幾次,就在一次滑下幾公尺中,丟了僧袋,其時天色已晚,決定明天再來。第二天、第三天已找不到原來的小路(其實不是路,是山水沖刷成的小流水溝),因山上一片高過於頭頂的蘆葦,我是低著頭、彎著腰,手腳並用上下五∼六次,但因為僧袋中有我的護照、台胞證,還有人民幣等,非找回來不可,不然我就回不了台灣啦!

結果幸而有當地熟悉而又常常進出山區者幫忙找到,真是感謝他們,智惇亦親身感受到血濃於水的民族同胞愛。南無佛!無盡感恩!

註二:演從水寅聲,本義作「長流」解,即水徐徐而遠流之意,又寅有慎重之意,水徐徐遠流一如慎重以進,故演從寅聲,師父用字非常精到,以「演」字咐囑。菩提寺比丘尼「演」千佛山禪宗法脈,真是一字千金,語重心

長!千佛山禪宗法脈如水而徐徐遠流,要慎重而進,尤其主事者,要如履薄冰,不可稍有輕忽,這是千佛山比丘尼的責任,也是義務,也是老老和尚交代下來的法卷,由老和尚源自雷音寺禪宗法脈在瀛島實行!

註三:小廟不可變,一般的解釋:每位出家人剃度的寺廟,謂之小廟,如以唯識學詮釋小廟,這個小廟是存在你內心中,依心所有法的徧行位,經「作意、觸、受、想」任何一個地方開始都可以,只有「思」是有次第不是開始,經過思才能唯,也就是肯定,所以唯識法相,種子可以生現行,現行亦可熏種子,這就是唯識的邏輯學。所以法相的本身是可調和的,對小廟不可變的識,從遍計所執,到依他起,解釋為剃度的小廟,其所識的法相非常粗糙,所謂剃度者何?先由其因,了其因明才有剃度之實的果,不然剃光了頭,亦受了戒,在寺院吃飯睡覺幾十年,出家的實相安在?所以遍計所執,依他起,乃是世間法的自我意識,有其缺失,第三圓成實相,是了其遍計所執,依他起之缺失,而圓滿成就剃度之實相,才謂之小廟不可變之「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