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皈、五戒、菩薩

客問:請問皈依有沒有護法神?

師答:要護什麼法?如果以佛教的戒律來講,皈依三寶,只是成為佛弟子而已,如想要得到利益,必須要受五戒,每一個戒條有五個戒神,可以維護我們的戒體;五戒中能守一戒,不管任何一戒,就有五個戒神可以維護戒體;此中,是以五個成為一系統,這系統是針對著戒律而來,不要當成護法神。

 

客問:沒有皈依三寶而念佛,或虔誠念大悲咒,有否好處?

師答:沒有皈依三寶而念佛,也可以念,但不是佛弟子修行。不能談它是否有好處,但可以確定沒有壞處;一定要皈依三寶才稱為佛弟子,以他的心情來念佛是絕對不相同的,因為佛弟子之虔敬較能與佛相應。比如,社會上做善事人很多,但以佛弟子的立場做善事,則感受不同,因為他知道什麼是無相布施,什麼是三輪體空,但是一位三寶弟子要如何親近三寶(佛、法、僧)?此乃指依法不依人,讓它成為一種力量,這是我們要去認識及瞭解的問題。

 

客問:老禪師曾說在家人皈依之後,每天仍須作皈依,請問應該如何自作皈依?聽說皈依三寶以後,若每天早晚沒有作三皈依,四十九天以後,皈依就已經消失了?                                             

師答:在家學佛的居士,每天早晨自己一定要靜下心來作皈依,念三次「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兩足尊,皈依法離欲尊,皈依僧眾中尊;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即可,晚上不要作,縱使夾雜著妄想雜念也無所謂,因為皈依是祈求,不是功德,目的是皈依而已。一天不作就一天遠離皈依,若是四十九天,那還得了。類似平常我們說讀書人,三日不讀書,就會面目可憎,真正說作皈依,乃是每天早晨自己都要作皈依,這樣才不會失去皈依。

 

客問:家中沒有佛堂,如何每天作三皈依?

師答:只要心裡清淨,提起正念即可,即使站立床邊亦可,但不能在廁所作三皈依。                                         

在家人作三皈依一定要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兩足尊,皈依法離欲尊,皈依僧眾中尊;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才可。

出家眾念「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此為早晚課誦領導天神、鬼神及每個「自我」,使其跟著一起來皈依,意義不同。

另有些人以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來皈依,或者是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法、一切僧,這都不可以,未依教如法。

 

客問:請問師父,每天早晨作皈依,要不要燒香、禮拜?為什麼晚上不要作皈依?若早上沒有作,晚上可以作嗎?

師答:燒香、禮拜乃屬供養,皈依是自己得皈依;燒了三柱香,頂禮三拜,這是香供養、禮供養,而於香、禮供養之間,最簡單濃縮起來的就是心供養;如果早上燒香、頂禮三拜來不及,也可以站在佛像面前,合掌念三遍皈依,然後再問訊即可,不一定非燒香、禮拜不可,可是皈依一定要作。皈依一天作一次就可以,不可以晚上作皈依,為什麼呢?下午以後都是鬼神皈依,我們是人怎能皈依,所以作皈依一定要早上。

 

客問:我來菩提寺跟師父學大悲法,可是那時候尚未皈依師父,這有沒有關係?

師答:過去已經皈依,本身就算皈依了,我並非說有沒有在本寺作皈依,而是說有沒有皈依過三寶。我為什麼說要皈依三寶才可以學呢?理由很簡單,佛法是教佛弟子,若對方不是三寶弟子,而欲學習佛法,即變成盜法。

其實,這種要求還是為了幫助不皈依的人,因為既然想學佛法,又不願意成為三寶弟子,於理、法是說不通的;若不想做為佛弟子,那學佛法幹什麼?佛法是教佛弟子的。

 

客問:以前我皈依過,但中間這段時間,並沒有每天作皈依,是否已失去皈依?

師答:不知者無罪,現在知道了就不能再錯。

 

客問:我們都是忠實信徒,已皈依三寶應該不會失去人身?

師答:不一定,要如法依教方有可能。切莫以為皈依三寶即不墮入三惡道,不如法、不依教都有可能墮入;如果善事陰德做的多,福報大,沒有回向給一切眾生,則可能到天道享福。所以想要保住人身,應將所做的一切功德回向,分散給別人,不要自己保有,如此到天道的機會就會減少了。

 

客問:每天早上皈依三寶時,心中應如何觀想?僧是自己的皈依師父嗎?

師答:心裡一定要想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法,以及釋迦牟尼佛所建立起來的僧伽。僧,不一定是皈依師父,而是所有的出家人,因為「僧」是指凡依釋迦牟尼佛建立起的制度而出家的比丘,他們顯現的即是僧寶相。以皈依來說是皈依三寶,不是皈依某個人,因為皈是皈投,依是依止,皈依僧寶,所有的僧伽都是師,可是不一定每位師父都在你身邊,離你很近;所以我們通常說,你的依止師是那一位,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指你經常親近的那位師父,也就是你的依止師,而皈依是皈依三寶,是以釋迦牟尼佛為佛寶,釋迦牟尼佛所說的道理為法寶,依釋迦牟尼佛所建立起的僧團制度,而顯僧相的為僧寶。

 

客問:想深入佛法是不是一定要皈依三寶?

師答:如果只是想研究佛學,當成一種學術研究,那不必皈依。如果是想依佛法來修養自己,就像入學先要註冊一樣,想接受老師的教誨,就必須皈依了。

 

客問:常於公寓的郵筒中,抽取他人的廣告海報,及路邊放置書報、雜誌或衣服,未經物主同意而取者或擅取回家,是否犯盜戒?

師答:公寓裡每戶都有放郵件的信箱,別人的廣告海報還是不要動,如果這份廣告,你的郵筒沒有放,那你又想看,就現場看一看,再放回去,不要拿走,這麼做比較好,因為那是給那個郵筒的主人的。

目前在臺灣有很多地方,設有箱子,供人把舊衣服放進去,像這種衣服你最好不要去拿,那有專門的機構回收,經過整理,然後轉贈給貧窮需要的人,屬於這種的你千萬不要拿。如果是店舖、走廊,或者是公共場所,擺有架子,放有書、雜誌......等,本來就是讓人家拿去看的,那沒有關係;我們還是要分辨一下,什麼是可以做的。

 

客問:請問喝酒對一個有修養的人來說,是不是不會起分別?

師答:所謂有修養,就是有這方面的知識經驗。一個有修養的人,他對酒所起的分別是將它當成藥拿來治病!並不是說有修養的人喝了酒,其分別就不同。其實,喝酒在戒律上屬遮戒,為什麼?因為喝了酒,會使自己的智慧被遮住了,結果因醉酒而控制不了自己,造作許多錯誤行為。因此,並不是說有修養、有智慧的人就可以喝酒,而是在必要時,可以拿來當藥治療病痛。

 

客問:墮胎是否為殺生?

師答:依十二因緣論(即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要到識神進入母體才有生命,故在識神未進入之前,不可謂殺生。例如:當孕婦會嘔吐時,可說識神已進入。若是自然流產或是意外流產,皆不可謂是殺生。

 

客問:受五戒,初一、十五可要誦戒?

師答:受五戒毋須布薩,因為至多五句,怎麼誦呢?必然是繁雜而不易記憶的,才需一再複習。如菩薩戒十重四十八輕,經中說「月半」即十五誦,初一不是月半。

 

客問:如果已受三皈五戒,破戒了怎麼補救?

師答:戒不能說破不破,只能講違反了戒,戒是不能補的,因為它不是網,也不是陶瓷做的碗,只能說重受。你這問題的重點在於--戒應先去學習,自覺能做得到,可以求受五戒,而後才能守。否則一個從事屠宰業的人,他怎麼受不殺生戒?

如果違反了戒,自覺做不到,就到佛前懺悔、捨戒,如果自認還能持守,那麼還可去重受。五戒裡若只能做得到一個戒,也可以只受一條,其他做不到的先慢慢學,以後看自己的能力,再求受戒。

 

客問:受過菩薩戒的在家居士,如果是做生意買賣,要如何做到不犯戒?

師答:受菩薩戒是個人修養的提昇,所謂的菩薩戒是受五戒的菩薩戒,還是十重四十八輕的菩薩戒,這差別很大;如果只是五戒的菩薩戒,就沒有太嚴的規定;如果受了十重四十八輕的菩薩戒,依梵網經來受戒的話,一個月要八天時間持八關齋戒,像出家人一樣過日子,如果只受五戒的話,只要在五戒限制之下都不成問題。

至於談到做生意,可能有關殺生的問題;或做買賣難免成本不是很高,利潤卻很高,是不是有欺騙行為?或東西品質並不是真正這麼好,可是並不是自己做的,廠商本是如此,廣告也這麼說,該怎麼辦?諸如此類,有許多顧慮。

再說現實的生活中,不能因為學佛,就都否定它;要從多方面去解釋問題,比較複雜,只能說,如從未開始做而現在涉及到殺生,當然要儘量避免,如已做了很久且關係到殺生,而自己又受了戒,就不要再做殺生的行為。倒有一個建議,也是一點取巧的方式,如自己受了戒,本身就不要參與,總之家裡其他的人也在做嘛!他們沒有受過戒,但並不是鼓勵他們去做,因為已經做了那麼久了,總不能因為你現在學佛,就要一下子改變,沒那麼容易。若是其他一些買賣上、利潤上的問題,及一些言語上的問題,則不要忘了做生意是將本求利,如果不想賺錢,開始就不要做,這是個必然的現實問題。

 

客問:受菩薩戒或是五戒後,要向皈依師父謝戒,是何意義?

師答:因為皈依師父的幫助與允許,方得受戒,因之才能得戒,故受戒回來後應要謝戒。受戒必須要做得到受持,受而不能持,反而會更加苦惱。

 

客問:在家居士受菩薩戒後,應如何把握菩薩戒的戒行?

師答:這問題應該受戒時,由傳授菩薩戒的師父講解。我平常不太喜歡講戒律的問題,因我講菩薩戒,必須在座的都受過菩薩戒,我才能講菩薩戒。而且菩薩戒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三皈五戒,第二階段為增上戒,即梵網經中所說。例如講三皈五戒,必須大家都受過三皈五戒,也就是只能高不能低,如講三皈五戒,受過菩薩戒法的也可以聽;講菩薩戒法時,受三皈五戒的就不能聽,如根本未受三皈依,更不能聽,所以我平常不隨便講戒,因根據律部有太多的要求。

例如,跟出家弟子講戒,跟比丘講,比丘尼就不能聽;跟比丘尼講,沙彌尼就不能聽;同樣,跟比丘講,沙彌也不准聽;因為戒是你現在授什麼,就講什麼,是要你守本分,否則,就是說「過人法」,佛陀特別強調不可以說過人法。

除了戒律外,比如要跟大家講修行辦道的事,因先從人的立場談起,所謂從人乘思想談起,使你突破人而能超越凡俗,如果已入菩薩道,則應說菩薩法,令你認識菩薩行者應具的修養;否則,都是說過人法,因此,開口說法,一不小心,就會造成違法,甚至謗佛謗法,那是要下拔舌地獄的,什麼是拔舌地獄?就是死了以後,入地獄中,把舌頭拉得長長的,以代替耕田的犁。

 

客問:八關齋戒和過午不食的意義何在?學佛的人應如何去做?

師答:八關齋戒法是受菩薩戒同時要受的齋戒法,而這菩薩戒法是十重四十八輕的菩薩戒,不是三皈五戒的菩薩戒法。按照八關齋戒法,每月要過八天與出家人一樣的生活,但不一定要連續,因現前是工商業時代,不可能有連續八天的假期。八關齋戒法裡並不談過午不食,其實佛教的律部中也沒有這個名詞,只有日中一食或非時食這兩個名詞。日中一食是正中午吃一頓;非時食是不應該吃的時候去吃。晨午兩頓是正當的飲食,午後之食則是不正當的飲食,這些才是律部裡的要求。

戒律中也未要求出家要日中一食,只有修頭陀行,也就是修苦行的人才日中一食。中國寺院因出家人要工作,所以早晨也吃;晨午兩餐對出家人而言是受供養,但以平常在家人來講並沒有規定,除非受了八關齋戒。一個修行辦道的人,究竟要怎樣飲食比較好?我的看法是出家若配合環境於晨午兩餐接受供養,而做到不非時食就很理想。在家則不同,不能以飲食為要求成為辦道的方式,不吃飯不是修行。如果以健康之道來說,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飽,晚上要吃少,才是維護之道。如以學佛的經驗說,晚上最好不吃。一個喜歡打坐的人晚上吃得太多,打坐不衛生,因晚上氣血弱,吃得太飽,除了要負擔腸胃消化的運動量外,我們還要用功,這樣對身體不太好。

 

客問:有人已發願吃素,可是因生病必須吃葷,可以嗎?有沒有罪?

師答:若是為了治病,沒有關係,佛陀從來不以法官自居,何罪之有!發願要發能做到的,做不到的不要發,否則易成妄語。

 

客問:請問師父,吃素可不可以吃蛋?                     

師答:不能說可不可以吃蛋,吃素不是持齋,佛法中說不肉食,重點在不可以殺生。你可能會說蛋不一定有生命,其實凡物無不有生命的,故青菜蘿蔔也都有生命。佛法中說生命有兩種,乃有情類和非情類。所謂有情類,就是可以直覺具有情感作用的,比方說他會掙扎、會流淚、會流血、會痛苦等情感的表現,叫做有情類。非情類不是說沒有情感反應,而是人不能直接感受到其情感反應的眾生稱之為非情類。所以說青菜蘿蔔也是有生命,只是我們感受不到其情感反應而已。

所以,不要太在乎什麼東西能不能吃;畢竟斷肉食是個很高的境界。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先吃三不淨肉、五不淨肉、七不淨肉等,這些基本的條件,以什麼為標準呢?像不是我自己親手殺的,不是我叫別人為我殺的,我沒有親眼看到、親耳聽到,也不是專門為我而殺的,在這五種條件之下的都可以吃。具備這五種條件,市場裡到處都有,尤其是超級市場,也不要在「會犯罪、會造業」上面著想。要瞭解,超級市場把東西都弄得好好的,他絕不會說,我是為了佛教徒而殺的,用不著鑽牛角尖。

我並不是反對吃素,真正要說的是:吃素與持齋是不一樣的。素食很簡單,就是不吃動物性的東西,所吃的都是植物類,這就是素食。齋,是一種法,比如八關齋戒法,它是有要求的,不殺生並不是持齋。我一直這麼說,不要太過於在意什麼東西可不可以吃,想做什麼事,一定要考量自己的環境許不許可,要顧及到家人、旁人、當事人,各種不同的環境都要考量。我說一句話,大家聽了可能會感到很奇怪,如果今天有個出家人要吃魚吃肉,他吃五不淨肉、七不淨肉,我也不會反對,也不會說他錯了;只能說他的境界、他的修養還沒有達到某種地步,而不能說錯了。

修養是慢慢累積起來的,不是一蹴可及的;可是,不能去鼓勵他吃。因此,你問我可不可以吃蛋,我也不能回答你可以或不可以,這麼做我就變成法官,成了裁判了,也是不對的,我只能把道理分析給你們聽,畢竟我一直在這裡跟大家分析道理。所以若問能不能吃,並沒有什麼能不能,可不可以,自己可以選擇,我只把事情的利害和它的道理告訴你。

 

客問:如果現職是軍人,受菩薩戒之後,有時任務特殊,如演習之類,因體力不足而無法持過午不食,怎麼辦?

師答:菩薩戒不要隨便受,做不到就不要受。曾有人問:「我受了菩薩戒,結果不能守,環境不許可,怎麼辦?」只有一個辦法,誰給你授戒,就去找誰;因為戒不能隨便授。通常學佛者,先受三皈依就可以了,然後學戒,如學習五戒,則看自己能受多少,一條一條的去受,不一定非到戒壇做個樣子,結果回來做不到,這都是知見上的錯誤。佛陀教我們學佛是按部就班的一步一步來,受戒是為了自己修養的提昇,如環境不許可,怎麼提昇呢?就變成了知法犯法。

 

客問:我以前不瞭解佛教,也不瞭解道教,但有信心拜佛,因此而去受戒,之後未曾再穿過海青、披衣,披衣放久了褪色,覺得穿出去不好看,就把它丟掉。現在慢慢深入佛法,心中有一困惑,我把披衣丟掉,會不會有什麼因果?

師答:沒有關係,不過勸你不妨於現在有點概念之後,最好去重受戒,因為過去在完全不知道的情形下受戒,對你而言沒有幫助,現在知道了些,乾脆重受戒,已過去的事不要管它,像披衣丟掉了,也不要去管它,因為你不知道嘛!而現在對佛法有一點認識,也產生歡喜心了,怎麼辦?這時候再去受在家戒的話,可能對你幫助會更大。

通常我比較贊成先皈依三寶,不要馬上受戒,先學戒;學即是對戒先有一些認識,自己試著去做,看能做到什麼程度。如果認為自己的環境還做不到,乾脆暫時不要受戒;認為自己的環境的確可以做到了,自己也願意去做,再受戒,那才是真正的受戒。學是學著去做,受就是能做了,授予戒之後,就守著它,不去破壞它,受戒是這個意思。                                                           

 

客問:我是一位種花者,面對花的病蟲害,如果不灑農藥,花的品質不好;噴農藥的話,於佛教的殺戒又有違背,請問師父是否有更好的方法可以做到不傷害?

師答:其實不只是種花、種蔬菜,種什麼都一樣,重點在:我們應該抱持什麼心態去面對。因為佛法是講究一念之間,也就是說在你的意念中起什麼樣的想法。比如說:所謂病蟲害,如果等到它發生了再去噴藥,其實已經來不及了;因這產品本身已經受到傷害,當還沒有發生病蟲之前,先噴藥做預防的話,這種殺生的方式就不一樣。我們曉得,噴藥它有一定的維護時間,在預防的時間未過期時,再去噴第二次,不是同樣可以達到目的嗎?這是方法跟意念的問題。

萬一遇到需噴藥才能挽救,在這情形下去做,的確還是有殺生的行為;但這時你能夠用一種無可奈何的心態去面對,就已經擁有慈悲心了。畢竟我們是人,活在人的世界,於佛法上總難免有很多,一下做不到的事,如果那麼容易做得到,就不會有「殺生」的問題。

我講過「殺生」的問題,大家知道養樂多,它是種活性菌的產品,都是生命;只是它屬於非情類。所謂非情類,是我們肉眼看不見的,事實上它還是生命;不也是拿生命當營養嗎?其實有很多生命,它都是細菌,只是有好的細菌、也有不好的細菌。當然我們說害蟲、益蟲,或者一些生物,最要緊的是,我們儘量不要使自己感受得到--我們在對付它,好像是一種殘忍。其實可以用另一種觀念去看它,改變一些方法去做,這樣的話,至少你已經盡心了。千萬不要說「老師父」說沒關係,我就這麼做,那就錯了。

我們要有一份慈悲心,因為人活在世界上,總是要生存,要生存難免或多或少會有些事情跟佛法有所違背,可以一步一步慢慢的去改進。

像臺灣有信徒開漁業公司,而且他的漁船是萬頓級,這殺生如何說?可是話說回來,你現在叫他把漁船賣了也沒人要,難道要他把船擺在那裡讓他爛掉嗎?從另外一種角度去想,他一條漁船不僅全家要維持生活,還造就了多少人的就業機會,幫助多少家庭維持生計。也許有人會問:一定要這麼做才對嗎?沒有別的方法嗎?這情形是可以慢慢去改變的,並不是一下子就要他一定要怎麼做;因此,真正的問題是在我們的內心世界,要有一份慈悲心;唯有將這慈悲心慢慢地培養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