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且留住!雲且留住!

                                                                                                        文/淨尚 

上白下雲老禪師捨報示寂,從連夜南下向老和尚的法體行瞻仰禮,到參與奉安圓滿的莊嚴佛事過程中,腦海裏浮現的是雲老禪師常掛在嘴邊的一句問話:「法在哪裡?」

就在雲老禪師捨報的兩個月前,在一次例行的交通管制勤務中,為了確保廠內的下班同仁能安全通過尖峰時段車陣中安全離廠,不經意間越過馬路中線指揮擋車,等退回到原點時,卻被一位沒有減速的機車騎士撞個正著。當時整個人像心神出竅般凝結了好一陣子,等到肢體知覺漸次歸位,調整呼吸活動四肢再站立起來,這才發現那位對撞摔車倒地的騎士右額眉處有兩公分長的裂傷口,鮮血仍在繼續湧出。當下立即至警衛室取出急救箱為他處理傷口,這時身旁有位廠內同仁提醒道:「注意你自己也受傷了。」

對於承受這樣的果相,其中包含了多少自以為是「所作之因」的意念?能夠深入認識分析的修養空間能否經得起考驗?雲老禪師曾說過:「不傷害別人,相對地降低了自己免於受人傷害的機會;能保護自己,才有更多機會去幫助他人。」望著鏡中的幻影,右眼如貓熊般的瘀青眼眶,心想:要怎麼做才能把佛法縫入生命裏?

對於生與死的距離僅在「呼吸之間」的親身體驗,了脫生死確實有可能在呼吸瞬間完成,但對「了生脫死」問題,正如雲老禪師在《老僧常譚》書中所言:「是佛法對人命的唯一課題」(見第125頁)。在步入台南關廟菩提寺大殿行瞻仰禮時,望著雲老禪師如閉目沉思般安詳法相,回想起初次聆聽禪師授課,總是習慣性地在講解一段經文後問在場聽講信眾:「講到這裏,大家心理有沒有什麼問題?」近八十載親近佛法累積的知識經驗結晶法要,要如何在短短幾十分鐘內消化?沉默不是無言,檢討反省中,理性與感性情緒持續對峙,在汗顏中思索著:能拿得出什麼來回報大善知識一生無怨無悔努力付出的誠意?

曾經有段時間對雲老禪師為何總是在一些生活上的細節處,如此用心認識分析探討,卻又從不給出個「標準答案」的態度,感到有些無奈。後來在接觸雲老禪師常舉出的兩道生活數學題:樹上的鳥與獵槍;以及數學老師與蘋果的事例,才猛然覺省雲老禪師常提醒學佛行者:「這些都是概念,不要老是在概念裏討生活。」但處在現今這個無所遁逃於各式各樣概念所形成的堪忍濁世間,學佛行人該如何覓得脫框出瓶的「道」路?雲老禪師開的處方簡明有力:「平常心即是道。」

廣大佛子們對雲老禪師的思念與不捨落淚悲泣是人之常情,相較於出家眾比丘、比丘尼法師們,在這場莊嚴佛事中各司其職,謹守家風,身形忙碌卻有著雲淡風清的篤定。人們的情緒如影隨形跟著自我意識起舞,這就是平常心的真實景像,從做情緒的奴才到做它的主人,其中的修養空間有多大,就越有顯現菩提的機緣。平常生活中的起心動念如何起修?雲老禪師指出:「意念在佛法中,可以說是道的調整目標,從認識到調和,從了別到清淨,是學佛行者一連串必修的課程,這些課程通常稱之為修養。」(見《老僧常譚》書中第119頁)意念緣境而起動,禪門向有「開口便錯」的說法;但雲老禪師表示「不開口連錯的機會都沒有!」主張意念的調和清淨有無限的修養空間,而自我意識主導的造作表現自我過程中,難道不是修養顯現菩提大道的舞台?隨緣不變,不變隨緣,能變與不變的,能離得開自我意識的造作影響嗎?

讚頌佛事進行至信眾代表朗讀祭文時,在聆聽到朗頌者用「爸爸」來稱呼雲老禪師時,當下感覺這個稱呼用得太恰如其分了,於情,有著逾越父兄的師恩之情;於理,是千佛山系在寶島台灣的開創者;於法,是賜予佛弟子法身慧命,恩情如同再造之嚴父慈母。

在祭文的末段,朗頌者用平和的聲音讀出:「對於雲老禪師留給大家的珍貴知識經驗,我們又認識多少?吸收了多少?」檢討反省的情緒催出了眼眶的淚水。就在這個當下,會場邊始終緊盯著投影機布幕的執事比丘尼師,忽然向後方操作放映器材的技術師比出手勢,表示要加快投影機字幕顯示速率。從奉安佛事開始前兩小時,這位執事比丘尼師就與技術師一次又一次預演核對字幕的排序流程。

在讚頌會場某個不起眼的角落,又看見那一句熟悉又溫暖的告示語:「小心你的口袋!」相對於對照組的那句人盡皆知的警語,千佛山家風的饒益功德盡在無言中。雲老禪師的名言又浮出腦海:「不要用個性待人,要用修養影響人。」突破人我眾生壽者相的關鍵,還是在於意念的維護。

記得曾經在某次座談會中,雲老禪師曾經用一個「乞」字來總結學佛者的畢生志業,對佛陀的智慧的學習,為解決眾生苦惱而遍學世間法。「乞」這個象形文字的內涵,經由雲老禪師的解「讀」後,由原先局限卑微的概念中昇華而顯現其莊嚴本色。

天上雲與瓶中水同樣含有水的基因成份,水會落在瓶中或乘雲遨翔天際,各有其各自因緣自然性,非因非緣非自然性的內涵如何得以顯現?從不「落」到不「昧」,雲老禪師說得好:「處處是陷井,也是道場。」

看著光碟影像中慈祥如父的雲老禪師娓娓述說佛陀傳達的知識經驗,是因是緣是自然;含淚凝望 雲老禪師色身幻化數縷清煙飄向虛空,非因非緣非自然,仰望天上白雲,時而穿山而過,時而化作雷電暴雨,時而化為瓶中甘露水,是因是緣是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