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記三則

                                                                                                       文/健航


荷塘月夜花影斜  蓮花載子水中立
池畔蟲蛙相較勁  翠竹絲悅伴君眼

炎炎夏夜,寂靜的深夜,好吵雜的聲音,擾人清夢。想想自己是否已放空!如果是,萬緣俱下,再大的聲響,只是從右耳入左耳出,僅是穿過而已。反之,自身心事,煩惱一堆,無法平靜下來,怪這怪那的,有何意義?不如靜下心來,沉思片刻,正如〈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中所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心耳不隨境轉,耳之於音則聞,聞所聞盡皆不留聲,只觀照自心的缺失,從聞思修處下手,於外界的動、靜二相,不但不能影響你的心性,亦或許是為未來成就道業上的一種助力。於其中能了解多少,體會多少,也或許能印證自己於修學佛法的道路上,獲益多寡了。

誰是誰
當一個人走在路上,突然跑出一隻狗,向其狂吠或者追咬,想想是否立即停下腳步,舉手投足做打牠狀,或是對牠大叫,亦或是同牠一樣伏地咬牠呢?就其中你能了解多少?

因為畜生與人不同,各有其天性而已。如果換個角度思考,由幾世來,這二者的角色曾是相互對換的,亦或是前世的親人眷屬,君主臣民,同窗同僚等等的關係,不得而知。

深呼吸──靜思一下,這隻狗對其行為,牠能知道什麼!又懂多少?反之,我們即身為人,如何與牠計較、生氣,這值得嗎?果真要分出個是非曲直,那麼請問我是誰?誰又是畜生呢?

不為別的,因為我們是凡夫,必定要到六道中輪迴、打轉而已,如果不能學佛、學法,不能運用思想,發揮智慧,了生脫死,這一生修學佛法,或為行者,算白過了,還有何成就可言,於身、口、意動念之間能不恐懼,能不慎行嗎?

謹言
常自見己過 
與道即相當

人與人相處之間,最多的互動就是言語,而造成傷害最大的往往也是來自言語。所謂「言者無心,聽者有意」,而其最大的問題,在於以自我意識“對號入座”,還有就是“瞋恚多疑”。

無論親疏、友好、同誼,甚或手足,當對方一句普通言語,並無什麼,但當自己心有掛礙、情緒不好,或正在想其他事情,剛好與這句話有所相應,於是有所“蘊”作,造成不好的結果。

與其事後懺悔,不如於想行之間加大距離,在話語出口前先煞車,多想一想再做回應,定可減少傷害的產生,避免再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