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彈與火種

                                                                                                        文/淨琴
人的心,惑於無明,是故不自覺地會處在一種忿忿不平的狀態,就如同一顆不定時炸彈。

有一次,與外子緣於某事,萌生無明火。明知自己無理取鬧,可是,定力不足,忍不住跑去向他抱怨。第一顆只是隨手投擲的粗糙汽油彈,丟了就跑開。過一會兒,看他並無任何反應,這下子,瞋火燒得更旺了。於是處心積慮,研發一顆殺傷力更大的火藥彈,再度襲擊,也同樣地丟了就跑。心裡想:你平白無故地被指責,總該過來找我評評道理吧!哼!我正巴不得你過來。結果,時間一小時、兩小時地過去了,竊自臆測他會有何反應?最後我等累了,就乾脆跑去睡覺了。

隔天醒來,外子還未睡,忍不住好奇地打聽:「你昨晚一整夜都在幹嘛啊?」他輕聲地說:「我把銀行的,還有日常的些什麼事,一件一件地處理好了。」此時,我才知道,當我在生氣發怒的時刻,雖然他的情緒必然會遭受影響,但是他選擇轉境,只是慢慢地找別的事情來做,避免和我這個阿修羅道的眾生起諍,於是,他化解了夫妻間一場爭吵。此時,我心生慚愧,也佩服外子的修養。

當我生氣的時候,就像一顆火力十足的未爆彈,只想尋找火種來引爆,而外子很理智地選擇不當火種。於是,他化解了彼此相互的傷害。人與人相處之道,如何避免衝突的發生,這是一次很好的經驗。也就是說:自己既不當炸彈,也不做他人之火種。注意:炸彈與火種,缺一,則相安無事;俱足,則粉身碎骨。

這是初步已經完成的「第一個想」!這時候,不妨回頭再去觀察這個「想」,就很容易發現到它的缺失,那就是「自我意識」。所以,我們就必須再進行下一個階段,也就是「不同於原有的想」。首先,一開始就要問:為什麼心不平?假如我們的回答是:不知道。其實不知道原因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了。當然,我們的心就會像一座彈藥庫了啦!所以,這也是為什麼要去「想」的道理!

老師父曾經說過:「如果等到煩惱已經發生了再去找菩提,那就太晚了!」那時候是「有聽沒有到」,並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是什麼?現在才能理解,是因為有煩惱,才會想學佛法。老師父教我們「止於任一念」,向來我都是用在「止於一個煩惱」,然後去進行分析,就像現在這樣。可是終究還是在「把煩惱當敵人,拿佛法當武器」。為什麼會這樣?其實那是很正常的學習過程,因為我們還沒有能力去發現什麼叫做「分別心」?

「凡起心動念處,須與生死有關,與道相應」其實就是在提醒我們,能夠去緊緊把握當下的「一念」。因為有關於生死,就是在乎這「一念之差」。當我們面對緣境的時刻,起一念分別,其實就已經在製造炸彈的因了。更何況隨業又轉了多少圈,後果勢必是無窮的煩惱。能量長期累積,威力就如同原子彈。所以也可以說:無明起於當下,一念生分別。那麼,就可以發現我們之所以心生不平的根本原因了。

另外,我們再重新去探討用自我意識所建立的知見,也就是炸彈和火種的關係,其中的道理也是一樣的。炸彈的功能除了有破壞的殺傷力,也有其建設性。比方,科學家也曾經考量過使用核子彈,當彗星撞地球的時候,準備拿來拯救人類之用。而火種的特性可以燎原,可以熟食,也可以提供照明。再說,炸彈也可能因為某種原因,比方設計不良時,即使有火種也無法引爆;火種也可能因為濕了而熄滅。換句話說,兩物之功能無量無邊,我們怎能只取其中一點單憑自我意識去建立所謂的知見呢?

無論如何,因為我們是人,必然會生起種種分別心。既然無可避免地生起了,那也沒有關係,只要我們勤加練習「多想一想」,去認識並消弭兩者中間的差別性,我們就完成了一個「不同於原有的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