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情識的作用

    每個人都有各自喜惡的人、事、物,喜歡的會生起一份歡喜心,不喜歡的則生起厭惡心;而這都是因自己的情識分別,而產生的現象。

  • 文:編輯部出處:佛研院園地期數:256期 2011年3月刊

                                                                                                       文/大樹
每個人都有各自喜惡的人、事、物,喜歡的會生起一份歡喜心,不喜歡的則生起厭惡心;而這都是因自己的情識分別,而產生的現象。情識現象包括了喜、怒、哀、樂、憂、悲、苦、惱,種種不同的內心變化作用,而這些情識都是緣起於欲。

人因各自不同的業,而有不同的欲,因欲而有貪,因貪而去牽動自己身口意的造作,便會成為舊業未了,新殃又起,永遠在業中打轉,不停的在六道裡輪迴。

導師於上星期開示中提到:「止觀何時做最好?當自己生起強烈的情識作用時,則是最好行止觀的時刻。」他老人家又再說到:「抓住最強烈的那一念,在想行間建立間隔,當中會產生許多的非想,但不論是好的或是不好的,都不要緊,從這些非想中再一一去篩選過濾。」

這些話當下深深攝住了我,原來「非想」不一定都要是好的,就連不好的也都不能放過。

是的,自己是帶著業而來,怎麼可以否定自己不好的受想呢?是的,「不否定」,而且要從中去認識,去了解,為何自己會產生最強烈的那一念?為何自己會有那樣的情識作用?為何自己的想法有負面有正面?一一的去分析研究認識自己的每個「非想」,當自己的知識經驗不足時,「非想」的收集更必須是要多方多元,這些「非想」都是自己的資訊,資訊越多,所比較選擇的機會便越多。

因此,下回當自己強烈的情識作用生起時,所產生的所有的「非想」,都不再有所分別的去作留捨,因為那也是累積資糧的方法之一,怎可輕易的放過自己的情識作用呢?唯有把握,才有機會出離自己的情識作用。